與世隔絕之島

北哨兵島的居民以狩獵採集為主,相當排外。儘管如此,世界仍不放過他們。

撰文:亞當.古德哈特

2018年11月,一名年輕的美國傳教士從一艘漁船游到印度洋一個偏遠的海灘後,貝島上的原住民手持弓箭射殺。在安達曼群島的一小塊土地---北哨兵島上發生的死亡事件,激起了全世界的好奇心。大多數人過去都不知道我們這時代還存在這樣的地方:居民以狩獵採集為生、幾乎完全與世隔絕的一座小島。

這名有自信的傳教士是 26 歲的約翰.艾倫.趙,他的目標是讓他認為可能是「撒旦最後據點」的當地原住民認識基督。然而,趙的短暫造訪讓他獲得了 21 世紀的另類「成就」:幾天內,在島上居民毫不知情的狀況下,他們存在世上的消息迅速傳開了。

趙過世的這五年裡,被外界稱為哨兵人的部落島民,在全世界擄獲了一群狂熱的粉絲。現今,在搜尋引擎打入「北哨兵島」幾個字,你可以花上好幾週的時間去閱讀文章、收聽 Podcast,以及瀏覽部落格、社群網站上的相關貼文。你也可以放大觀看由衛星、直升機和客機拍攝的北哨兵島影像。哨兵人有 4000 字的維基百科介紹,還有幾個被人惡搞的社交媒體帳號。他們出現在幾百支 YouTube 影片中,累計的觀看次數超過 1 億。

許多島民的粉絲將他們視為傳奇英雄:堅決拒絕和世界聯繫、地球上戒除數位癮頭的最佳實踐者。幾十名手持弓箭的裸體部落島民,似乎比其他幾十億手持智慧型手機的地球人更強大、更有真實的人性。

就很多方面來說,北哨兵島是未知之地。沒人到島上繪製過內部叢林區的地圖,也沒人跟島上居民交談過。沒人知道島上人口有多少,據估計是50至200人。除了哨兵人外,沒人知道他們說什麼語言、遵循什麼法律、崇敬什麼神明,甚至部落的當地名稱是什麼。從經過的船隻和飛機上,可能會瞥見他們在淺灘捕魚、划獨木舟穿越潟湖,以及用弓箭瞄準獵物。

捍衛全球原住民族權利的「國際生存組織」表示,有一百多個部落隱世生活著,從亞馬遜雨林到印度洋,再到印尼都有。哨兵人是獨自生活在偏遠小島上的部落,可能是最與世隔絕的民族。

1975 年,《國家地理》雜誌刊登了印度人類學家和影片製作團隊一起進行海上「友善接觸」遠征時,哨兵人向他們射箭的戲劇性照片。以「勝過言語之箭:最後的安達曼島民」為標題的那些照片,讓全球觀眾對哨兵人留下這樣的印
象:充滿敵意又不合時宜。

「島民脫離現代生活」這個說法並不準確:他們存在於現今時代,就像我們一樣。他們也有技術:哨兵弓是一種強大且製作精美的工具;他們的射箭技巧精湛,並會以可能取自附近沉船的回收金屬製作箭頭。儘管如此,過去 1 萬年的人類歷史大多和北哨兵島擦身而過了。能連結部落和部落、大陸和大陸的所有設備和發明:文字、蒸汽引擎、智慧型手機等,這座小島幾乎都沒有。無論島上居民從極短暫的接觸中收集了多少關於外界的資訊(或許相當多),他們都無從得知自己的家園是地球上僅存的這類地方之一。

對於哨兵人 為何能保持如此孤立的狀態、如此長久的遠離其他人類群體,似乎無法簡單地說明。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各種外來者不時地嘗試和北哨兵島的島民建立連結。1967 年到 2000 年代初期,印度政府的人類學家偶而能坐船靠近島上海灘,在 1991 年甚至兩度近到能手拿椰子和香蕉給踏浪前來的島民。更常見的情況是,當外來者靠得太近,哨兵人會直接躲進叢林中,或是像他們對趙做出的反應:先以手勢和叫聲傳達明確的警告──然後,假如沒用,就會一直射箭。

哨兵人部落如此堅持防禦的原因,或許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安達曼群島包含幾百座島嶼,其中一些曾存在繁榮的原住民社區,他們的語言和文化可能類似哨兵人。19 世紀,英國入侵安達曼群島,並在其中最大的島嶼建立起流放地,收容1857 年英屬印度叛變失敗的數萬名囚犯。可怕的後果隨之而來:島民飽受疾病和暴力的摧殘,歐洲人壓制了他們的古文化,意圖將他們「基督教化」和「文明化」。

雖然哨兵人缺少能用來穿越潟湖的船隻,但鄰近島嶼的居民會造訪他們,可能警告過他們殖民者手中握有等著他們的恐怖命運。北哨兵島至少被入侵過一次。1880 年,一名殖民地官員、自學成才的人類學家莫里斯.維德爾.波特曼曾經來到島上,他愉快地描述自己是「想來和島民交朋友。」更精確地說,他帶了一大群全副武裝的人登陸,來回奔波兩週後,成功捕捉和綁架了四名孩童和一對老夫妻,把他們拖去那個英國的流放地。

這六名哨兵人很快就染病,後來老夫妻過世。生病的孩童被送回島上,伴隨著一大堆禮物。他們可能也帶了什麼外來的病原體返家,這就只能臆測了。

因此,哨兵人有充分的理由做出像 2004 年的那種反應,當時一架印度海岸防衛隊的直升機低空在島上盤旋,想確認島民是否在印度洋的海嘯中倖存下來。有名男子跑出叢林,朝直升機射了一箭。海岸防衛隊的人員帶回一張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一個人跑過海灘,雙腿靈活地舞動,他往斜上方拉起弓瞄準空中入侵者。看不見這名男子的特徵,但他在純白沙灘上的身影既像是舊石器時代洞穴中的永恆壁畫,又像是即時的停止號誌。

哨兵人拒絕交談舉世皆知,但他們仍大聲且明確地傳達一個訊息:放過我們吧。

當你到安達曼群島旅行時,會發現有關哨兵人最奇怪的事情之一就是,從地理位置上看來,他們其實沒那麼與世隔絕。他們和觀光客悠然浮潛的海灘只相距約 30 公里。

我第一次造訪安達曼群島是在 25 年前,當時的我愚蠢又違法地決定要前往北哨兵島的海岸。我付錢給南安達曼島的幾名當地漁夫,請他們在夜色掩護下用汽艇載我穿越水道。天剛破曉,我們抵達北哨兵島礁岸附近的水域、瞥見三名哨兵人站在森林樹冠下,還有兩名男子在潟湖中划著獨木舟。我在拍照、做筆記時,嚮導向我示意。水龍捲和一大片厚重烏雲正朝我們來襲。經過緊張的五小時後,我們回到南安達曼島,但差點喪命於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最終幸好,我們的冒險結束了,還趕上午餐。

前一陣子,我搭乘了載有 200 名乘客的印度航空噴射機到安達曼群島(但不是北哨兵島),這是每天自印度大陸起飛的十個航班之一,機上擠滿觀光客。觀光客可以享受海灘度假村和水療中心,那裡共 72 間豪華小屋,多數設有游泳池,據稱其設計靈感來自安達曼原住民小屋。

儘管哨兵人從自己的居所看不到這些小屋,但他們或許能看見群島首府布萊爾港上空瀰漫的黃灰色煙霧。他們一定看得到客機,客機飛過的距離夠近,觀光客會把臉和手機貼在窗戶拍下要放 IG 的照片。身為目光銳利的狩獵採集者,哨兵人觀察外面世界的專注度,當然會和外面世界觀察他們的一樣高──可能還更高,因為我們的船隻和飛機現在已成為他們周遭環境熟悉的部分。

在安達曼群島的其他島嶼上,我發現過往曾經原始的海灘有很多附近國家漂來的廢棄物:遺失的夾腳拖、衛生棉條的導管和上千個空瓶。這些垃圾一定也會漂到北哨兵島的岸邊。印度人類學家維什瓦吉特.潘迪亞在 2000 年代曾有幾次在船上隔著安全距離觀察哨兵人,他告訴我,他看過島民把藍色塑膠防水布(可能是經過的船隻掉落的)當成小屋的屋頂。

事實上,我們──地球上的其他 80 億人──已經像帝國殖民者一樣,無情且魯莽地侵犯了哨兵人。氣候變遷、過度捕撈、汙染和塑膠垃圾將持續對哨兵人賴以生存的動植物造成破壞。

不過,這座小島的神祕色彩和極高的網路討論熱度並沒有減少的跡象。至少現在,北哨兵島的與世隔絕不只對島民有重要的意義,對我們其他人也是。那個地方的完美偏遠、超脫世俗的空間和時間,成就了我們自我安慰的幻想:只要哨兵人堅持不懈,我們就可以告訴自己地球仍不容侵犯,在某個微小的程度

圖文摘自:國家地理雜誌 No.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