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裡與北極熊共處一個月,揭露了這種全世界最大型陸地掠食者溫和的一面。
加拿大北極地區短暫的夏季裡,北極熊上岸了,而這時的陸地也已抹上繽紛色彩。
即使無人機正在上空盤旋拍攝這張照片,攝影師小馬丁.格雷格斯取名為「刀疤」的大公熊仍安然躺在牠的柳蘭床上。格雷格斯說,他替很多隻北極熊取了名字,是希望大家能把牠們視為需要保護的個體。
格雷格斯取名為「貝蒂」和「維若妮卡」的北極熊在這塊大石頭上扭打了將近一小時後,格雷格斯捕捉到牠們呈愛心形狀的畫面。這兩隻熊似乎形影不離,經常一起玩耍和捕獵。
鏡頭外有隻公熊經過,兩隻大個兒的幼熊看來在保護牠們的母親。這張照片讓格雷格斯想到希臘神話中為冥界看門的多頭犬。
奧若拉和牠的小熊比恩斯低伏在地面,準備度過即將來臨的暴風雨。格雷格斯表示,由於氣候變遷,最近這個地區打雷閃電的頻率變高了。每次一打雷閃電,北極熊就會開始發抖,像狗聽見放煙火一樣。
北極熊待在水中的時間相當長,因此很多科學家認為牠們是海洋哺乳動物。已有紀錄顯示,在某些情況下,牠們可連續游水一個多星期,而且距離超過650公里。為拍攝到這一張北極熊從融化海冰移動到陸地上的水中照片,格雷格斯發展出特殊的相機支架和技術,好讓他能在不被牠們看見的情況下靠近。
格雷格斯說,北極的這個地區地勢平坦。這意味著,即使是一小塊岩石也能提供更佳的視野—假如岩石上的熊沒有沉沉入睡。照片中的維若妮卡和其他北極熊經常站在這塊岩石上,搜尋附近有沒有能吃的海豹或要避開的熊。格雷格斯希望能再回到這片海岸,他在這裡看見「茁壯繁盛且適應環境」的熊群。但他知道,在大部分棲地範圍內,北極熊正為氣溫升高的影響所苦。
「我們總是看到冰雪上的北極熊,」攝影師小馬丁.格雷格斯說:「但那不表示牠們在夏日時光中就停止一切活動。」他決心揭露北極熊較少被呈現出來的這一面,於是在一艘小船尾部搭建了一個野外站,於 2020 年和 2021 年夏天,在曼尼托巴省的邱吉爾鎮北邊停留了 33 天。
格雷格斯愈研究北極熊,就愈了解牠們的個性。有隻小熊失去了一條腿,卻還是很努力度過牠最初的兩個夏天,格雷斯格替堅持不懈的牠取名為「海克力斯」。體型巨大的母熊「汪達」(下)似乎讓其他熊充滿畏懼,但牠整天都在柳蘭叢中做著像瑜珈的伸展動作。另一隻母熊「威瑪」顯然不介意格雷格斯的存在,哺乳時會讓他靠近到足以聽見小熊「佩布絲」和「班班」的呼嚕聲。格雷格斯也在北極熊身上觀察到他以前很少看到的行為,例如以植物為食、把北極燕鷗幼鳥趕入海浪以便捕食等。現在,類似的舉動可能有助於這裡的北極熊族群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但其他地方的北極熊正在挨餓。
格雷格斯說:「這些照片裡的北極熊看來都胖嘟嘟的,健康又愛玩。」因此,儘管以全球角度而言,北極熊可能遇上麻煩了,「顯然在這裡還算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