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想起童年吃過的媽媽拿手菜,總覺得「以前的雞肉好像吃起來比較香?」這不是錯覺,現在的食物都被「稀釋」了,再加上各式化合物增香添味,你吃進的每一口餐點未必是 100%天然原味⋯⋯
人類營養學家比較習慣經由像是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來看「飲食」這件事,對於「毒性」這件事並沒有想太多。但是如果你離開營養學範疇,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想法便會完全不同。
在大自然中,各種動物的食量有限,不是因為牠們肚子已經塞滿,再也吃不下,而是因為牠們遇到了由次級代謝物所築成的高牆。牠們停下不吃不是自己決定的,而是由牠們的食物所決定。
最近,人類營養學家開始研究在消化道中味覺受器的作用後發現,像是那些在葡萄、藍莓和綠花椰菜中含有的苦味化合物,能夠釋放會引起飽足感的荷爾蒙,也就是說,苦味能夠關閉飢餓指示燈。據稱,義大利人偏好在正餐之前先吃一點苦的菊苣,因為這有助於他們維持身材苗條。對於不習慣這項優良傳統的人,我建議可以先從艾普羅香甜酒 (Aperol) 加上普羅賽克氣泡酒 (Prosecco)、氣泡礦泉水和一片橘子開始。
說到底,所有的東西都是有毒的,連水和氧氣都能殺人,但是否會致死,一切都取決於劑量的多寡。而這正是多力多滋、曼斐斯炸雞、冷飲和其他多力多滋式食物所碰到的另一個問題:它們並沒有毒到需要限制食量,所以我們會毫無警戒地吃太多,但若持續這樣,到最後所有的脂肪、糖和碳水化合物就會全變成有毒的物質。熱量會在身體中累積,干擾我們的血液循環,阻塞心臟的各個部位,讓關節磨損,並且讓胰臟爆掉。肥胖和許多由肥胖造成的可怕症狀,就是因為熱量所產生的毒性所致。
對於食物本身而言,「扮演食物的角色」這件事,永遠是次要的。動物會長肉並不是因為要讓人類食用,肉是「肌肉」,是為了讓動物能夠活動,而脂肪則是用來儲存能量。對於植物來說也是一樣,蔬菜是植物的結構或是儲存部位,植物之所以結果或萌芽,不是要讓人類能夠拿來烤成派,而是這樣有助於植物的繁殖。
但是當人類開始擅長培育牲畜和植物時,便改變了這些生物的生態目的。人類從「吃大自然設計」的生物,變成吃「自己設計的食物」。人類是那麼擅長做這種事,以至於現在食物已經跟當初完全不同了,其中的差異我們還沒能完全了解,但是我們吃得出來。
如今,你吃的每種食品都或多或少添加了化學調味料,那些本來單獨吃就會很美味的食物,已經失去自己當主角時的特質了。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們加到食物的調味料,已經像是我們加到多力多滋玉米片裡那般越來越多?
有個眾所周知的答案是:我們終於擺脫了單調無聊口糧的束縛。人類喜歡來自食物的刺激,即使對身體會造成小小的傷害也不在乎。原本只吃肉類和馬鈴薯的祖先輩,如果他們知道有杜卡香料 (Dukkah)、斯拉差香甜辣椒醬(Sriracha) 和咖哩這些調味料,一定也會把每種都各放 1 罐到香料櫃中。
有些人會認為這是種「接受文化薰陶」的進步,因為早期的烹調缺乏藝術性,但這是錯誤的想法。例如:早在 100 多年前 就 有咖哩這樣的東西,在 1902 年出版的《理想廚師》中,就有咖哩雞、咖哩蛋、咖哩牛排、咖哩肉湯。咖哩粉會是你祖母想要的那種調味料,就像是荳蔻、鼠尾草、百里香、丁香和其他各種香草和香料一樣。早在 1918 年,美國人共使用了重達 15 萬公斤的荳蔻。當時人們喜歡香料,他們也使用香料,但不是每道菜都需要添加。
就像柴爾德 (Julia Child) 說的,好的雞肉「應該吃起來就像是雞肉」,而且「本身應該就非常美味,不論是用奶油烤、煎或是炙,都無須調味就能夠帶來口腹的愉悅。」傳奇的義大利食譜作者賀桑 (Marcella Hazan) 則說:「過量使用香草只會走到死胡同。」「大蒜應該是用來增進味道,而不是要蓋過其他的味道。」
食品公司需要一直用大量的香料來瞄準我們特殊的味道受器是有原因的:因為就是「我們」自己要這些公司這樣做。
現在所有食物都不一樣了,味道和營養都被稀釋了。這個理由也才能解釋,為何食品工業在一開始會把調味化合物加到人造奶油中,讓它吃起來像是奶油。
但是,現在食品工業可是把調味化合物加到真的奶油中。那麼,奶油又是如何變成新的人造奶油呢?
答案就是「味道稀釋法」。
在 1948 年,每頭乳牛每天平均只會生產約 8 公斤的牛奶,牠們大部分的時間在戶外吃草,然後便便在美麗的綠色草地上,在冬天時有許多乾草可食用。現在,一般的乳牛過著如同肉雞般的生活,擠在只有停機坪那麼大的農舍中,吃著源源不絕的玉米、大豆和粗飼料。每頭乳牛現在每天能夠生產超過 35 公斤的牛奶,頂級的荷斯頓乳牛最高每天甚至可以生產 100 公斤的牛奶,跟 1948 年的平均產量相比,整整提昇了 12 倍之多。也就是說,現在的牛乳已經如同現代的雞肉和番茄那般平淡如水。
牛奶被稀釋了,這是幾乎所有的草莓優格都含有「天然調味料」(當然,還有一大堆糖)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1948 年加州每年能夠長出 1 磅草莓的土地,現在能夠生產出 5 磅半。
跟 1948 年相比,美國現在一般農田的稻米產量提昇了 3 倍多,玉米則是 4 倍,馬鈴薯是 3 倍,小麥是 2 倍半,大豆則是 2 倍。母雞產蛋量亦倍增;豬隻長為成豬的養殖時間少了25%,但是體重增加了 25%;當肉牛的年齡還只是當年的一半時,產肉量就提高了 6 成。我們一直從相同大小的土地上壓榨出更多食物,付出的代價就是味道變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