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審青石板

宋朝時,有一個既不貪財又很正直的好官,名叫包拯。他辦過的案子獲得當時許多人的讚賞,後來有人把他的故事寫成書及劇本,甚至到了今天還流傳著呢!

有一次,包拯坐在轎子裡正準備回衙門,當轎子經過一條大街時,包拯聽見了一陣哭聲,他掀開轎子的簾子,看見一個小男孩坐在一塊青石板上,身旁放著一個竹籃,兩手捂著臉,哭得十分傷心。

於是包拯吩咐轎夫停轎,將小男孩叫到轎子前,問:「小朋友!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

小男孩回答:「我每天都得靠賣油條賺錢才有東西吃。今天早上,我在街上賣油條,賺了了百文錢,並將它放在竹籃裡。剛才,因為有人在這裡表演魔術,我就往前跨了一步,把竹籃子放在身後,站在這青石板上,看了一下熱鬧。沒想到,看完表演後,我再回頭要拿竹籃子裡的錢,錢已經不見了。」說著說著,小男孩又哇哇大哭起來。

包拯聽了小男孩的話,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便對這個孩子說:「你說你的錢放在竹籃哩,而剛才你是往前跨了一步,把竹籃子放在身後,站在這塊青石板上,錢財不見的,是嗎?我想,錢一定是青石板偷的。來人啊!把這個小男孩和青石板一起帶回衙門裡審問。」

沒多久,包拯要審問青石板這件事,便一傳十,十傳百,滿街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十分好奇,紛紛擠進縣衙裡,想聽聽包大人是如何審問青石板的。

回到衙門,包拯立刻升堂,開始審問。他吩咐衙役將青石板放在地上,讓小男孩站在青石板旁,至於公堂的兩側則圍滿了好奇的人群。

包拯問:「青石板,你偷了這個小朋友的錢,如果不說老實話,小心挨罰!」

但青石板一動也不動,既沒有出聲否認,也沒有承認。包拯很生氣,於是命令衙役用棍子打青石板。

圍觀的人群聽見包大人要衙役打青石板,個個睜大了眼睛,說不出話來,想偷笑卻不敢笑出聲。只見兩個衙役拿起棍子打著青石板,但是才打了幾下,棍子就斷了。

這時,圍觀的人群再也忍不住的大笑起來。這笑聲惹火了包大人,他大發雷霆,用力地拍打著桌子,說:「你們竟敢藐視公堂,在公堂之上大笑!來人啊,將大門關上,不准這些人離開。」

大家看到包大人生氣了,連忙跪下,請包大人饒了他們。

包拯說:「想求饒,可以!只是你們每個人必須交出一文錢,我才能放你們出去。」說完,包拯就叫衙役們抬一缸水,放在大堂前。大家只好一個個來交錢,並遵照包大人的指示,將錢丟進水缸哩,至於包拯則站在水缸旁查看。

一連幾個人將銅錢丟進水缸裡後,順利地離開了衙門,但接著過來交錢的這個人,一樣把銅錢投進水缸裡,卻見包拯往水面上看,水面上漂起了一片油花。包拯馬上對這個人說:「就是你!就是你偷了這個小朋友的錢,快點說實話!

偷錢的人大吃一驚,嚇得渾身發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包拯叫衙役搜那個人的身體,果然,從他身上搜出了一百九十九文錢,連同他投進水缸裡的那枚銅錢,正好是兩百文錢。於是包拯就把這兩百文錢還給了賣油條的小男孩。

至於那個偷錢的賊,包拯要衙役們把他抓起來,並狠狠的打他二十大板後,才將他趕出衙門。

那些來看審案的人,到這時才明白包大人為什麼要拷問青石板,每個人都打從心底更敬佩包大人了。

故事啟示:

為非作歹的人總有事跡敗漏的時候,壞事做多了,總會碰到鬼。偷錢的賊往往以為自己做的壞事是「神不知鬼不覺」,其實不管是多麼高明的賊,在做壞事時,都可能留下破綻。例如在這個故事哩,銅錢沾到了小男孩賣油條時手上的油,所以當包拯要大家把錢丟到水缸裡時,這枚銅錢丟進水裡所漂起的油花,就說明了壞人所做的一切,於是包拯才能順利破案,小男孩也才能拿回被偷的錢。現代的警察講究科學辦案,其實科學辦案可步是現代人才有的觀念喔!在包拯那個年代,就已經用科學的方法在謀求證據了,你說是嗎?

圖文摘自:27個中國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