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花園位於越南西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充滿生機。
在注入南海之前,湄公河開展成一片扇形的水道網。在洪水季( 6 到 11 月),女士們會駕著長尾船採收睡蓮。她們涉入齊腰深的水中,將這些植物清洗、綑綁,以便在市場和餐廳出售。以無人機拍下這張照片的慶潘說,這些採蓮女向母親和祖母習得駕船的技術。她把睡蓮圈比喻成一朵大花,上面的「這些女人就像蜜蜂。」
生長在湄公河的植物超過 2 萬種,睡蓮是其中之一。湄公河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第二多的河流(僅次於亞馬遜河),支持了瀕危的伊河海豚、毛鼻水獺和查菲窄尾魟等動物的生存。人們在河流沿岸的活動頻繁,包括水上市場、高腳村莊,以及三角洲氾濫平原――農民在這裡收成的稻米占越南總收成量的一半以上。
湄公河長久以來維繫著當地人的生活,並吸引遊客前來,但是它的自然和文化奇觀正受到廢棄塑膠製品等環境壓力的威脅。在國家地理學會的贊助下,英國赫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這種汙染物最終如何進入河流;聯合國環境規畫署計畫評估塑膠對遷徙物種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