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支持侯麥的每一個選擇,我喜歡侯麥筆下的每一個角色。和他共事的每一刻都是非常美好的經驗。」
Q:從1990【春天的故事】一路拍攝到1998【秋天的故事】,《四季》系列一開始就設定了以四部電影的形式創作嗎?
A:沒錯,侯麥最初就在心裡構思了四段「四季故事」,其他像「六個道德故事」系列,以及「喜劇與諺語」系列等企劃,也都是如此,一開始計畫開拍多部電影成為一個系列。
Q:《四季》系列中,每一部片都有兩種經典角色:龜毛、執著且超有原則的女人,以及搖擺不定、善甜言蜜語又有點自戀的男人。您覺得侯麥是如何決定電影中男女主角的個性?
A:這是侯麥特意塑造的人物個性,這並不是反映一般法國男女的性格,而是侯麥根據他對這些演員的觀察,以及在他與演員們溝通之後,從演員們自身的性格取得靈感加以發揮。《四季》電影系列之中,男女主角的人物性格與他們的本性都差不多,事實上,就連《綠光》的女主角也貼近他本人的性格。
Q:《四季》系列中,您最喜歡哪個人物呢?哪個人物又是讓您最無認同?
A:身為一名製片,不該去評斷腳本中的角色,我總是支持侯麥的每一個選擇,因此我從不會去評斷他筆下的人物,我認為侯麥每一部電影裡的角色都非常有趣,我不會去劃分哪個角色比較好或是誰比較差。
Q:《四季》系列總計花了八年拍攝,請您談談和侯麥共事的經驗。
A:侯麥的習慣是每兩年,甚至每一年就開拍一部電影,這是他的工作方式,我也從他這樣的工作模式中學習到很多,和侯麥一起工作個每一刻周是非常美好的經驗。
Q:請問您是否在侯麥的哪部作品中找到導演自身的身影呢?或是看到導演的個人投射嗎?
A:沒有,侯麥的靈感總是來自於與他合作的演員們,他鏡頭下的角色常常受身邊人的形象啟發。他會去觀察,並挖掘年輕世代的說話方式、行為模式,進而建構出角色的樣貌。
Q:【夏天的故事】中有三位個性截然不同的女性,但選擇權卻落在優柔寡斷的男性賈斯柏手裡,您喜歡這樣的結局和安排嗎?
A:當然!我喜歡侯麥筆下的每一個角色。我強烈地肯定侯麥的每個作品,都有一個有趣的結局!
Q:【夏天的故事】和【秋天的故事】都使用了歌謠,音樂讓影片增色不少,能請您談談配樂部分嗎?
A:這些音樂是由侯麥與演員們一起選擇的,這是他們共同的決定。
Q:【冬天的故事】的劇情假如是發生在現代,費麗斯可能一開始就找回了夏何洛,而非經歷過一段奇蹟巧合,也無法凸顯「命中注定」的命題,請談談如果這部片拍攝於現代,會有怎麼樣的變化呢?
A:當然,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今時今日,結果必然會不同。可惜很不幸地,現在想問侯麥這個問題已經為時已晚了:我想侯麥如果還在世,會接著寫一個屬於這個時代的故事,而這是現在的我們所難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