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岸邊因風吹日曬而褪色的海濱步道上,立著一座轉動中的太陽能摩天輪。約 100 公尺外,有個標示舊 66 號公路終點的標誌。聖塔莫尼卡碼頭是綠能和汽車發展史交會的地方,這裡似乎是駕駛電動車橫越美國的最佳起點。
66 號公路是美國最早的全天候公路之一,起點在芝加哥。從 1930 年代開始,直到因州際公路出現而少有人使用為止,這條公路運送了數百萬名中西部移民,抵達波光瀲灩的加州海岸。它協助改造了加州,使其從一個鄉村天堂,變成一連串不斷蔓延擴張的城市。在這段進程中,它象徵了許多事:汽車讓一切改頭換面的力量、行駛在空曠道路上的自由,以及公路之旅結合這兩者的無比魅力。如今渴望認識美國史跡的旅客,會在沿著舊 66號公路行駛 3600 公里後,來到聖塔莫尼卡碼頭一棟小木屋前,排隊領取完成旅程的市長簽名證書。
這座碼頭也是反思這個世界的好地方。我們所創造的這個世界,有一部分是構築在我們對內燃機的熱愛之上。往東是有 700 萬輛高油耗汽車的洛杉磯,美國有 13 個州一整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沒有這一座城市來得多。往南是威尼斯海灘, 1940 年代時那裡遍布油井架,近年來則常有飢餓虛弱的海獅被沖到岸上,牠們是氣候變遷下海洋熱浪惡化的受害者。往西和往北則是馬里布和其上方的山丘,那裡因多年乾旱與溫度上升而於 2018 年 11 月遭受伍爾西大火肆虐。
聖塔安娜風「助長火勢以驚人速度蔓延,在一天之內就燒到海岸。」迪恩.庫巴尼和我站在摩天輪下時回憶說道。庫巴尼當時剛從聖塔莫尼卡市永續發展主任一職退休,結束25年的市府工作;大火發生時他從海灘那頭觀察火勢。「火災季通常是 9 月和 10 月。」他說。但現在時間拖比較長,「因為雨沒有來,冷天氣也沒有來。」
如果有人好奇 2070 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現在正是關鍵時刻――而且也是令人困惑的時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表示,我們最遲必須在接下來半個世紀內,將溫室氣體減少到零,才能阻止氣候災難的發生。然而,全世界卻在生產更多化石燃料而非更少。美國的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產量已是全球之首,卻仍計畫在 2030 年前將產能提高30% 。川普總統已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該協定的目標是讓世界開始斷除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不過,我們也正經歷一場綠能革命。未來五年,全球再生能源可望增加的產能,將相當於美國的發電容量。
全美各城市與各州都承諾做出改變。加州今年開始要求新住宅安裝太陽能板。洛杉磯想在短短八年內安裝 2 萬 8000 座電動車充電站,聖塔莫尼卡預計在今年底前安裝 300 座。
「我剛開始在這裡工作時,整座城市只有一輛電動車。」庫巴尼說。車頂上裝有太陽能板,「可以行駛大約 16 公里。」攝影師大衛.古騰菲爾德和我計畫一路換開不同的電動車,完成超過 7000 公里的路程。我們從聖塔莫尼卡出發,朝東岸前進,心中帶著一個迫切的疑問:我們脫離化石燃料的速度,能快到讓 2070 年適合居住嗎?
在洛杉磯北邊的克恩郡, 仍有抽取石油的大型油田。但是往東越過多沙塵的提哈查匹山脈,來到與當地石油之都貝克斯菲爾德隔山相望的另一側,一幅更乾淨的未來景象在熱氣中閃閃發光。我們開著租來的現代 Kona 電動車駛入沙漠小鎮莫哈維鎮。我們可以看到一支支風力發電機矗立在布滿太陽能板的土地上,那裡有可能是美國再生能源最集中的地方。
班.紐是 8 分鐘太陽能公司的營建副總經理,他帶我們來到一片占地 200 公頃的太陽能模組區,其 60 百萬瓦發電量足以供加州 2 萬5000 戶家庭使用。「 20 年前,太陽能板單價很高,從來沒人想過可以做到現在這樣。」他說。
現在太陽能太划算了。太陽光電模組的價格自 1970 年代以來已劇降 99% ,主要歸功於公共政策與研究。由於政府推動公用事業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需求量很快就大幅增長。生產變得更有效率,價格也隨之下降。紐現在裝設發電量 1 瓦特的太陽能設備,費用是十年前的五分之一,同時所占的空間也少了一半。
2016 年以前,美國花了 40 年才安裝 100 萬套太陽能系統,範圍從住家屋頂到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農場。到了 2019 年,美國在短短三年內又安裝了 100 萬套。預計到了 2023年,數量還會再翻倍。美國現在的太陽能發電量足以供應 1300 萬戶家庭使用。計畫的規模愈來愈大:紐的公司宣布已經達成另一項協議,將生產 400 百萬瓦電力、並有 300 百萬瓦電池容量。這些,連同 8 分鐘太陽能公司的其他計畫,將為 100 萬名洛杉磯居民提供潔淨能源。
儘管數字很好看,但仍遠遠不夠。目前美國只有不到 2% 的電力來自太陽,另外 7% 左右來自風力。全球的數字也差不多。聯合國最近一份報告預估,為了把暖化控制在攝氏1.5 度內,未來十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每年減少 7.6% 。但去年的排放量再度上升了。報告中指出,想用再生能源填補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電力缺口,必須讓再生能源成長的速度比目前快六倍。
這意味著大規模動員與基礎建設投資――包括在鋼鐵與電纜產能,以及在電池與電力傳輸線上面的投資。美國的電力網一分為三――分別供應東部、西部和德州――如果要從陽光充足的亞利桑那州輸電給煤礦豐富的西維吉尼亞州,就得對電力網進行大幅改造。以目前來說,紐表示,我們必須「在國內一些從未做過這類嘗試的地方」生產數十億瓦電力。這在化石燃料很有市場的地方,勢必會碰到申請許可上的困難。儘管紐樂見美國迅速轉換到太陽能,但他不認為這件事會及時發生。
在適當的鼓勵下,太陽能發電是否能以所需速度擴展?專家過去誤判了太陽能的潛力。哈佛大學教授大衛.基斯在 2008 年預測,若太陽能能在 2030 年以前達到 1 瓦特 30美分的售價,就算是幸運的了。然而它在2020 年就能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完全錯了,」基斯最近說:「便宜的太陽能真的存在,這令人震驚。」
我們在電動車充電站把 Kona 接上電源後,儀表板上顯示一個訊息:充電需要將近六小時。我們把車子留在那裡一夜,埋頭頂著風沙,步行來到近 2 公里外最近的汽車旅館。
這種美國公路旅行始於一場打賭。 1903 年,在州際公路和加油站尚未出現之前,加州某私人俱樂部的客人打賭 50 美元,賭一個名叫何瑞修.傑克遜的醫生無法駕車抵達東岸。四天後傑克遜和一名技工駕著一輛 20 匹馬力的溫頓牌汽車從舊金山出發。他們沿著泥土小徑轟隆隆地開上山隘、涉溪而過,途中遭遇機械故障,就讓馬拖著車子走,並等候火車將維修零件運來。傑克遜在 63 天後抵達紐約,完成了首趟駕車橫越美國的旅行。
公路旅行如今已嵌入美國人的心靈中。古騰菲爾德和我都是中西部人,我們都在年輕時進行過橫越美國的公路旅行。
目前來說,我們對駕駛電動車橫越美國的期望需要做一些修正。充飽電可能要一個小時甚至多達 24 小時,視電池和充電裝置而定。除了特斯拉汽車公司有超過 750 個專用的超級充電站之外,美國能快速充電的地方很少,然而加油站卻有近 15 萬座。不過多數電動車能在晚上於家中充電。
過了莫哈維後,我們快速駛過鹽灘,進入狹窄的帕納明特谷。在理想的狀況下,我們的 Kona 充一次電可以行駛 415 公里,但此時我們正將它軋軋地開上山隘,並將空調開到最大。我曾讀到過這兩者都有可能減損電池壽命,因此引發了我們的第一次「里程焦慮」。這次焦慮在我們抵達死亡谷,找到間有充電裝置的豪華小屋後平淡地結束了。
為了讓美國和世界擺脫化石燃料,將汽車和卡車轉換成電力驅動是主要策略。未來數十年,這將大幅提升電力需求。過去,市場的回應會是蓋更多燃煤電廠,但未來不再是了。以 8 分鐘太陽能公司的新計畫為例,輸送電力到洛杉磯的費用, 1 度將不到兩美分,比燃煤便宜許多。
某日傍晚, 我們遇到羅素.班納利,他正在亞利桑那州利奇區外的一處岩石高地查看他的馬匹,利奇是小型納瓦荷族社區,位於鮑威爾湖附近。遠方,落日餘暉映襯著納瓦荷發電廠的輪廓,這是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大的燃煤電廠。
這座有 45 年歷史的發電廠,過去每年生產的電力足以供 200 萬戶家庭使用。但如今電廠即將關閉,因為無法再和便宜的天然氣與再生能源競爭。關廠後減少的數百份工作現在大多是美國原住民在做。另外,納瓦荷族與霍比族雖然不擁有這座電廠,但可以收取數百萬美元的使用費和租賃費,這筆錢以後也很難找到替代來源。不過這個電廠一直是個大汙染源,髒空氣的來源是多半被輸送到其他地方的能源。納瓦荷族的班納利曾是水電工,現在退休了,他說:「這裡仍有很多人沒有電。」
我們跟著他回家,見到了他的妻子雪倫.雅茲。她說她一點也不懷念發電廠。「它總是為外面的人供電,而不是我們。」她說。
關閉燃煤電廠似乎是一股擋不住的趨勢。美國自 2010 年起已關閉超過 500 座燃煤電廠,預計還要再關閉數十座。2019年,美國的煤炭消耗量創下 40 年來最低,而 4 月的再生能源發電量更是首次超越燃煤發電量。中國和印度仍在增建燃煤電廠,但似乎也有改變的跡象。中國許多燃煤電廠目前僅間歇性運行,而印度在 2018 年增加的再生能源量則超過了燃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