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象龜看起來並沒有將我和軍艦島、椰子蟹或秧雞區分開來。我們都是生態系的一部分。
當海龜第一次走過我在亞伯拉環礁中部營地的小屋時,我很驚訝。我抓起相機,小心翼翼地移到適當的位置,好拍下和這隻野生動物的偶遇。第二次遇見時,我做了一樣的事。第三次遇見時,我拿起手機快速拍了一張照。到了第四次還是第五次時,雖然感覺撞到了什麼東西,但我連看也不看,因為我知道那就是象龜。
我在那裡拍攝塞席爾群島的復育故事,這個群島國家坐落在距離非洲東岸遙遠的印度洋中。這個島國到了大約上世紀中期,出現了環境受到大規模破壞的跡象:為了種植椰子和肉桂而清除原生植被、大鼠和小鼠猖獗入侵、原生海龜和巨型象龜被濫捕。生物多樣性似乎毀滅了。
隨後這個國家的保育意識經歷了轉變,而巨大的亞達伯拉象龜是這個轉變下最顯著的代表。這些巨大爬行類居住在印度洋上大部分的島嶼,直到17 世紀,水手發現牠們是漫長航程中的完美新鮮食物來源,因為牠們能夠在沒有飲食或飲水的情況下存活數個月。水手們將貨艙一次裝滿上百隻象龜,將牠們翻過來背部朝地以免牠們爬到甲板上。漸漸地,整個印度洋島嶼上的象龜被吃到快絕種,除了亞達伯拉環礁,這是整個海洋盆地內唯一一座還有幾千隻象龜存活的島嶼。
亞達伯拉與世隔絕和惡劣的環境,一直以來保護了這些象龜。亞達伯拉環礁位於塞席爾最大島馬埃島西邊大約1150 公里,並且不在任何人能直接抵達的路線上。(為了抵達這裡,我必須租一臺螺旋槳飛機到最近島嶼的小型機場,然後再搭小船過去。)亞達伯拉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環礁之一,但不是很適合觀光客。它的海岸線是剃刀般銳利的珊瑚岩,沒有永久性淡水,倒是有一堆蚊子,而且超熱,白天時如果象龜沒有找到陰影處躲藏,牠們會在龜殼裡被烤乾。但就是因為沒有人會大費周章來這裡抓牠們,也因為政府在1980 年代將這座環礁指定為特別保護區,加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這裡列為世界自然遺產,象龜才能在這裡繁衍興旺。免除了人類的干預,象龜的數量回升到約10 萬隻。
我在亞達伯拉停留六週,其中有兩週待在中部營地。從塞席爾島基金會管理的研究站出發後,要徒步一整天穿過地獄般的紅樹林沼澤才能抵達這個營地。我住的小屋地板是泥土地,屋頂則是錫製的。夜裡椰子蟹快速爬過屋頂時,會發出刺耳的金屬聲。
每天早上醒來走到小屋外,我都得提醒自己並沒有回到過去。我可以看到不會飛的亞達伯拉秧雞、餐盤大的椰子蟹,以及體長約120 公分、重達250 公斤的巨型象龜四處爬行。海灣裡的鯊魚多到誇張,軍艦鳥和鰹鳥在紅樹林中築巢。
這些象龜看起來並沒有將我這個國家地理攝影師和軍艦鳥、椰子蟹或不會飛的秧雞區分開來。我們都是生態系的一部分,而牠們對待人類的方式和對待其他生物沒有兩樣:忽略我們。我們通常會為了通風而讓小屋的門開著,象龜會直接走進來,不在乎我們是否正在煮飯、睡覺,或準備攝影器材。我們的住處是牠們每天移動路線的一部分。當我們坐在小屋後面的小塊沙地上吃飯時,象龜會試著從我們身上爬過,幾乎是要把我們從牠們的動線上清除。這說明了牠們一點都不怕人。到了傍晚時分結束覓食時,象龜會咚地一聲趴下,把頭伸出來睡覺,這讓我們在晚上出門上廁所時非常危險。要到達上廁所的地方,我們必須徒步60公尺後進入紅樹林,越過我稱為象龜障礙賽道的一段小徑。這條小徑完全沒有規則可言,因為牠們每晚都選不同的位置睡覺。避開牠們是很重要的,因為在這個遠離醫療設施的小島,被象龜絆倒讓頭部撞到銳利的珊瑚岩,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傷害。
在亞達伯拉沒有一件事是簡單的,但住在這象龜環繞的原始地區,在這最後幾個仍由爬行類主宰的地方之一,我度過了非常愉快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