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深水埗,映入眼是窄小的舊公寓密集成群、探出窗戶的曬衣組成天際線、在地人採買日常需求的街市熙來攘往。這裡沒有商業區外皮過新的高樓商場、擁擠到會失去方向的人潮,你可以穩穩用自己的步伐走逛,以一種極貼近香港的姿態。
常民生活的活躍痕跡,長年累積至今,留在深水埗為數眾多的歷史遺跡、舊式唐樓、廟宇之中,也養育了繁盛的主題街市、多家老字號道地小吃。地方回應著聚落生生不息的需求,在職業、種族、年齡複雜的人口光譜上,這是香港一塊還保留道地風貌、未被修新的區域。
當地人知道,要挖寶二手電器、找電子零件,就到俗稱「男人街」的鴨寮街;找製衣原料如布品、皮革、鈕扣,就到欽州街、大南街、汝州街一帶;還有玩具鋪天蓋地的福榮街,生鮮蔬果、乾貨座落的北河街街市。這裡也連年誕生米其林街頭小吃,成為香港美食的一級戰區。粥粉飯麵、港點小食、甜品糖水,本只為求溫飽,卻簡單平凡的好吃,一間間不算寬敞的店裡總坐滿人。
近年來,深水埗出現越來越多年輕人,在原料批發、雜貨五金的店鋪之間,開設起看似調性衝突的空間:咖啡館、書店、選品店、青年旅舍⋯⋯。香港太小了,但他們的理想並非離開,而是在深水埗打開一扇扇門,讓港內外有意思的人事物相遇;他們常說「社區、社區」,說的是地方的認同、聚落的經營。相較於繁華背後的虛空,在這些年輕空間裡,體會到是扎實發燙的熱情。
約莫三年前,深水埗逐漸冒出一些年輕的複合空間,如微型聚落般生長。為什麼是在深水埗?又為什麼有勇氣開設異於地方特質的店鋪?或許是這塊複雜、豐富的地域給人累積、創造的希望,更或許是人情的緊密溫暖,令人離不開。
「深水埗是我家族上兩代生長的地方。大學唸新媒體藝術時,常跑鴨寮街找電子材料,有事沒事就耗在學校的common room。」對主理人之一林欣傑(Keith)而言,深水埗聚集了他童年與求學的回憶,common room的開放與多元性,則曾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養分。
三年前,林欣傑與獨立書店BOOK B創立common room&co.,結合makespace(自造者空間)、紙本、咖啡、展覽,希望提供來深水埗找材料的人中途休息、思考的空間。他更致力邀請國內外藝術、設計的品牌與創作者,共同策展交流,踴躍的人潮反映了地方對文化討論、藝術氛圍的渴望。
地址:塘尾大南街198號地下
營業時間:11:00-19:00
www.facebook.com/commonroomandco
Wontonmeen中譯「雲吞麵」,就如這裡的氛圍溫暖且貼地;11層樓建築裡有國內外藝術家的住宅與工作室、青年旅舍與交誼空間、展演場地與自烘咖啡店,看似異質的人事物雜居共處一室,卻奇妙的相互需求、碰撞出趣味。
這棟唐樓原由主理人Patricia的外公所建,室內設計背景的她經手裝修後,分租給創作圈的朋友們。基於「想多碰一些有意思的人」,三年前分出一層樓開設十個床位的hostel,雖然不大,卻保留了Patricia想要的親近感與地方氣息。「這裡的一切都是自然發生,我們想做的是去回應這個社區需要的東西。」
地址:深水涉荔枝角道135號
營業時間:12:00-18:00
www.wontonmeen.com
三年前,設計背景的Rita和Pan開始在香港《Milk》連載旅遊專欄,主要分享日本的小眾路線旅行、職人故事,也持續經營blog。有感於網路與讀者互動太單向,幾次pop-up shop的經驗讓他們萌生開設實體空間的想法。
這裡聚集了旅途中遇見的好物,各個都寫著十分仔細的商品介紹,MIDWAY希望大家帶回的不只是物品,還有故事。店裡的擺設勤於每月更換,像到訪當月便是以各種顏色的stoneware做同色系陳列。「每個人活著的時候都是在midway中,希望大家盡情享受旅途風景。」Rita解釋著logo上的機艙觀景窗圖案。
地址:深水埗基隆街132號B地下
營業時間:13:00-19:00(週一休)
www.midway.voyage
TOOLSS所在的石硤尾區,和喧囂中心隔了幾條街。水泥與木頭元素打造的轉角店鋪裡,結合咖啡和文具販售;店內開了一扇面對街景的窗,裡外都被花草圍繞著,閒適氛圍讓人瞬間錯覺不在香港。
老闆Kecoj從小在附近長大,店名TOOLSS反映他的喜好與性格:對於曾是潮流時尚編輯的Kecoj而言,文具和咖啡都是日常重要的工具;兩個s則是「simple」、「standerd」之意,店內的文具以簡單中性、實用為取向,要求完美的Kecoj,對咖啡、店鋪經營的標準也十分執著。在這裡可以放心久待,充飽電再往周邊散步去。
地址:石硤尾偉智街38號福田大廈地下2-3號
營業時間:12:00-20:00(週一休)
www.facebook.com/toolsshk
屬於早開發區的深水埗,留下許多歷史遺跡,從中得以窺見早期此地的生活方式。它老舊,卻不衰弱無聊,反而因為多元的產業與人口,始終散發濃厚生活感。從住與食,特別能感受到舊區蓬勃豐盛的生命力。
每間香港冰室都有一道必殺技,新香園的蛋牛治便稱全港第一。吐司「烘底」烤得酥脆,夾入碎牛肉煎蛋,同時鎖住肉汁與蛋汁,不會乾口;看來簡單的法蘭西芝多士,公仔麵疊上半熟蛋、碎牛肉,竟也出奇地好吃;道地的港式奶茶更一定要點來搭配,茶香濃厚、比例恰好,還可以選擇無糖。最棒是這裡24小時營業,如果吃完太快想念的話,隨時可以來解癮。
地址:深水埗桂林街38號
營業時間:24小時
走進公和荳品,有阿伯吃煎釀豆腐配著黑啤酒,不少阿姨媽媽吃碗豆花,走時帶塊豆腐、豆皮回家加菜。2016年入榜米其林街頭小吃的公和荳品,店內外無時無刻都忙滾滾,客潮連番不息,豆製品也保持現做的新鮮狀態。招牌豆腐花不加甜湯底,簡單撒黃糖吃下,生鮮豆香、滑嫩口感十分過癮;現炸現煎的豆卜、豆腐,蘸醬油配著香醇豆漿,許多在地人就當一餐吃。
地址:深水埗北河街118號
營業時間:07:00-21:00
舊時車仔麵是以攤車在路邊流動販售,而有「車仔麵」之名。文記在去年入榜米其林街頭小吃名單,一條街上就有三間分店。食客可以選擇想吃的麵底和配料,湯頭與配料都熬滷得極香極入味,配料如上湯柚皮、豬大腸、牛肚、蘿蔔等多達50種,隨心搭配、捧一碗吃下極為滿足。
地址:深水埗福榮街121號地下(總店)
營業時間:11:00-02:00
露天大牌檔是香港特有的街頭飲食文化,但由於牌照轉讓有嚴格限制、又基於市景與衛生考量,政府遂停止發放牌照,更顯其珍貴與人氣。愛文生是深水涉傳承60多年的老字號,幾位師傅在路邊的鐵皮廚檔裡,熟練地處理食材,大火裡快炒起鍋,鑊氣十足的上桌。桂林炒生腸、黑椒薯仔牛柳粒、黑椒鹹豬手等皆是招牌好菜。
地址:深水埗石硤尾街1A-1C號地下
營業時間:17:30-00:00
1953年,一場石硤尾大火讓近六萬名災民流離失所,也開啟香港政府建造公共房屋的新頁。災區原址建起29棟H型、7層樓高的「徙置大廈」,供災民棲身,美荷樓便是其中一棟。經過保存、翻修後,在現今建築內的「美荷樓生活館」,可以看到歷代的公屋空間陳列、閱覽居民的生活回憶錄,其餘空間則改造為多種房型的旅舍、冰室等。想深入了解深水埗的常民生活史,一定要來這。
地址:深水埗巴域街70號石硤尾邨41座
美荷樓生活館開放時間:9:30-17:00(週一休)
www.yh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