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喜愛機械的老男孩,遇上一個喜歡恐龍的小女孩,他們究竟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來到高雄Croter Illustration & Design Studio,拜訪插畫家Croter(洪添賢)與女兒逗逗,大人小孩用畫筆對談的日常生活裡,讓人不禁思考,在談教育之前,是否應該先談談遊戲?
Croter
本名洪添賢,台藝大應媒所畢業,從小在台北長大,2003年開始獨立接案成為自由設計師與插畫工作者,2010年帶著太太與雙貓移居高雄。女兒逗逗出生後,不論晴雨,每天上下學的接送時間,一路上的東扯西聊是父女倆最享受的生活時光。
走進插畫家Croter的二樓工作室,裡頭有座用金屬浪板蓋的小屋,而隔著書架,還有個附設溜滑梯的秘密基地。一個超級怕吵的插畫家,怎能與六歲小女孩成為好鄰居,這大概是年輕時候的Croter所沒想過的。
從台北移居高雄已過了好幾年,Croter在這座城市重新找到自我,不必再為收入汲汲營營,得以專心創作。「在回來高雄之前,我只知道旗津。」他說。來到高雄的前兩年,他先是以城市為主題進行了系列創作,在女兒逗逗出生後,逐漸軟化的心改變了畫筆的方向,他與他筆下的貓坦克帶著逗逗,一起前往插畫家也未知的想像地。
從家到幼稚園到工作室,Croter不開汽車也不騎摩托車,以前就靠一輛淑女車完成晨早的護送工作。一開始逗逗排斥去上學,為了讓她覺得上學有趣或轉移注意力,Croter刻意在巷子裡鑽,繞了好大圈才抵達。他說,這是為了哄騙女兒上學的伎倆,也是他養成的壞習慣。亂看招牌,隨口胡謅,女兒的上學路變成了他的腦袋早操,現在學校近了,陪小孩走路上學之後他再騎腳踏車去工作室。
孩子成長遇到的各種挫折,Croter用插畫家的腦袋去面對,用圖像的幽默去排解情緒,用玩樂的態度去想問題。「有了想像力,就會想去創造。從討厭的現實拉出來,困難也可以變得有趣。」有時問題就在你來我往的battle(互尬)當中迎刃而解,上學也是、寫作業亦然,人生更是如此。
Croter說:「幫助孩子真心喜歡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回想起自己一路走來,不論是年輕時候的工作挫折、感情失意,或是現在的中年焦慮,喜歡畫畫這件事,救了他無數次。他說:「喜歡做一件事情,可以讓人獲得成就感,每當遇到挫折的時候,走都可以回頭來找它。」興趣或許是僅次於家人以外,可以陪伴你一輩子的東西吧。
談到女兒對插畫工作的影響,Croter認為多半設計師傾向精簡流利,但孩子的眼光卻恰恰相反。「小孩喜歡慢慢地看,細節多、鈍鈍的感覺,反而吸引他們。」年輕的時候,Croter的畫風較為黑暗血腥,反觀現在的筆觸,柔軟而充滿色彩,並且有不少關於兒童或繪本主題的作品。例如,他把自己喜歡的機械與家裡的貓結合,創造了「貓坦克」角色,並且讓他跟人一樣需要上學、工作、忙碌、玩耍,陪你面對生活煩惱,但也陪你去冒險。
「以前會比較想要表現自己,現在是因為我想畫些她(孩子)也看得懂的東西吧。」在「高雄物產圖」創作中,他把孩子熟悉的生活場景畫了進去,偷偷在圖像裡埋梗,等待孩子自己去發現,那成就感不亞於創作本身。對插畫家而言,孩子是很棒的讀者,他們總是看得很專注,很仔細,也很敏銳。身為資源有限的父母,談養成教育難免覺得力不從心,可是Croter認為在這座比較不擁擠的城市裡,不管是透過眼睛也好、或是透過腦袋也好,想辦法給孩子一些寬闊度,或許是他可以做到的。
在忙碌的截稿節奏中,怎麼抽空陪孩子呢?Croter笑著說:「每次聽到聲援勞工,都默默覺得自己應該先Fire自己才對!」所有自由工作者皆然,生活的界線是如此模糊,若想要有穩定的收入,就勢必得當個激進的工作狂。「電視上都說,要為了孩子放棄一切,可是現實中是不行的。」想要工作做好一點,想要陪孩子多一點,這矛盾永遠無解。「我想自己大概是及格邊緣的父親吧。」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