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梵希與赫本的不朽情誼

法國時裝設計大師于貝爾德紀梵希 (Hubert Givenchy) ,3月10日於他與工作伙伴兼長久伴侶Philippe Venet位於巴黎近郊的寓所逝世,享年91歲。

紀梵希工作室 (The House of Givenchy) 在聲明中向這位創辦人致敬,稱他是「法國高級時裝世界的重要人物,以及象徵巴黎時尚和優雅品味超過半個世紀的紳士。」

「四十多年來他為摯友與繆斯女神奧黛麗赫本創造的永恆時尚風貌,徹底改變了國際時尚,」紀梵希工作室說:「他的作品至今一如當初,沒有過時。」

路易威登 (LVMH)在1988年買下紀梵希品牌。路易威登執行長Bernard Arnault對於紀梵希的去世「深感悲痛」,他表示:「他與幾位設計將巴黎打造成為1950年後世界時尚的核心,同時為自己的時尚品牌創造了獨特個性。」

去年接掌這個時尚品牌的Claire Waight Keller也在她的Instagram上悼念紀梵希:「他不僅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時尚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仍然影響著現代時尚服飾,而且他也是最瀟灑、最有魅力的男性之一。」

紀梵希曾為許多歐洲貴族與好萊塢女星設計服裝,包括葛麗泰嘉寶 (Greta Garbo)、瑪琳黛德麗 (Marlene Dietrich)、葛麗絲凱莉 (Grace Kelly)、洛琳白考兒 (Lauren Bacall)、伊莉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甚至美國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 (Jacqueline Kennedy),但是當中最讓影迷感念的,還是他與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情如兄妹的長久情誼。他曾為赫本的多部電影設計服裝,並以《甜姐兒》Funny Face一片入圍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紀梵希1927年生於法國波威市 (Beauvais) 的貴族家庭。1945年從法國美術學院畢業後,便涉足巴黎時裝界,並於1952年成立了個人工作室。英俊挺拔的紀梵希在創業十年之初便已經聲名鵲起,但一般認為紀梵希與赫本之間的傳奇合作關係,讓他的事業獲得了跨領域的突破。

1953年赫本獲得演比利懷德 (Billy Wilder) 執導的愛情喜劇《龍鳳配》Sabrina的機會,她在片中飾演一位男孩子氣的女孩,她前往巴黎留學,回國時竟變成一位時髦的女性。赫本認為她的角色應該穿著真正的巴黎時裝,於是她為了《龍鳳配》的戲服拜訪了紀梵希位於巴黎的工作室。

當被告知他有機會為赫本治裝的時候,紀梵希以為是另一位著名的赫本小姐—凱薩琳赫本來訪,便同意與她見面。儘管當時奧黛麗赫本因主演《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而在美國獲得好評,後來還為她贏得奧斯卡獎,但這部影片尚未在海外上映。那時候,赫本在歐洲還沒有什麼名氣。

紀梵希看到這位身材瘦弱、天真無邪的美女走進他的工作室時感到非常驚訝。

「我們當下都非常同情對方,」紀梵希後來在一次訪問中回憶兩人初次見面的情景:「她是一個舞者,走路和移步的姿態都非常完美,我還記得他的微笑是多麼美麗。」

因為忙著完成他的下一個系列,紀梵希告訴赫本他無法為她設計原創服裝,但她可以選擇他過季的的作品,包括那件著名的刺繡白色禮服,以及她參加1945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時所穿的象牙色配腰帶洋裝。

《龍鳳配》獲得奧斯卡服裝設計獎,然而掛名服裝設計的伊蒂斯海德 (Edith Head) 在頒獎時卻隻字未提紀梵希的貢獻。紀梵希很有紳士風度,他沒有任何微詞。但是赫本卻很生氣。從那時候開始,她堅持讓紀梵希為自己在電影中的角色設計服裝,包括1957年的《謎中謎》Charade。銀幕上和銀幕下,她都成為他的最佳時尚代言人。

儘管黑色小禮服 (Little black dress) 並非紀梵希的發明,但他毫無疑問製作了一件最經典的作品:赫本在《第凡內早餐》中穿著的經典黑色緞面禮服。赫本的無袖連身洋裝---帶有醒目的船形領口;纖細的收腰設計;背後月牙形剪裁----是一份深具影響力的時尚聲明。再搭配長度及肘的絲質手套,超大號眼鏡和珍珠項鍊,赫本的造型風靡了全世界。

紀梵希曾說:「黑色小禮服是最難設計的,因為你必須保持簡約。」在2006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這件小禮服以超過90萬美元的天價售出,是史上拍賣價格最高的電影服裝之一。

1963年,赫本在《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拍攝期間邀請紀梵希到好萊塢,讓他仔細觀察電影中賽希爾比頓 (Cecil Beaton) 所設計的古典戲服。她稱紀梵希為「我美麗的于貝爾」。他對於她的忠誠友宜感到驚嘆,尤其是當她已經成為影壇超級巨星。「她的友誼讓我窩心,」他說到:「她給了我工作上極大的幫助。」

紀梵希還為赫本開發了最早的「名人香水」----L’Interdit (禁忌),並且深受赫本喜愛,無價為這款專門為她設計的香水代言。「我們從來沒有其他設計師那樣的合約,」紀梵希說:「我們只有愛,這就是為什麼它運作如此順利。」

紀梵希與赫本的關係讓他名字時常出現在新聞中。赫本在1992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穿著一件深粉紅色紀梵希禮服,展現了她纖細的身材。赫本流線型的魅力提醒了大眾,她和紀梵希40年來在風格上的非凡影響力。「只有他所設計的衣服能夠讓我成為自己,」赫本說:「他不僅僅是一位服裝設計師,他更是一位個性的創造者。」

1993年1月赫本因癌症去世,紀梵希是喪禮上的抬棺者之一。同年四月,紀梵希為紐約專賣店Barney創作了20件宴會洋裝和晚禮服,靈感來自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奧黛麗」風格。

在1995年最後一場時裝發表會上,包括范倫鐵諾 (Valentino)、伊夫聖羅蘭 (Yves Saint Laurent)、克里斯汀拉克魯瓦 (Christian Lacroix) 以及奧斯卡德拉倫塔 (Oscar de la Renta) 在內的設計師同行在前排對他表示敬意。穿著招牌白色工作服的紀梵希走上伸展台鞠躬致謝。當奧黛麗赫本的兒子西恩法拉 (Sean Ferrer) 為他獻上一束乾燥的白玫瑰時,他的眼眶充滿了淚水。這些花朵是從赫本60歲生日時,紀梵希送給她的60朵玫瑰中取下的。

退休後,紀梵希比平時更直言不諱。「今天的時尚很難看,」他在1996年接受〈人物〉雜誌採訪時說道:「一點都不優雅,沒有人謹慎行事。」他還說,他的職業生涯沒有絲毫遺憾,「實現夢想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一直都很幸運。」

圖文摘自:iLOOK 電影雜誌 0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