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新居破壞了鳥類房事

By Patricia Edmonds

當土地開發商將原生植物移植到住宅區時,有些鳴禽適應良好。而這些「適應型」物種能找到替代地方築巢,甚至在鄰近人類的環境繁衍興旺,華盛頓大學野生動物科學教授約翰.馬茲勒夫說。

但是其他種類的鳴禽則會離開去尋找不受干擾的棲地,即使這代表離開配偶和失去繁殖的機會,馬茲勒夫說。隨著都市化的發展,「迴避型」的物種―例如上圖這隻黑頭威森鶯―據悉正在減少中。

馬茲勒夫和他的同事花了 12 年的時間,為一項少數針對都市化如何影響鳴禽物種分布所進行的研究收集資料。這些研究人員鎖定三種地點:森林保護區、既有住宅區,以及正逐漸從森林轉變為住宅區的「改變中的地點」。他們在這些地點繫放共計將近 3000 隻迴避型和適應型鳥類,接著追蹤牠們的去向和是否育雛。

這些被研究的物種通常會和同一個配偶待在同一個地區。然而,當土地開發商將迴避型鳥類偏好在上方築巢的低矮植物移除時,研究人員觀察到這些鳥類會遷離原地並且「離婚」,也就是不再與先前的配偶廝守,牠們「通常就無法生育後代。」馬茲勒夫這麼說:「對一隻壽命五到六年的鳥來說,這是很大的衝擊。」

為了生存與繁殖,迴避型鳥類需要原始棲地保護區。不過很多適應型鳥類「在我們身邊都過得很好。」馬茲勒夫說:「重要的是讓人們了解,我們在自家院子和街區就能創造出很多友善鳥類的棲地。」

黑頭威森鶯

棲地/分布範圍偏好灌木叢生的林地;在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國本土 48 州的北部繁殖;到美國南部、墨西哥和中美洲度冬。

保育狀況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評估受脅狀況:無危。

你知道嗎?黑頭威森鶯雌鳥和雄鳥的顏色相近,但雄鳥的頭頂有黑冠。

圖文摘自:國家地理雜誌 No.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