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結束後,送走賓客後的新娘對著花藝創作者凱葳忽然哭了起來,「我不想把捧花送給別人!」原來是新娘婚禮當天收到凱葳製作的捧花非常喜愛,卻得依原定的婚禮程序送給親友而感到失落。凱葳回想起這段在婚禮與新人互動的過程也感到很有意思,從各種資訊管道取得變得更容易之後,風格美學更成為顯學,新娘捧花在婚禮上的道具成為新娘的美麗配件,婚禮也在近年加入更大量的花藝佈置,展現出有別傳統錦緞紗幔的形式。
凱葳分析現在無論是生活風格或是活動佈置的花卉,以「歐式花藝」受到大眾歡迎,經歷過傳統流派與歐式花藝相融的階段,婚禮佈置打底的素材過去以葉材為主,如今也轉變成為大量單一色調的花材呈現,視覺上具有豐富飽滿的效果。而婚禮主導權,也由過去長輩意見漸漸轉為年輕人自行打理居多,年輕人的接受度高,例如給人些許終結感的乾燥花過去在喜慶場合不常被使用,如今,花卉乾燥的技術提升後,許多鮮豔的色彩都能適當保留,甚至像是永生花這種在日本被開發應用純熟的花材普及,色彩更豐富可運用的選擇也更多了,婚宴後繼續典藏作為紀念的機會提高了,十分受歡迎。然而,也因為資訊取得方便後,新人籌備婚禮時的自主性更高,甚至取代婚禮顧問的角色,凱葳提到許多新人接洽時,幾乎都能具體說明需求,也有一類客人會對協力團隊事先做功課,了解其可執行的範圍,很多時候都在初步溝通後,交給花藝創作團隊發揮。
凱葳接著說,環境意識的觀念較以往成熟,人們對生活中美的渴求也較以往具體,延伸到婚禮佈置的技巧也跟著進化了,像她以行動花店的概念,讓花朵更容易的相伴在大家的生活中,所以將工作室取名Life with Flower/三輪車花店,「我希望花藝能很輕易地進到人們的周遭,讓人跟人的關係多些有趣的連結。」這點她應用在婚禮佈置時,會盡量將花卉做成小花束,在婚宴結束後,方便賓客可將這些花束帶回家,繼續妝點他們的生活空間,一方面不浪費,一方面婚禮幸福的祝福也能延伸擴散,她認為如此一來,婚禮佈置更具有意義。
初夏的陽光曬過一早洗好的衣服,硬生生掙脫落地窗進到室內,把屋裡的一切映得溫柔。凱葳的工作室跟起居室相連,牆上掛著幾件花圈,幾株姿態隨性的空氣鳳梨,還有正在備課中的端午菖蒲掛飾,從婚禮佈置到生活禮花,婚禮的歡愉轉變成為綿長的美好日常,正是凱葳送給新人最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