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世界看見繁體字的美好

文字=陳佳濃 圖片提供=Muris繆思電影公司

三、四年前,「Maker」及「Design Thinking」這兩個新穎詞彙還沒有多少人理解其中奧義時,由導演蔡牧民所領軍的台灣團隊「Muris 繆思」便早動察先機,先後拍了《設計與思考》(2012)和《自造世代》(2014),將當時國外正盛行的社會潮流、創新思考方式引進台灣,獨領風潮。直到現在,這兩部成功的紀錄片仍是學術教育單位時常播放的電影之一。今年繆思的最新力作《漢字》,要用自己的敘事方式,把漢字文化推向國際。

《漢字》是一部用中文漢字探討國際設計、視覺文化和身份認同的紀錄片,內容談及字形設計外,同時包含語言如何塑造身份、手寫在數位時代之角色等議題。漢字的文化性、結構、外觀,不但關乎美感、關乎比例、也關乎適讀性。但隨著人們閱讀、寫字(type)的載體電子化趨勢,用紙筆寫字的機會逐年遞減,這個世代也越難領略中文字的美。

約50多分鐘的電影當中,專訪來自世界各地的字體設計師與相關領域的意見領袖,包括 Chineasy 創辦人薛曉嵐、著名的日本字體設計師小林章、香港首位中文字體設計師柯熾堅、還有世界上最後一個正體中文鉛字鑄字廠日星鑄字行。蔡牧民與其團隊不但將「漢字」讓共同文化圈的華人重新重視、省思,也讓「漢字」成為讓外國人入門中華文化的開端,用自己的電影語彙,把漢字文化推向國際。若你也想讓繁體中文的美好被世界看見,可以透過眾籌平台支持《漢字》的募資計劃。(請上www.kickstarter.com搜尋「Hanzi」)

圖文摘自:Shopping Design 設計採買誌 Issue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