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3個月以來,美國影藝學院的會員結構歷經了重大的變革。
影藝學院在2016年6月一口氣邀請了史無前例的683位電影相關人士成為會員,又在今年6月,邀請了創紀錄的774位業界人士加入行列。假設大多數獲邀的人士接受這項榮譽(只需繳交350美元年費),那麼粗估約有全體會員的1/9,也就是1,457/7,650或19%比重,在這麼短的期間內成為新會員。
關於影藝學院的新會員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他們的性別、族裔與年齡,現任影藝學院主席Cheryl Boone Isaacs也多次公開強調官方單位對於會員結構革新所進行的努力。但是最有可能改變奧斯卡遊戲規則的,可能是其中究竟有多少比例是美國以外地區的會員。去年,獲得邀請的數百位對象來自59個國家,今年則有57個國家數量相當的人士獲得邀請。
在奧斯卡將近90年的歷史上,影藝學院對於美國以外地區的作品或個人總是採取恐懼戒慎的態度。1949年,英國片《王子復仇記》Hamlet首次以外國片的身份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這個結果差一點讓這個電影獎辦不下去。所幸多年之後,非美國片在奧斯卡獲獎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不過這是過去這些年來影藝學院頭一次對大量外國電影人士敞開懷抱。
美國以外地區會員,甚至女性會員以及非白種人會員的大幅增加,有可能很快就會對於奧斯卡認可的電影或個人產生衝擊。大家都知道,不是看美國電影或是英語片長大的人士,對於電影的感受性明顯有別於英語系會員。最好的例子就是今年二月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奧斯卡得獎名單公布之前,除了洛杉磯影協之外,從以往奧斯卡風向球的幾個電影獎得獎情況來看,根本沒有人對這部片抱有期待。
影藝學院的急速國際化也勢必將為電影發行公司與其競逐奧斯卡的策略帶來重大挑戰。為膠捲底片或者數位拷貝打上單一字幕需要可觀的時間跟金錢,更別提現在會員使用的語言多達十幾種。即使這個困難克服了,下一個問題將會是如何實際放映電影給這些會員觀賞。影藝學院通常會在洛杉磯、紐約、舊金山以及倫敦放映電影供會員觀賞,而電影公司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為其他國家的會員放映電影,不過應該很少電影公司願意花費數千美金,在十幾個國家這樣做,更何況有些國家可能只有幾個會員而已。
當然,替代性的作法是寄送試看片給這些會員,但是試看片或是其他郵寄物品也會產生各自的問題。影藝學院並不提供電影公司這些會員的郵寄名單,所以電影公司今年處理這些事務,蒐集現有以及完整會員名單也更加困難,因為名單上許多會員所在的地點相當偏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寄送郵件到美國國外不僅比國內郵件貴上許多,而且很花時間。許多試看片製作完成或是寄發的時間,往往距離投票截止期限只有數日而已。
這樣的情勢之下,網飛(Netflix)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這些問鼎奧斯卡希望濃厚的影片在美國上映之後的一個星期,幾乎可以即時透過這個網路影音串流服務平台觀賞到。網飛的服務範圍現在多達190個國家,幾乎是全世界都包括在內——除了中國、北韓和敘利亞,加上烏克蘭的俄國佔領區克里米亞半島。不過網飛的競爭對手亞馬遜(Amazon)卻沒有同樣的優勢,除非亞馬遜改變現在影片先上院線,然後才在網路上架的政策(例如《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直到5月才在Amazon Prime上架,這已經是電影獲得奧斯卡獎二個月之後的事)。
然而,我們很難因此判斷影藝學院增加外國籍會員人數的決定是好是壞,值得一提的是,影藝學院此一決定毫無疑問已經改變了小金人爭奪戰的遊戲規則,甚至很有可能進一步改變競爭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