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幾年前做周蕙唱片封面的時候,客戶是李亞明,他是少數我覺得在業界明理的人,他說他認為一個 CD 的包裝其實只增加百分之十的分數,真正一個歌手或是一張專輯的命運是決定在歌好不好聽。我覺得有的時候設計師都不知道這件事,不知道自己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跟重點在哪裡,有的人會太高估了設計能幫上的忙。而李亞明以一個客戶來說就更難得了,他真的懂產品跟包裝之間的關係跟差別,我覺得在現在的社會,這個故事更顯得有意義。我最近看到蠻多書常常在講,你需要幫你的產品講一個很好的故事,而其實以前我們做這種行銷策略的也好、公關也好、廣告公司也好,做的事情就是在幫客戶說故事,但我必須說,這個事情在現在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我要把它分數打低呢?因為我看到很多人覺得只要找個人來幫我把故事說得非常好,我的產品就可以賣得掉,但現在這個時代不是這樣運作的,它太透明了。你如何去說服人家來消費,來我的餐廳、來看電影、來購買我的新產品?這些東西無論你的故事怎麼講,最後人家買回去了,只要一發現不好用、不滿意,只要那麼一個人就好了,在社交媒體上面分享他的想法或是使用心得,如果是負面的,那麼再好的故事都救不了你。我們幾乎每天都有這樣的體會,尤其像是看電影,如果有負面評價或是所謂的地雷,就會讓人卻步,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包含餐廳也是。那麼女生就更是如此,如果想嘗試新的化妝品,你不見得會馬上去用。
我最近看到產品故事講得最棒的是NETFLIX 的〈Chef's Table〉,每一集講一個廚師的心路歷程,通常都是從遭受挫折到現在成為一個成功的美食家。這個紀錄片拍得非常好看,我在感動之餘都不禁自問哇他這麼感動我,於是我就老遠飛過去吃,然後發覺不好吃。我覺得那個故事都白講了,這也讓我更相信在這個時代,故事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我覺得以企業老闆來講,無論是生產商品、開店、開餐廳等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產品是王道,才是真正成功的元素,一定要把產品做到不管怎麼樣人家都會搶著來買。這樣的例子是非常多的,比如說阿宗麵線,它連桌子都沒有就讓你在西門町坐在椅子上吃;鼎泰豐也是,它從醬油發展到現在一個成功的企業,但它真正成功的地方不只是故事好聽或者是服務好,而是它真的乾淨好吃。市面上的書在講包裝跟行銷一定要講好故事,卻很少人講你要把產品做好。因此我今天提供另一個觀點,就是你把故事講得很好,產品出去了,只是更快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你的產品有多爛,在第一波就陣亡。今天這個產品不是說我賣完馬上就做新的,假設你是要做一個長期的生意,真的要花時間去研發產品,尤其在網路這麼發達的時代,要確定產品沒有廣告、沒有包裝、沒有故事、沒有通路的情況下大家都要搶著來買,這樣才會成功。換句話說我覺得如果沒有第一名產品是很難生存的,商品沒有競爭力只會浪費錢在給這些顧問跟設計公司。
所以作為一個廣告公司、品牌公司或是品牌建立的顧問們,我也建議他們開始要學習如何幫客戶改進產品。很多人會說我不是做這個的,要怎麼改進產品?但我不覺得是這樣,比如說你的客戶是做牛奶,牛奶不好喝那你要怎麼找名人代言?那是救不了他的。要改善牛奶,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成為消費者,天天去喝不同的牛奶,去瞭解牛奶對人的差別,去幫這個忙,然後收這個費用。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市面上在做行銷跟品牌包裝的人,會越來越沒有價值,因為生意人請這些人去做,最後還是賣得不好,就會反過來怪這些人,直到某天他才覺醒其實自己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力的。我覺得在創業或是塑造自己品牌形象的時候,先不要想那些花俏的事情,比如說名字、logo、包裝、價錢、通路等等,那些都是次要的,要先把產品從頭到尾檢視一次,它是不是不需要廣告、不需要通路、不需要這些花俏的包裝就很好了?就像李亞明講的,你的歌好聽,就已經成功了百分之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