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Wazawaza的日本旅宿紀行

文字.攝影=郭敬耘

借用時下話題麵包店名,以「wazawaza」來描述在地之旅的精彩或許是個適切的形容詞(wazawaza 在日文中有「特地」、「千里迢迢」而來之意)。從日劇《搶救拿破崙之村》裡自願搬到青壯人口流失的鄉下地方致力復興「限界集落」的都會白領,到近日備受矚目、長野縣郊一週只營業三天的麵包店主平田遙……越來越多反其道而行的經營者,在遠僻處創造分享地方經驗的的體驗場所,吸引旅人 wazawaza 的遠道而來,在日本中央以申奧作為挽救經濟的強心針時,「地方」正在另一個山頭以軟性方式,向追求更細緻而世故體驗的旅人招手。

同時,在我近年的旅途中,也越來越捨近求遠地找尋可提供原始體驗的宿泊處,無非是渴望在解決旅途中生存需求的「一晚住宿」之外,可遇不可求的原始體驗。無獨有偶,本次旅途中令人難以忘懷的三家旅宿,皆是由先前毫無旅館經驗的素人所規劃,當 airbnb、民宿等非住宿在這個時代如雨後春筍而出時,這些經營者們不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創造商品,而是藉著一夜停泊為媒介,直接而全面的包圍宿泊者的五感神經。

里山,生活的十種提案 里山十帖

在地情熱

「穿越國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從無人車站下車時,氛圍安靜到彷彿聽到雪融的細微聲響。里山十帖為我們安排好的計程車,排氣管在雪色中呼出霧氣。司機像是小鎮上唯一開計程車的人,沒有都市營業者的殷切,卻剛好適合細雪落下的窗景。厚重深沈的古宅大門像是目睹過好幾代的雪色,在那門之後看見里惠小姐,她端出新瀉地酒酒麴製的起司蛋糕、黑豆香茶與熱柚子酒迎接遠道而來的我。

身後以柴薪燃著的暖暖爐火,讓旅途的僵硬疲累融化,品完柚子酒帶來的一抹春色,里惠小姐領著我們往別棟裏的湯處。沿路走過藺草疊蓆,邊走我們邊聊起雪國北陸的四季。我忍不住掏出手機,給她看今早林間散步時,雪地裏讓我好奇已久的足跡──呈現Y形的兩個長足印與兩個交疊的圓足印。「這是野兔的腳印啊」我恍然大悟,兩個女生邊說邊模仿雪兔跳躍的動作,說到後來她也掏出手機,找尋先前拍到的足跡比對;聊起地方的動物、風、樹木生長,我發現這位過往曾在東京外商任職、以外語為專長來到里山十帖的工作人員不只將移住地方視為一份工作,更是對代表地方的「里山」充滿熱情的生活者。

奢華的再定義

以「奢華的再定義」為提案,里山十帖的住宿體驗其實對「奢華」的想像做了一連串挑戰;將已160多年的古民家改造,由創造里山十帖的幕後雜誌《自遊人》的編輯長岩佐十良所設計,也與武藏野大學合作,把《自遊人》編輯團隊遷來新瀉十餘年,將對地方生活的想像投注在空間中,樸素的質地宛如山中小屋,房內隨意組織的設計師椅適合拉來眺望遠處的卷機山,把體驗留給自然。與其把預算花在奢豪設備,里山十帖更注重質感帶來的五感經驗:有機棉織的睡衣,讓人樂於享受穿著它在旅館裡巡遊 ; 通往露天溫泉,一入更衣間便被高聳屋樑的老木頭香氣包圍,暮色中、湯池裡,看泉水映照雪色中的日落,直至銀河升起,而後對現炊新瀉米的渴望,喚醒我的飢餓肚腸,套上睡衣,鬆鬆軟軟的直往夜席處。


土地真味

一泊二食夜席取名「早苗響」,早在來時,就在《自遊人》裡見到林中春色裡,主廚北崎裕正親手摘取食材的畫面。晚餐桌上,正在想那萬物沈睡的冬季裡會有怎麼樣的食材時,staff推開拉門,手裡端著的「發酵之皿」裡,12品經雪中儲藏、乾燥、發酵的食材,在陰翳微光中閃閃發亮。當天我們的菜單搭配訂製的新瀉地酒單,從氣泡酒、紅酒、純米生原酒、甜酒,種類之廣讓原先對只認識新瀉清酒的我大感驚奇,更大膽引進小量生產的地酒,其中取名「partly cloudy」的紅酒出自一對夫婦經營的個人釀造場「domain chaud」,其葡萄來自新瀉南部契作農園,梅洛葡萄的清香嚐起來彷彿看見雲氣籠罩的濕潤土壤,配著食單一路品飲,彷彿一場舌尖上的風土之旅。

圖文摘自:Shopping Design 設計採買誌 Issue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