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家具巨擘IKEA對外宣布與丹麥品牌HAY合作。IKEA一改過去與單獨設計師合作的模式,改與HAY這樣品牌形象鮮明的對象合作。而HAY也打破過去單打獨鬥的設計師路線,嘗試跟IKEA進行大眾化的戰略性攜手,雙方的企圖都不言可喻。
跨界的合作,從此不再追求個人化與明星化,勢必將走向普及化與大眾化。HAY如此、IKEA如此、H&M如此、UNIQLO也是如此,屏棄華而不實,重新回到以產品為訴求,或許才是消弭所有界線最好的方式。
HAY的創辦人Rolf Hay強調:「簡單的丹麥設計,讓我們能夠直接跟產品溝通。換句話來說,產品本身就已經是一切。真正的好產品,能夠自己說故事。當然,產品的好壞優劣,最終決定權還是在消費者與客戶手上,而我們的目標,就是在美的基礎上,以最好的材質,做出品質最好、然後又最舒服的家具。」
短短一段文字,道出Rolf Hay心中對設計的想望。每一年,全世界有數萬個學生從設計學校畢業,他們有深厚的設計底子,畫得一手好圖,能按圖索驥地依照規範解決設計問題,理論與準則只是腦海裡一張checking list。但真的如此嗎?沒受過設計專業訓練的Rolf Hay,顯然不會畫圖,也不懂理論,但他卻做出一張張美麗的椅子,和世界知名設計師合作,他怎麼辦到?
「為什麼我們不能用便宜的價錢買到好東西?」這件事每個人都懂,但我們只看見事情不可行的那一面,而Rolf Hay,則是找出可行的那一面,然後去做。
Rolf Hay正式的學歷只有高中畢業。沒受過專業設計教育的他,隊於美的感受,是天生使然,也源自對生活的觀察。Rolf Hay在2002年成立HAY之前,曾經在丹麥家具設計公司Paustian、家具製造商GUBI工作,這些經驗讓他看見設計對生活的重要性。
尤其在GUBI工作期間,對Rolf Hay影響甚巨。首先,他認識了生命裡最重要的伴侶----Mette Hjort Hay,兩人從那時候起結識相惜,後來決定共同開創事業,攜手相伴一生。其次,Rolf與Mette兩人在Gubi負責的品牌,就是由義大利設計之父Giulio Cappellini所創立的精品家具品牌----Cappellini。在每天接觸產品與消費者的過程裡,Rolf Hay觀察到一個現象:消費者其實願意在可負擔的範圍內花錢買好東西。Cappellini的東西好,但價格高,沒品味的有錢人不買,有品味的沒錢人買不起。矛盾但又現實。
Rolf Hay決定創業,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2002年開始,他在一個狹小如停車場般的空間裡,展示他自己設計的家具,用大量的產品塞滿整個空間。恰巧,丹麥時裝品牌Bestseller創辦人Troels Hoch Povlsenru經過,被這種新穎的銷售方式吸引,雙方交談後一拍即合,Troels Hoch Povlsenru決定投資Rolf Hay成立品牌,就是現在的「HAY」。
從Cappellini這個品牌身上,Rolf Hay學習到與大量的新銳設計師合作的模式。他一開始就不把HAY當作設計品牌,而是定義為「平台」。不管你的背景如何,只要能提出優秀的提案,HAY就能幫你量產,投入銷售。由於Rolf Hay擁有經驗豐富的銷售背景,他相當了解市場需求。同時,HAY也和知名設計師合作,像是法國設計兄弟檔Ronan & Erwan Bouroullec,透過他們再去拉抬新銳設計師,彼此魚幫水、水幫魚。
「Accessibility」(可接近性)對Rolf Hay來說,是HAY這個品牌最重要的關鍵。他認為,這不單指產品的價錢,同樣也包括設計師的理念。他希望HAY這個平台上的所有產品,一般消費者都有能力購買。品質好是基本,但要能夠被帶回家才是真的好設計。相對來說,設計師的想法當然很重要,但設計師的想法如果不被消費者認同,與市場間產生了隔閡與界線,再好的概念也是枉然。
「從一開始我們的目的就很清楚,我們想要做出高品質的設計產品,同時能讓大家負擔得起。這件事到現在都還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希望跟許多最好、最聰明的設計師一起設計大多數人都買得起的新產品。我想,到目前為止還算成功。」他雖自謙地這樣說,但堅持一個理念而行,有多困難。幸好,在HAY與Rolf Hay身上,我們看到了堅持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