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與非吸菸者的人權

撰文、攝影:沈佳慧

吸菸者的人權在哪?

吸菸犯法?但犯法並不犯罪,抽菸的人不需要被白眼。

反對者認為抽菸危害個人和社會健康,煙齡才一年多的陳令洋反駁,會造成身體不健康的事情太多,小至吃雞排,大至工業污染,政府卻規避掉這些確切的可能性,把責任推到大家最討厭的吸菸者身上,真的很沒道理。抽菸好不好,見仁見智,在台灣這個民主嚮往自由的世界,不該一再侷限吸菸者的人權。

「抽菸的這群人一定存在,社會卻總是強化對吸菸者的厭惡,其實吸菸的人不會刻意到人多的地方喧嘩自己的主權,但是社會現在卻連一點空間都不給人。」

抽菸的人不代表就是壞人

陳令洋說,小的時候就受到長輩、學校的恐嚇,他們一直把菸塑造成可怕的想像,告訴他永遠不要嘗試第一根菸,因為抽菸會上癮、有各種壞處,導致有路人看到抽菸,會像膝跳反應般鄙視。但現實生活中不見得每個人都會一試成癮,到頭來還是要看自己的意志力。畢竟抽菸仍是法律所允准的事,我們就不應該塑造這種拒絕體驗與思考的氣氛,而當在告知相關資訊之後,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並且在「公共」環境中給彼此空間。前陣子台灣衛福部規定為了籌措長照財源,免稅商店販賣菸品,應課徵菸品健康福利捐,把菸捐貢獻給需要長期照顧的老年人,憑什麼要吸菸者負擔社會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台灣加強一切控管,卻沒有辦法真正讓吸菸者心服口服,禁菸區永遠比吸菸區多,還要強迫吸菸者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一直說吸菸者危害非吸菸者的健康,但是非吸菸者才是不斷壓榨、剝削吸菸者吧!

非吸菸者的人權在哪?

你空間充斥著煙味,對於非吸菸的人來說真的很不公平。

沒有一個人是想害自己與害別人,世界上十九個國家、二十三個地區前後都已實行市內無菸規定,董事基金會在台灣成立三十三年來,一直都在做件很簡單的事情,然而為何仍有這麼多的紛爭?除了有問題的政策外,林清麗說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菸商,全球百大品牌調查Marlboro位佔第一名,菸草公司光在台灣的年營業額就已超過一千六百億台幣,面對有錢、有權、有勢的一方,宣導禁菸等同於和菸商槓上。菸商一直在利用成癮者所謂的健康人權,有些人抱怨為何不直接勒令歇業?林清麗無奈表達:菸廠並不是這樣單純能說關就關,已經合法上百年的商品,是有保障他們行使商業權的權利,縱使全球有六萬多個研究報告證實吸菸有害,但世界各地除了不丹全面禁菸外,大家仍積極地宣導不要抽菸,如果吸菸只是一個壞習慣,那麼怎麼還是有人戒不掉?因為菸不只是壞習慣,它是會上癮的東西。

實行法則,台灣算是非常寬鬆了

曾經到哪都能見到吞雲吐霧的畫面,來到了另一個世紀,吸菸的人口已少了一大半,把眼光移到南北半球,大家幾乎都是拋頭顱灑熱血的抵抗菸害,在國外一包菸平均是台幣五百元、各式駭人聽聞的菸盒包裝台灣都算是小咖,面對菸害防制,政府一直到去年始終不敢勇敢抵抗,這就是為什麼日本菸商可以關掉境內半數菸商轉向台灣成功設廠的原因。

吸菸固然可惡,但誰都不想成為可惡的那個人,為了大家與自己的健康,能做到的就是盡可能的戒菸,或者避開人群到外面吸菸,走向無菸台灣的未來,也只能說是還有一大步要走。

圖文摘自:潮人物雜誌 Vol.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