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愛的未來:在人造天堂裡被愛著

現象觀察╳黃崇凱 撰文/ 黃崇凱 攝影/郭涵羚 照片提供/黃崇凱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在虛擬空間裡完成不可思議的性冒險,而且就像是電影《駭客任務》演的那樣——自由切換進出虛擬與現實兩個世界,讓性幻想與性行為無縫轉換。

十幾年前我曾想要寫篇描繪未來性愛的小說,梗概是某種實境模擬器被製造出來,只要戴上輔具,就可完整體驗安全又便利的性愛。這構想可能是混合小時候偷玩Sega Saturn的真人脫衣遊戲《野球拳》和電影《駭客任務》的想像。那時覺得未來無比靠近,要不了多久,幻想就會成真,世界的走向也將改變:人類的性愛從此不只有物理實體,還多了一層虛空中的維度,讓性幻想和性行為彼此無縫轉換。

彼時我沒寫出來的那篇小說,如今想想其實沒什麼特別之處。在常見的科幻世界設定中,性愛大致分成兩種體驗形式。第一種是具備現實物質基礎的賽博格(cyborg)、生化人、機器人乃至複製人。這些可說是充氣娃娃的進階版,擬真性強,通常會標榜「像真人一樣」,一面拿著逼真、安全、衛生作為賣點;一面則可能會因為太像真人而引發道德爭議,好比說物化人類。但看看台灣遍地開花的情趣用品店,架上擠滿標榜某AV明星仿真翻模的女陰或男根,我不禁想像,哪天要是能以平易的價格訂製情趣賽博格或自行3D列印,人造的性恐怕會像免洗筷一樣隨手可得、用完就丟。

第二種形式是發生在虛擬空間的性。只要使用者穿戴輔具裝置,連結耳目、手部及生殖器等感官,就可在虛擬空間完成性冒險。在虛擬實境(VR)技術方興未艾的這幾年,若電玩遊戲平台願意放寬成人取向的限制,或許有機會出現一套編寫完整的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MR)H-Game──畢竟誰不想玩MR版《同級生》呢?目前VR成人影片都只能觀看預先錄製好的影片,雖名為虛擬實境,實際上無法提供虛擬互動反饋的體驗。這類形式的性,演變到最極致,將是可上傳個人意識進入虛擬時空,棄絕肉身,以自訂的形象在虛擬空間活動,自由切換進出虛擬和現實兩個世界(就像《駭客任務》)。只是科技要發展到那個程度,大概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有句名言說:「未來已然降臨,只是尚未普及而已。」許多未來就潛藏在現存事物的內核,只不過需要有人剝開、傳布出來。熟讀科幻小說的讀者大約都能同意,科幻從來不是真的在談未來,作品意有所指的常是當下現實。這兩種關於性的科幻形式,投射出的還是人類最原始而基本的需求:想要被愛。性的演練或許會有許多變奏,但抽象的愛存在於現實世界、流散於虛擬空間,也漂浮於想像之中。到底愛是什麼?愛可以計算嗎?愛要怎樣獲取?哪天科技真的進展到造出一個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與人之間的陪伴和相處,一如電影《雲端情人》,誰都沒把握孤獨的自己不會愛上善解人意的作業系統。

關於性與愛的思索,美國華裔科幻小說家姜峰楠(Ted Chiang)的作品《軟體物件的生命周期》(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幫助我們預習了未來人類可能遭遇的道德難題。小說敘述一家研發電子寵物的公司在某虛擬空間平台的起落,造成一群數位寵物和飼主無所適從的處境,就像從前紅極一時的電子雞風潮的虛擬實境版,但經歷其他類似商品的競爭、人們興趣的轉移,接著公司倒閉、就連電子寵物活動的虛擬空間平台也被其他平台併購。最終由於電子寵物的程式過於陳舊無法移植到其他平台,變成了一個完全封閉的孤島群體,所有僅存的電子寵物都意志消沉。這一小撮沒錢沒資源的飼主,想盡辦法要讓相處多年且擁有自主意識的電子寵物可以繼續存活,他們甚至考慮了性玩具製造商的提案。

於是故事討論起最古老的行業:當你無法生存的時候,最後方案就是拿身體去換。飼主們開始像父母對孩子一樣艱難的考慮,「我願意讓他們投身性產業嗎?」、「如果他們自己願意下海,我要答應嗎?」這類的選擇。飼主們既不想眼睜睜看著寵物們繼續不快樂,又沒有足夠資金讓它們換到另一個平台生活,卻得接受寵物們要受訓成為虛擬性伴侶。廠商強調說,這是一個創新的領域,透過先前飼主與寵物的情感基礎,強化各種包含性行為在內的互動,隨著時間逐漸對特定對象產生感情。他們不打算複製真實人類的性體驗,而是要提供非人類的性伴侶,拓寬性的疆界,讓數位物體的性行為也納入一般人可接受的範圍。

姜峰楠細緻地設想了數位時代的可能情境,但小說指向的還是關於愛的種種可能。也許未來的人類能在虛擬空間輕易實踐性幻想,人終究無法免除情感的連帶羈絆,不管那對象是另一個人、動物、作業系統乃至數位物體。當人類漸漸將生命的意義推衍到比現在更有彈性的時候,我猜想那時必然有著更柔軟的寬容心,能含納許多非我族類的存在物共同生活。這在歷史的進程並不少見。像是所謂「正常的性」的概念,經過100多年來的時移事往,逐漸將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SM、多P等包括在內。未來如果出現人類與非人形數位物體的性行為,只要不是建立在傷害的基礎,誰又能說萬萬不可?

科技發展曲線不見得總是平順向前,也可能來個大逆轉,取消當今視覺至上的進路,以最單純的性刺激和興奮感代之。例如連接身體的神經傳導系統刺激腦部性感帶,直接而純粹,無關任何形象和渴求,就只是感受。也可能仍有一批人始終對二次元圖像、純文字描寫不離不棄,即使要自己費心思想像,也不願接受各家公司或虛擬空間提供的具象形體,以保存腦海中那些隨時可增訂修補的、雜揉著主客觀的感受。我倒是很慶幸自己來不及活在那個得面對各種數位性愛難題的未來。

文章摘自:數位時代 Issue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