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過去和現在之隙

到台南除了吃美食,逛熱門夯點也是必做清單之一,一些口耳相傳兼具文化與創意的景點,安平樹屋、藍晒圖與林百貨等背後推手都是劉國滄,有他,讓台南這座城市更添人文雅氣的底蘊。

撰文/吳品慧 攝影/吳偉祺

台南好熱好擠,但我口中之「熱」,是熱情的人味,向機車騎士問個路,他便立即決定護送我到下榻的民宿;「好擠」,當我認識一個人,馬上就可以認識他的一群朋友、同時加入聊天,於是場面就好擠好擠….當然,咖啡廳、老街、小吃攤也很擠,但當逛到藍晒圖、安平樹屋、佳佳西市場旅店、林百貨等,遇到留著長髮、一臉酷樣的劉國滄,我正想問他到底是做藝術還是建築呢?

劉國滄這些漫天飛舞的創作是怎麼辦到的?尤其是把外界視為燙手山芋的廢墟,化腐朽為神奇,打造出一座座驚奇,這些老屋,跨越時空籓籬,延續新的人文記憶與奇景,成為居民、旅人都愛的空間藝術品。他與生俱來的靈敏,專注在台南這塊土地上,我們從他身上,嗅出濃濃的台南味,這是台南成人學的第三課。

城市驚奇 從這開始

劉國滄不僅設計建築,也生活在老屋裡!工作室是六十年的屋舍,我們問起老屋在處置上不是更加耗費金錢與人力成本嗎?劉國滄靦腆地笑說:「因為捨不得老屋一個接著一個荒廢,我想將黑瓦、窗櫺、樑柱等建材的表情延續下去」,就是這句「捨不得」,空氣頓時凝結成過去的浪漫時光,他用歷史的角度,重新思考台南的厚度。

回到康樂街的打開聯合工作室,他帶著我們穿越一區又一區狹長型辦公環境,有建築、文創、編輯、建築與競圖模型製作區,除此之外,工作室還有兩處天井,二樓保留刻有四位數電話號碼的屋瓦,不過才半小時的時間,竟已經穿越這幢建築一甲子的歲月,只有置身在老物件中,對歷史和人的關懷,才能貨真價實。這時,劉國滄帥氣並迅速地攤開台南地圖,描述他日常走跳的區域,說到五條港對台南早期貿易航運和商業發展的重要,他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倏地而起,要我們立刻往樹屋出發。

感受 共生與堅韌

說到「與台南的相處之道」?最近有了些許改變,因為台南太紅,已無平日假日之分,通通一樣擠,對習慣雍容的台南人來說得想出一套與外地人爭時、爭地、爭耳根清靜的辦法;而劉國滄的因應之道,利用「時間差」的概念,從時間、空間的邊緣繞行而過,即使會耗費較多時間,他也樂此不疲,劉國滄說用時間換取空間,是台南人的活性,這也讓我腦海閃過美國知名建築師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曾說:「建築是深思熟慮的空間創造。」

安平樹屋也是劉國滄深思熟慮七年,打造出人、樹、屋共生共融,「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奧妙景觀,但其實他打造的是他最需要的「沉澱」,每當腦袋繁忙緊繃,他就會來樹屋,慢慢拾階而上站在空橋,看著棧道布滿落葉,俯瞰盤根錯節的榕樹枝頭、樹幹、枝葉與鹽水溪畔,他重新觀想人、樹、屋的共生,任何一方不勉強躁進的「平衡」狀態,看著看著,不知不覺,腦海的煩躁也就一掃而空。

腳踏在一千四百多坪的安平樹屋裡,撫平他煩躁的心,讓他回頭看當時創業命名的「打開」。

販售有理念的設計

走到隔壁,標下安平樹屋旁的空間,取名為「打開倉庫」。打開倉庫的任督二脈,如同八年前,打開聯合讓安平樹屋從廢墟中重生,八年後,延續這份決心,打造打開倉庫,從生態、環境、輕旅行的創意商品,各種手作與種子教育課程,販售別於市面上的商品。當然,空間營造仍以牆面上以老屋、樹妖精為主角,將安平樹屋的概況畫進藍晒圖;同時,劉國滄正在實驗,在政府掌管的觀光景點內,展現台灣文化的滲透力;試驗一種開店的策展意識,讓國內外訪客沉浸在台灣的美好,所以他才說,既然是實驗,「賠錢沒關係」,但總要試試,才會甘心,不過最後仍小小聲地說:「還是希望不要一直賠下去啦!來吧!我請你們喝氣泡水。」

越陳越旺的冰店

以前的正興街只是居家小街,因此劉國滄常在街上閒晃,早期打開聯合工作室在正興咖啡的後方,他最喜歡走到對面的「泰成水果店」點番茄切盤、不時吃著招牌哈密瓜冰。街上的婆婆媽媽總是喊他「老蘇,攏某呷奔(老師都沒吃飯,太瘦了)」;又或者街上只要出現年輕人,大概都會知道是要找劉國滄老師,鄰居常負責幫忙帶路。從前,整條街晚上只有三間店會亮燈,分別是泰成水果店、打開聯合跟王郭挺芳開的磚雕店,當然,現在大大不同了,整條街燈火通明,泰成水果店也永遠都有滿滿的人。

回國必去的咖啡館

最後劉國滄代我們走到他大學光顧至今的咖啡館,這裡的熱拿鐵口感滑順、風味特殊,吸引許多咖啡迷,不過老闆不願曝光──那遙遠的青春,現磨的咖啡豆香氣與小農柚子的氣味,就讓我們「幫低調」。劉國滄每次回國都一定會來這裡,身心擺盪在過去和現在之隙、在新舊建築之間,也唯有這樣,一個人才能真正謙虛、謙虛、再謙虛。

圖文摘自:潮人物雜誌 Vol.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