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脈絡需要認真看

撰文/劉盈孜 攝影/周穎宗

2007年龔卓軍開始在台南藝術大學任教,教學、研究、策展、編輯、寫作、演講、座談會,往來於台南舊市區、台南官田、台北、香港、沖繩、上海、巴黎、東京,他的生活很忙碌,對於台南街道上常見的宮廟也只是驚鴻一瞥。2014年他策畫「鬼魂的迴返」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時,開始接觸東南亞、亞洲、非洲民間信仰的問題,「從那個點開始延展對民間信仰的思考與關注」,也差不多就是那個點開始,他對台南的認識逐漸深刻起來,走訪台南舊市區、佳里、蕭壠的宮廟,細看其中每一處的藝術脈絡。這一課,他告訴了我們,台南舊市區的宮廟,是自己的文化積累,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有廟的地方就有江湖

採訪當天大雨滂沱,龔卓軍開車載我們沿著台十九線一路向北,這是傳統宮廟最密集的一條公路,也是王爺遶境必經之路。他解釋,所謂的「境」是指一間廟宇的祭祀圈,清末的時候民間時局動盪不安,在府城的民間宮廟開始「聯境」,相互往來成立了防衛戰線,保護地方安危,後來演變成聯誼性質的「交陪境」,不管是哪間廟宇的主神生日,或是三年一次的燒王船,只要是宮廟的儀式,大家都會作夥支援,呈現非政府的龐大組織力量(聽起來頗有香港黑社會的意思在)。

「交陪,好像很和平,但也不完全是這樣子。」燒王船要籌備三年,匠師要打造王船,畫師要裝飾王船,還要準備放在王船裡面的東西,米啊碗啊都是放真的,其實是件浩大工程。需要交陪境合作,但是你來我往之間其實還是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畢竟每間廟中心都有一把尺,儀式的做法不會完全一樣,一間廟一個說法但是又要齊力完成一件事,到底要聽誰的?又不能真的撕破臉。這樣的較勁比完全的打鬥或者和平都充滿張力。

龔卓軍看我們聽得熱血沸騰,又講一種宮廟文化中的精采PK賽事---對場作。蓋廟的時候由兩個建築師各負責一半,工法技藝大比拼,過程中雙方無法看到另一邊的進度,廟宇完成之後高下立見,所以敢接招的建築師應該對自己夠自信。會舉辦這種PK賽視其中一個原因,是蓋廟、畫門神、弄交趾燒很花錢,廟方通常會募資,出資方偏好某個畫師,但是廟方心儀另外一個畫師,還是不能撕破臉,那就光明正大來秀技藝吧!這種建築完成之後兩邊不可能完全一樣,當中卻充滿較勁的活力和精神,結果當然很精采,看看新北市三重的先嗇宮就知道了。

重新認識信仰

到了佳里糖廠改建而成的蕭壠文化園區,我們走進「近未來的交陪:藝陣X當代設計展」,第一眼就震撼到了,設計師何佳興規劃了牆面的主視覺,用色是他一貫的大膽,大量使用螢光橘,螢光粉紅、螢光綠等特殊色,但卻毫不突兀,甚至讓人覺得要展現廟宇文化的「氣度」本該如此。

龔卓軍說,這是設計師厲害的地方,總是可以抓出一件事物的精髓然後加以強調,「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感性。」除了獨特的色彩系統之外,他還指出何佳興設計的字體略微壓扁,這是模仿宮廟出巡木牌上常見的字體風格,這種字體節省空間,不然木牌會太重。透過何佳興的設計,我們不只因為視覺效果強烈而感到震撼,而且不得不正視了以前忽視的傳統文化。

當天的展場很熱鬧,剛好是國小校外教學,於是龔卓軍特別為他們即興來了一場導覽,輕鬆愉快的一問一答之間,希望這些小學生也能感受什麼是「好的設計」。「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場館的前面和後面有甚麼不一樣?」「東西不一樣。」「畫得不一樣」。「那邊比較暗。」龔卓軍說這就是燈光設計,為了呈現廟宇的感覺,日本燈光設計師松本直美特別把展場後方的燈光調暗。

展場中間的燈光暗下來,氛圍有點迷幻,分別是實驗音樂家胡一之的設計作品和藝術家陳依純的長軸動畫,很多廟宇和道家的元素經過他們解釋再重建。展場後方是平面設計師羅文芩規劃的拓印區,平躺著九塊大有來歷的石碑,都是府城著名老畫師潘麗水的傑作。當初龔卓軍偶然經過整建中的沙淘宮,發現這些石碑,急忙聯繫台南藝術公社的夥伴拓印保存,一個月後,廟公居然連拆卸的石板都交給他們保存。如果沒有那次的因緣際會,如果不是因為龔卓軍知道潘麗水的重要性,這些石板很可能就會被施工師傅處理掉,我們就真的錯過了這些傳統和藝術。

廟宇是技藝的展現

回程時龔卓軍帶我們到他最喜歡的震興宮,這座廟自有一股寧靜安詳,所以他會特別過來蹓躂。廣場上一個攤位也沒有,視野廣闊,他說這座宮廟的廟埕(廟前的空地)維持得特別好,甚至連廟埕對面的戲台都還保留著。其他宮廟的廟埕大部分都被劃為馬路,像我們在台南舊市區的廟,不是被巷子層層包圍,就是被馬路邊的車水馬龍淹沒,震興宮讓我們一窺廟宇原有的規模,更別提以前舊市區宮廟林立的盛況了。

這時候天空放晴,屋簷的交趾燒裝飾色彩更顯飽和,龔卓軍說這是「台灣交趾第一人」葉王的作品,歷史已經百餘年,裡頭還完整保存四十多件作品,他先叫我們看屋簷的廊墻,有兩個「憨番」扛著屋簷,下面還有賞荷的作品,在那一瞬間,我看待這座廟宇的眼光完全不同了,這不是我印象中的廟宇!印象中的廟宇總是煙霧瀰漫,屋簷或牆壁的裝飾或者刻龍或者雕虎,恭奉的主神總有莊嚴肅穆不怒而威的氣勢,高高在上沒有要跟你開玩笑的意思;但是葉王的交趾燒有故事有意境有人味,從來沒想過會用「溫潤」來形容一座廟宇,這就是我看到交趾燒的細節後,除了美以外更精確的形容詞。

轉眼看到門神繪畫,兩人的神情溫柔。如果他們會說話,聲音應該像風兒一樣輕柔,連鬍子都有蓬鬆感。龔卓軍說建廟除了建築師之外,雕刻、繪畫、交趾燒等會有不同的工班,彼此通力合作,「廟宇會有這麼多細節,就是文化生產的支撐力。」震興宮門神的繪師是蔡草如,門神繪畫兩大派中的其中一派,府城內的海安宮、普濟宮、開元寺、靈佑宮、朝皇宮、三宮大帝廟、開基武廟、福隆宮、媽祖樓、觀音講室都有他的作品,以前龔卓軍叫得出名字的廟不多,但現在他因為民俗繪師蔡草如,走進了這些廟宇,也看到了廟和廟之間的差異。

圖文摘自:潮人物雜誌 Vol.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