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亞東花了好長一陣子才適應並享受台南的生活。他是個標準的媒體人,高中畢業之後就離開台南,到了繁華的台北和上海,接受時下最新、最快、最潮的資訊,每天在公關、廠商、受訪者、發行人、編輯團隊之間斡旋,三不五時喝杯小酒、看場電影,這樣的生活步調跑了三十年之後,為了照顧生病的父親而終於回到台南,內心的焦躁也不得不跟著父親慢下腳步。之後,不管是尷尬的沈默也好,溫柔的對視也好,看似平常的的每一天有著細微的變化,他對旁人也慢慢地有了感覺,知悉親友更甚於自己,現在,他在家人、朋友和自己之間找到平衡,這是他的台南成人學。
錢亞東是重度咖啡成癮者,每天一定要喝Espresso,他說:「台北、上海、北京,這些我待過的地方,我都需要找一個固定的咖啡館。咖啡當然要在水準以上,裝潢反而不是那麼重要,重點是環境不會太吵雜。」
台南保守估計有上百間手沖咖啡館,辰星咖啡館是離他最近的一間,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很近,他認同裡面的咖啡豆,全都來自公平貿易,經過老闆烘烤、手沖,每一支都有獨特的味道,這裡沒有餐點,只有咖啡,所以他習慣點一杯Espresso,爸爸狀況好的時候會坐在他的對面,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牆壁的櫥櫃上還留有爸爸的咖啡杯,現在爸爸的狀況不適合喝咖啡,所以由印尼看護推著輪椅在對面的公園散步,錢亞東坐在咖啡館內,回想父子間的對話,也時刻關心對面的爸爸。
以前東區曾經有一度要發展起來,就是在辰星咖啡館附近這個區域。辰星咖啡館的斜對面當時開了一間誠品,堪稱地方發展的指標,當時辰星剛創立,一天根本沒幾個客人,老闆還可以趁紅燈時過馬路到誠品,買本書再走回來顧店。後來房東和誠品的租約橋不攏,商界和文化界在檯面下討論的熱烈,最後誠品搬走了,辰星留下來了。
是幸也是不幸,辰星少了可能路過的觀光客,不過牆面上客人的寄杯越來越多,都是附近的熟客,或者慕名而來的咖啡迷。店內從來不顯擁擠吵鬧,客人彷彿有默契似地錯開時間而來,老闆要出國跑馬拉松時,會休息十天八天,還會多烘一點豆子讓熟客買回去,不怕沒有熟悉的咖啡味。錢亞東感謝家裡附近有一間這麼好的咖啡館,畢竟咖啡就是生活,如果為了生活還要跑到遠方,那就失去了回家的怡然自得。
這十年來,台南開了上百家手沖咖啡館,差不多有一半是從其他城市過來的新移民,有的因為偶然路過台南,迷上台南的慢生活,有的因為朋友在台南,愛上台南的人情味,理由可以有百百種,就像手沖咖啡的味道也有百百種,偶爾錢亞東也會出軌一下,尋找不同的味道。
位在中西區的道南館,就是他會專程跨區去的咖啡館,如果特地要喝一杯手沖,這裡是他的首選。一棟三層的老房子,壁面全白,沒有明顯的招牌,會上門的客人多是懂門道的咖啡迷,有的還會挑選吧檯的座位,跟老闆小鬍子討教咖啡知識。錢亞東的姐姐回台南時,他們也會坐在吧檯,所以這也是有著他回憶的咖啡館。
小鬍子夫妻倆都喜歡淺焙,果香明顯、帶點偏酸的層次和韻味,但是他們現在台南人的重口味偏好中深焙,於是認真研究如何中深焙卻能帶出咖啡豆的特性,水洗、日曬、蜜處理、深焙、淺焙,這裡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唯獨沒有義式咖啡。錢亞東在這裡,也會挑選一杯Espresso以外的手沖單品,靜靜坐著一個下午,他笑說,現在他全力找尋觀光客不太去的咖啡廳,道南館就是其中一間。
原本以為錢亞東只會帶我們到他家附近的公園晃晃,頂多再跑幾間咖啡廳,走個老文青路線來著,不過他最近剛好在籌辦自己的生日趴,所以我們跟著他四處看場地、討論餐點和活動。雖然他說只是約幾個好朋友,但是光場勘就跑了好幾個地方,而且白天和晚上都要看過,活動總籌還要跟他到處試吃餐點,甚至連出場方式都討論了好幾輪。
生日趴的概念是杯緣子的院子野餐,院子的圍牆就像杯緣一樣,三五好友(保守估計有二十幾個人)就像杯緣子一樣散落在院子,悠哉沐浴在南國的陽光中。後來我們來到了321巷藝術聚落的萬屋砌室,木造的老房子,裡面擺放了古董、老物,都在很剛好的位置。走進去的時候小心翼翼,深怕把地板踩破,也怕打擾一室的寧靜安詳,習慣了空氣中瀰漫著香茅的味道(防蚊),就開始東摸摸西看看,尋找自己的位置坐下來,開始發懶、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
321巷巷內這些建築以前是日軍步兵第二連隊官舍群,後來文化局成立321巷藝術聚落,租借給藝術家或創作者當作工作室,大部分的工作室平日都不對外開放,偶爾才隨性辦一些活動,如果不是先前就知道這個藝術聚落,很難會繞進巷子內。不過錢亞東真的就是某一次騎腳踏車亂晃,剛好路過了去年在321巷舉辦的南國小夜市,聊著小夜市的時候他眼神發亮,參加過無數記者會和盛大派對的他、根本不會去花園夜市和大東夜市人擠人的他,非常喜歡南國小夜市的迷人氛圍,這裡的攤位和活動都很有趣,沒有什麼大成本製作,也沒有什麼花俏的噱頭,不過有聲有色有閒話家常。
他很喜歡這理的氛圍,尤其是後院,透過低矮的圍牆,可以看到對面的房屋,在草地上或坐或伸展,心情都放鬆了起來。想像著在後院偶爾和鄰居四目相交,彼此點頭微笑,聊聊天氣和周遭的花果樹木,芒果成熟時,撿幾顆芒果分食著,生活如此簡單。
萬屋砌室的小又笑說,他跟後院對面的鄰居不太熟,不過這附近的工作室的確會經常串門子,會成立萬屋砌室也是因為大家想要有個空間,具體而言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是就是辦點活動,大家熱鬧熱鬧一起創作。
難怪他那麼阿莎力地提供錢亞東生日趴的場地,生日趴在九月二十六日舉辦,當天外面剛好又是南國小夜市的活動,裡面是台南郵差《差差》的攝影展,於是這些活動的串聯,就在一個台南下雨的午後定案了。「小夜市會有哪些攤位啊?」「我也不太清楚耶,還不太確定。」「活動不是下禮拜嗎?」「對啊哈哈!反正我們很隨性,常常這樣。」「我去年來過了,很精采!沒想到是這樣辦起來的,那我生日趴就不用想活動了,叫大家去逛小夜市就好了嘛!」
錢亞東在台北和上海的時候,固定會舉行生日趴,還會設定主題廣邀朋友,但回到台南三年了,這是第一次舉辦。他說他在台南大部分都跟家人在一起,比較少約朋友,這次特地邀請朋友們從台北到台南,是他想要將台南介紹給大家,隔天他在國賓影城的光芒影展有個講座,朋友們也可以留下來參加,這是他在台南逐步擴展的生活。
透過這次的活動籌劃,有一種連結逐漸加深,他想著場地的佈置和交通,想著朋友會喜歡哪一種餐點,興奮朋友可以參加到特別的南國小夜市,萬屋砌室的木造房屋一定是和朋友相處起來輕鬆自在的地方,小又一樣是喜歡辦活動的人,阿吉一直是台南討論電影的好夥伴,錢亞東這次不是到台北找朋友,而是邀請大家到他曾經生活十八年的故鄉,返鄉三年來逐漸認同的地方。這場生日趴,宣告了一種新的平衡,家人和朋友,台北和台南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