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一直以來存在著這樣一種成見:亞裔演員在此地打拼非常不容易。也許,最近的小螢光幕上亞裔演員有些閃光點(「菜鳥新移民」Fresh Off the Boat),但總的來說,亞裔演員在大銀幕上發揮的機會不多,演出的大多是很刻板的形象。問題更為嚴重的地方表現在,一些明明是亞洲角色,卻由白人演員來演出。像影史上著名的《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片中Mr. Yunioshi這個角色就是由白人演員米蓋隆尼(Mickey Rooney)扮演。非常糟糕的是,這種惡劣的現象並沒有成為歷史遺跡。最新的不到兩分鐘的漫威出品的《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的預告片,蒂妲絲雲頓(Tilda Swinton)就扮演了一個古代神秘的西藏人角色。角色的整個服裝、化妝、造型給人非常混血的不純感。這個角色或多或少會讓人想到1970年代在台灣轟動一時的知名電視影集「功夫」Kung Fu,大衛卡拉定(David Carradine)基本上就是演出了一齣白人李小龍版的功夫影集。就在這幾天之後,夢工廠和派拉蒙又聯合發佈了他們將要翻拍的著名日本影片《攻殼機動
隊》Ghost in the Shell的劇照,原作中著名的草薙素子角色,扮演者居然是最近在動作片領域找回事業第二春的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據說,製片人會利用最新的數位技術,讓史嘉蕾喬韓森的樣子看起來更像是亞洲人,尤其是皮膚。
以上兩個最新的例子充分證明了亞裔演員在好萊塢有多麼的被無視。不過 媒體 並非對這樣的現象完全視若無睹。去年,艾瑪史東(Emma Stone)在柯麥隆克洛(Cameron Crowe)的《飛越情海》Aloha中扮演了一個華裔夏威夷人的角色,招致了媒體廣泛的批評。好萊塢這種白人趣味的受害者不僅僅是亞裔,《潘恩:航向夢幻島》Pan、《獨行俠》The Lone Ranger中土著美洲人的角色都是由白人扮演,《荷魯斯之眼:王者爭霸》Gods of Egypt以及《出埃及記:天地王者》Exodus: Gods and Kings中則延續了多年來由白種人扮演埃及人的傳統。
對製片人們而言,這樣的選擇是迫不得已,他們說讓沒有知名度的演員扮演主角是賭博。對於《出埃及記:天地王者》的選角問題,導演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表示:「我不能夠拿此類成本的電影開玩笑」,他還補充說,我不能讓我的主演都是什麼默罕默德。
最新版《攻殼機動隊》的編劇麥克斯蘭迪斯(Max Landis),在YouTube上解釋影片的選角問題時也表達了類似的意見。「亞洲沒有一線明星,批評我們的人都不瞭解電影工業是怎麼運轉的。」蘭迪斯的言論也得到了另一位大牌編劇艾倫索肯(Aaron Sorkin)的呼應,在一封外洩的郵件中,索肯透露,改編《Flash Boys》最大的問題是,「根本找不到亞洲明星。」
好萊塢似乎對這問題並不困擾,他們覺得這與種族無關,亞洲演員無法演出好萊塢電影只是因為他們沒有票房。這樣的說辭明顯有紕漏。最好的反駁例子是《玩命關頭》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系列,這套系列迄今已經獲得了40億美金的全球票房,這套系列幕後幕前都充滿了亞洲元素。亞裔演員在好萊塢並非沒有成功的例子。周約翰(John Cho)和卡爾佩恩(Kal Penn)聯合演出的《豬頭漢堡包》Harold and Kumar,票房是成本的四倍。反過來說,白人明星主演的大製作電影,失敗的案例不計其數。
最新的就有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主演的《狩獵者:凜冬之戰》The Huntsman Winter's War,票房就一塌糊塗,而漢斯沃還被認為是一位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所以經濟因素肯定不是絕對的,好萊塢在族群方面始終處於恐懼的狀態。
好萊塢的解釋是惡性循環,因為亞洲演員沒有票房,所以他們不能演出電影,因為不能演出電影,所以他們實際永遠都沒有票房。這個無解的迴圈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