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 蔥蒜銀柳梨三星四寶

「平平都是蔥,為什麼三星蔥就是不一樣,比別人的蔥要貴許多?」宜蘭的農業發展一向居於領先地位,尤其三星地區種植出來的蔥,別人就是種不出來,招牌響亮之後,由閒置穀倉改裝、全台唯一的「青蔥文化館」,也傲視群倫的設立在宜蘭宜蘭縣農會,成為獨特的地標建物及大家觀摩學習的所在,是三星人的驕傲。

text/photo﹣王宇夫

宜蘭的白蒜青蔥以三星鄉的品質為最佳,蔥白部份特別粗長,產量也是全縣第一,因而是市場上的寵兒,三星鄉也因此常常舉辦蔥蒜節的文化系列活動。「梨香銀兩,蔥滿勝蒜,用心打拼,盡在三星」,這四句話算是青蔥文化館的精神指標,也展示在文化館的LOGO上。宜蘭農產品以蔥、蒜、銀柳、上將梨等為最著名,夙有宜蘭四寶美稱,所以青蔥文化館以「蔥公仔騎單車載著背銀柳的蒜公主,車上籃子中擺放著甜美多汁的上將梨」為入口意象,非常傳神又可愛吸睛。館內介紹蔥的歷史、構造、栽培地理環境、培育、栽種方式、產銷過程並設有互動體驗區。除展示外,亦有農特產品展售區,販售優良的蔥、蒜、銀柳、上將梨、千李香酒、蔥醬等副屬產品。

青蔥的故鄉―青蔥文化館

青蔥文化館的設施可以分為幾個部份,包括入口意象、農遊專區、農特產品展售館、美食體驗館及假日農場等。其中最受歡迎的當然是三星蔥的美食體驗部份,三星蔥有獨特的辛辣美味,食療醫學上具有活絡筋骨的功效,常為喜愛蔥蒜薑較重口味人士當做佐料之用,但是在美食館,蔥蒜不只是配菜角色而已,而是主菜,再配合不同的季節的農產品,適時發展不同的風味餐食搭配,而且自己製作出來的水餃、蔥油餅等三星蔥料理,香氣十足,加上一點成就感,必定可口開心十分滿足。美食體驗館有時間限制,平日是中晚餐時間,假日則是11時至晚上9時。至於假日廣場則不定時辦理產業文化表演及農民產售活動,供遊客觀賞和參與,來帶動產業發展。

閒置穀倉改建而成

青蔥文化館成立於2002年,是三星地區農會利用閒置舊倉庫改建而成,三星蔥全國知名,文化館以介紹青蔥為主,將三星、大同兩鄉之農特產品及旅遊資源推廣出去,為一處多功能農業行銷服務中心,同時設有展售館、美食館,休閒廣場,提供伴手產品、飲品、熱食及蔥蒜風味餐。三星地區為一處傳統型的農村社區,居民大多以務農為主。

多元行銷三星蔥

到了九零年代,終於等到休閒農業興起,為了配合這股風氣,91年起藉由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將這些五、六零年代所興建的三間閒置倉庫及週邊廣場,經過整修後設立一處多功能農業行銷服務中心,建立了三星地區農特產品對外行銷窗口,達到帶動地方整體產業發展並朝增加農會營運績效邁進。接著在方便消費及市場需求和推廣上的需要,進而在農會旁的空間,成立了這座青蔥文化館,不僅具備展館功能,也是三星鄉農會的所在地。文化館中介紹青蔥的相關知識和歷史,除了展示之外,還設計了多款互動遊戲機台,寓教於 樂,讓孩子快樂認識青蔥文化。

農遊專區介紹三星四寶

三星青蔥文化館內佈置的幾乎所有內容都是以三星蔥三星蔥為主題,當然銀柳、上將梨和大蒜也點綴其間,只是皆充分發揮了藝術創意,用巧妙的包裝來介紹了蔥的產地、構造、地理環境與栽培方式以及三星蔥的產銷過程,不但讓你認識蔥,更認識大家所熟悉的三星蔥,當然也附帶有其他三寶的相關介紹。既然名為青蔥文化館,當然關於青蔥的相關知識是一定要告訴大家的,所以進門第一站就是農遊專區,就告訴大家蔥的構造。所謂青蔥,就是具辛味,多年生草本,具地下鱗莖、葉根生,耐寒不耐熱,除根鬚外,葉身和葉 鞘皆可食用。葉身中空圓筒狀或扁平,通稱蔥青,葉身內的汁液叫蔥苒或蔥汁,閉合的白色葉鞘類似莖的構造,通常稱蔥白,莖短縮成圓盤狀長有許多根,不形成洋蔥一類的鱗莖。葉身大約20到30天後開始枯萎,新葉隨之長出,可利用種子繁殖及分株繁殖。

三星蔥特色是蔥白特別長

三星蔥所以成為三星主要農特產之一,除了三星鄉雨水充沛,所栽培之青蔥品質佳、蔥白長、質地細嫩、蔥味香濃,一般市面上同品種的蔥,蔥白約在七至八公分,但在三星鄉所瞧見的蔥白,平均皆有十五公分以上,這得歸因於特殊的栽種方式。三星蔥的特色是蔥白長、汁多、甜味濃、不嗆辣,有一股香醇氣味,搭配到對味的食材,三星蔥可是有百分之百的加分效果。

三星蔥料理香氣迷人

文化館內除了將三星主要的農特產品間接的讓遊客們知道,而館中另有仿造古早爐灶的展示區,介紹蔥的功效,並設置蔥料理烹調體驗遊戲,以影片的方式教大家如何烹調美味的蔥蒜料裡,包括DIY蔥明丸子、蔥水餃、蔥油餅等。如果是媽媽們,可別忽略了館內教你怎麼選蔥,這可是有秘訣的,館內還有設置互動體驗,同時也可讓孩子從遊戲中認識青蔥文化,非常適合親子共遊。

圖文摘自:愛台灣旅遊誌 Vol.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