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刀未老的全方位導演 史蒂芬佛瑞爾斯Stephen Frears

■撰文/小周

穩紮穩打的導演人生

史蒂芬佛瑞爾斯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身兼醫生與會計兩種身份,母親是社工人員。佛瑞爾斯從小在英國國教聖公會的宗教背景中長大,直到二十歲那年他才知道原來母親是猶太人。佛瑞爾斯接受的教育非常完整,而且很菁英化。他中學在著名的格瑞薩姆學院(Gresham’s School)就讀,畢業後考入了著名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法律。

從劍橋畢業後,佛瑞爾斯一頭就栽進了電影業。先是兩部著名影片《摩根》Morgan Suitable Case for Treatment、《假如….》If…中擔任了助理導演工作。之後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BBC擔任電視片的執導工作,偶爾他也會執導一些廣告片。佛瑞爾斯的聲譽是在一九八○代末期建立的,不過他的電影導演處女作早在一九七一年就完成了,那是亞伯芬尼(Albert Finney)主演的偵探喜劇片《私家偵探》Gumshoe,評價兩極。之後他在電影方面就陷入了沉寂。一九八五年,佛瑞爾斯的電影事業獲得了轉機,這就是電影《年少輕狂/豪華洗衣店》。這是一部用十六毫米膠片拍攝的描寫跨種族愛情故事的電影。影片出人意料的獲得了成功,兩個奧斯卡、兩個英國電影電視學院獎提名讓佛瑞爾斯和主演丹尼爾戴路易斯一下子獲得了國際性的矚目。接下去,佛瑞爾斯又執導了兩部小規模的電影,分別是喜劇片《Sammy and Rosie Get Laid》和傳記片《豎起你的耳朵》Prick Up Your Ears。《年少輕狂》和《豎起你的耳朵》後來成為八○年代英國同志電影的代表作。

一九八八年對佛瑞爾斯來說是真正重要的一年。他執導了根據著名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危險關係》,這部著名的講述愛情遊戲的古裝片讓佛瑞爾斯在國際影壇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一九九○年他執導了《致命賭局》The Grifters,一部以騙徒為主題的電影,這部電影讓佛瑞爾斯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這兩部片子讓佛瑞爾斯成功的進入了好萊塢一線導演的行列。他也漸漸成為影壇全方位導演。可以執導任何類型的電影。一九九二年,他與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合作了喜劇片《小人物大英雄》;一九九六年與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約翰馬可維奇(John Malkovich)合作了恐怖片《致命化身》。一九九八年他執導了西部片《非戀不可》,這部電影讓他拿下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二○○○年他執導的愛情戲劇《失戀排行榜》High Fidelity,使用了一些實驗性的技巧,讓主角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對著鏡頭說話。

《危險關係》奠定個人風格

佛瑞爾斯執導的電影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一是他特別擅長執導執導三角戀關係的主題,二是他喜歡以女主角為故事中心。這在他的突破大作《危險關係》中表現的特別明顯。《危險關係》是根據法國作家皮耶喬德洛斯德拉克洛(Pierre Choderlos de Laclos)一七八二是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這本小說當年在第一個月便賣出了二千冊,由於小說繪聲繪色的描繪了上流階層誨淫誨盜、無比荒淫的人物關係,所以一方面是銷售火熱,另一方面還被法國政府兩次禁止出版。影視界非常酷愛這本小說,迄今已經有十二個版本,當中佛瑞爾斯一九八八年的這個版本是公認最佳的。影片故事講的就是一位富有的寡婦、花心聞名的的浪子及新婚不久的一名美麗女子之間的曖昧關係。雖然風流的浪子再度玩起他的愛情遊戲,企圖引誘新婚不久的美麗女子,陷入他的愛情陷阱,然而,這次他竟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她,但一場悲劇卻也即將上演。葛倫克羅絲(Glenn Close)扮演善於玩弄權謀的侯爵夫人梅特伊,演技大師約翰馬可維奇扮演風流浪子佛蒙特,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飾演新婚的杜維爾夫人。剛出道的基努李維(Keanu Reeves)、烏瑪舒曼(Uma Thurman)在片中扮演一對小情侶。

佛瑞爾斯對這部電影的細節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僅僅是開場侯爵夫人梅特伊出場那場戲,由起床、沐浴到上妝,各個環節都做得非常考究認真。道具和服裝都無比的精美,一看就是一副非常可人的十八世紀宮廷貴婦圖。這部電影的成功,編劇克里斯多夫漢普頓(Christopher Hampton)也功不可沒。他為影片創造了令人炫目的台詞。由葛倫克羅絲扮演的梅特伊誘惑烏瑪舒曼飾演的少女塞西爾時說道,「你終究會發現破處就像羞恥一樣,在第一次時有感覺」。當梅特伊發現佛蒙特心有不忍時,告誡他「虛榮與愛,水火不容」。當二人決裂時,她的反應只是「好吧,開戰!」雖然克羅絲後來並沒有因為這個角色獲得奧斯卡獎,但是梅特伊這個角色的台詞和表演成為好萊塢教科書般的存在,無數新人在試鏡的時候就被要求表演這一段。對此,克羅絲只是謙虛的表示,這都是導演佛瑞爾斯的指導功力,「史蒂芬非常擅長挖掘演員身上的魅力,將演員與角色之間做一個完美的連結。」美國有不少媒體對本片的看法是,在影視圈奮鬥多年的佛瑞爾斯終於展現出一名英國導演執導古典題材的一流技巧,這是一部將時代背景、表演、調度、劇本完美匹配的愛情電影。

生平代表作《黛妃與女皇》

佛瑞爾斯迄今最重要的代表作毫無疑問是二○○六年的年度焦點電影《黛妃與女皇》,這部電影處理了震撼性的黛安娜王妃意外死亡事件,影片帶領觀眾深入一個震撼二十世紀的國際事件,揭開悲劇發生時的權力核心面貌,瞥見引省思、刻薄嘲諷、感人肺腑和高潮迭起的高層內幕。這個真實事件的虛構故事背景設在一九九七年八月,也就是英國黛安娜王妃突然意外身亡的時間點,揭露英國皇室和英國政府之間的祕密互動。悲劇一發生,以英國女皇為中心的保守傳統英國皇室,與機智重形象的新任首相布萊爾彼此之間缺乏共識,結果造成激烈明爭暗鬥的情景,雙方周旋於秘密和公開、責任和情感、因循和行動等對立態度。同時,沉浸於悲傷情緒的英國人民也冷眼旁觀英國皇室對於此一事件的反應。

與之前的創作習慣一樣,佛瑞爾斯的此次創作也是受雇而為,當然這樣一個題材勢必要面對巨大壓力,「我之所以同意執導本片,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編劇是老搭檔、編劇彼得摩根(Peter Morgan),二是因為這部電影的主題,這是關於新舊之爭的主題,是如何終結傳統的故事。當然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是冒一定風險的,我的看法是講述在世的人物時小心翼翼是必須的,這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依照。拍攝一部有關女王的電影其實相當於拍攝一部關於母親的電影,反正在英國就是這樣的,女王相當於母親。所以不能有任何草率和偏頗,必須摒除所有的負面意見。」英國皇室題材始終是電影的熱點,對此佛瑞爾斯也有自己的看法,「雖然整個皇室的體制以今日眼光來看是有點可笑了,但我們這次是從反面入手,考察的是危機中的人性。女王剛度過八十歲的生日,雖然皇室制度有愚蠢的一面,但我們從太多文章中都可以覺察到,女王身上有著非凡的一面。這是我們的著力點。」

《黛妃與女皇》在二○○六年的威尼斯影展放映後獲得了一片讚譽,許多影評人都把本片列入個人的年度十大佳片。

飽含智慧幽默的《遲來的守護著》

《遲來的守護著》是佛瑞爾斯繼《黛妃與女皇》之後又一部個人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作品,這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故事背景是民風保守的愛爾蘭,未婚懷孕能被視為社會禁忌。羞憤交加之下,家人將當時仍是青少女的菲洛米娜送進修道院,為她安上墮落的罪名,與其他同是未婚懷孕的少女們朝夕相處。在修女們幫忙接生下,菲洛米娜產後在院內洗衣間工作,但礙於修道院規矩,一天只有短短一小時能與愛子安東尼相處。直到安東尼三歲那一年,修女們私下將他賣給了一個美國家庭領養。自此以後,菲洛米娜耗費五十年的歲月追尋愛子蹤跡,卻始終徒勞無功。命運撮合下,他碰巧結識了馬汀西克史密斯,他是一名前BBC特派員,也曾就任布萊爾政府的公共關係室主任。聽過菲洛米娜尋訪愛子的漫長經歷後,馬汀決心兩肋插刀與她結伴。這對性格信仰、教育水準與出身背景都天差地遠的兩人組成了最奇異的搭檔,聯手共闖美國尋覓安東尼的下落。

英國演藝界一代老戲精茱蒂丹契(Judi Dench)在影片扮演尋子的老婦人,這是一個對愛子朝夕夜想的角色。丹契將一個飽經風霜卻始終保持著善良幽默性格的老人演繹的栩栩如生。這部電影很多時候又會讓觀眾想起佛瑞爾斯與海倫米蘭在《黛妃與女皇》中的精彩合作。佛瑞爾斯迄今執導過的電影已經使得六位不同的演員獲得奧斯卡提名。《遲來的守護著》作為一部表面來看略顯悲苦、甚至充滿歷史悲劇色彩的電影,在佛瑞爾斯鏡頭的調動下,卻顯得層次豐富,不著痕跡。影片最精彩之處,是將一個原本沉重悲情的故事,講的無比的幽默輕鬆,觀眾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經常會被影片中幽默的生活細節所逗樂。佛瑞爾斯似乎是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告訴觀眾,哪怕處於生活最黑暗的時刻,也可以樂觀面對,找到喜點。

新作《走音天后》

佛瑞爾斯的最新電影《走音天后》Florence Foster Jenkins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位美國女高音手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總愛穿上親自設計的華麗服裝登台演出,儘管她有著明顯缺乏的歌唱資質和無法唱到八個音域的障礙,珍金絲卻深信她成就不凡。應廣大歌迷的要求,珍金絲決定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一場公開售票的大型演唱會,沒想到盛況空前門票銷售一空,但她的歌聲是否真能征服聽眾而不被貽笑萬年?梅莉史翠普在片中扮演女高音歌手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相信擅長打造女演員的佛瑞爾斯會給梅姨再次創造一個空前的發揮舞台。

圖文摘自:iLOOK 電影雜誌 0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