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企業競爭力已從技術發展逐漸轉移為仰賴文化創意和跨界加值,軟實力成為勝出的關鍵。學學文創志業致力於協助企業員工從提升品味到創造價值,藉由美學陶冶打開職場創意之窗。
在烹飪教室裡,學員們各個聚精會神,認真地切菜、調味、下麵條、煮湯、做甜點、擺盤 ⋯⋯。Mia、Sherry、Ivy、Gary、Tomas被老師分派為一組,另外一組則由Amy、Josh、Garfield、Emma、Lisa所組成,並分別由Mia和Amy擔任小組組長,而他們今天的任務是各自做出 4 道菜,主題則是地中海風味。
由於小組組員過去在公司沒有頻繁的往來互動,因此在比賽開始前, Mia和Amy分別花了一些時間了解組員的做菜經驗、個性特質等,並且在比賽開始後據此分配任務。一開始大家都忙得手忙腳亂,卻也在經過老師指導後慢慢進入狀況,最終大家都完成了成品。
這裡既不是廚師養成班,也不是型男大主廚的 PK 現場,而是學學文創志業目前最夯的團隊建立 (Team Building) 課程,協助企業進行團隊合作與激勵訓練。
學學文創志業執行長鄭章鉅指出,目前企業進行團隊精神建立最熱門的課程有兩種,一是烹飪 (Cooking);二是透過表演藝術模式建構團隊共識,「坦白說,企業員工一聽到要上課,難免會感到枯燥無味,所以一定要用好玩的方式,既容易被學員接受,學習成效也比較好。」
以學做料理的方式進行團隊建立,是目前最夯的模式。在老師示範烹飪技巧後,打破部門、職位的藩籬,將學員分成2組,進行料理PK賽。每組各做4道菜,包括前菜、湯品、主菜與甜點,在食材與時間的限制下,運用專案管理方式完成每道菜。
過程中,2隊必須選出隊長負責調度與溝通,並由隊長分派每位隊員不同的任務,有人負責炒菜,有人負責切菜、煮湯、清潔等,其中隱含著任務分配與時間管理是否得當,4道菜完成後,再進行簡報以取得評審的青睞。
鄭章鉅表示,料理PK賽可以依據企業不同的需求及目的而產生不同的效益。舉例來說,某家企業進行部門整併,部門成員之間彼此相當陌生,透過料理PK賽,將不同部門的成員混合編組,一場料理 PK 賽下來,成員很快就熟絡。料理完成之後,部門成員們一起共享美食、喝杯紅酒,美食當前人心很容易融化,既能抒壓又能交誼,此時課程的宗旨在於破冰,不在勝負。
又如某家企業想要激發業務團隊的競爭意識與求勝心,若欲透過烹調競賽方式以達到激勵效果,此時就一定要強調勝負。因此,課程運作形式會依照企業的需求做變化,沒有一定的模式,「企業會來找學學文創志業,一定是希望能夠得到與時下企管顧問公司不一樣的服務。」鄭章鉅說。
鄭章鉅發現越來越多的產業,開始重視員工軟實力培育,生活與美感、創意與品味的重要性,逐漸被企業看見,進而重視。「很多企業來與我們討論如何提升員工的美學與創意。」鄭章鉅強調,事實上所有的商品或服務,都是為了生活而產生,能夠改善人的生活的產業,就是創意產業,因此就廣義來說,任何產業都屬於創意產業。
鄭章鉅表示,當前的企業競爭力從技術發展逐漸轉移為仰賴文化創意和跨界加值,軟實力成為勝出的關鍵,很多企業也覺察到此一趨勢,期望協助提升員工的軟實力,越來越多企業對於這一塊是非常渴求的,「舉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連最基本的簡報Power Point都做得沒有美感,又怎能讓客戶相信你的創意與設計力,進而創造出獨特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價值呢?」
他強調,美學應落實在生活的每個角落,而食、衣、住、行、育、樂是生活的全貌,但台灣卻相當缺乏這方面的認知與養成教育。「台灣的五感教育及美學素養與國際有些落差,一個人要具有生活風格、生活美學和創意潛能,都是點點滴滴從多元的生活體驗中累積而來的。五感體驗完整,品味方能養成。有體驗,也才能有創意,但是台灣從國小到高中的教育,都忽略了五感的體驗與開發。」
鄭章鉅歸納企業期望學學文創志業能提升員工的能力,包括:創意、美感經驗、腦力激盪、溝通能力、寫作能力、簡報能力、手作課程、團隊精神建立等課程。而因應企業的需求,學學文創志業開始為企業量身訂做美學課程及員工跨界學習課程,從心開始引發興味盎然的互動體驗。
鄭章鉅強調,台灣未來等待的人才,是可以了解未來消費需求、協助企業打造品牌的創意人。這樣的創意人並非單一專業能夠滿足,而是得具備全方位美學知識,才得以進行跨界整合,「目前是世界正進入感性經濟的時代,具備美學與文化底蘊的人才,會為自己及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他說,職場工作者除了自身專業能力外,透過涉獵多方知識、多接觸藝術文化,並透過美學課程的啟發,生命將有更多的可能性,由內而外改變,挖掘從未體會過的新能量,而這股新開發的動量,更有助於職場上的創意揮灑。
除了豐沛的師資人脈之外,學學文創志業的硬體設備充足,不僅有自己的藝廊、表演場地、地板教室,還有大型的廚房、餐廳可供學員實作,而這也是受企業青睞的原因。各式各樣的課程、風格獨特的老師,搭配靈活的課程設計,以課程、講座及工作坊等不同模式,翻轉企業學員的學習經驗。
並且,每堂課都有獨特之處,也相當重視情境轉換。舉例來說,學學文創志業時常邀請從國外回台的講師,開發台灣少有的課程,將國外課堂經驗以及產業 know how帶回台灣,讓學生彷彿置身國外學習殿堂,看見新觀點、接收新刺激、感受新衝擊。
要促進企業學員學習的熱情與成效,也有一些訣竅,鄭章鉅指出,透過情境改變能引領學習情緒的提升。若在企業內部上課,員工情緒會掛在工作上,但脫離公司環境到學學文創志業教室上課,情境一改變,就能夠促動學習情緒,專心上課。此外,課程的設計與引導,也是重點,「舉例來說,我們會協調企業辦訓人員盡量避免讓長官在團隊建立的活動開始前訓話,否則老師就得花較多精神帶動團隊氣氛。」他說。
目前除了企業包班的方式之外,也有企業編列預算,讓員工到學學文創志業選課的方式,不同的員工學習不同的課程、接受不同領域的美學薰陶,回到公司進行分享,達到創意激盪與擴散的效果。「至於學習的成效,企業員工持續回來學學文創志業學習,就是很好的指標,我們相信企業必然是因為感受到員工的學習成效,回饋到工作中,才會持續地挹注資源,讓員工接受陶冶美學與多元的創意啟發。」鄭章鉅結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