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推廣低碳旅遊,以及傳達花東縱谷綠色旅遊的核心價值,也就是使用當地元素與材料、僱用在地人以及使用在地的加工程序生產等以帶動在地經濟發展,並且在強調對土地友善的態度之下,募集了符合計畫價值的11個幸福部落、30家觀光亮點商店以及23個慢活幸福產品店家,設計出一系列兩天一夜和一日的套裝行程,來傳達花東在地生活的獨特魅力,同時透過幸福遊程體驗行程的辦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花東縱谷的美好,進而推展花東縱谷的在地旅遊。
兩天一夜遊程從北到南依序規劃了六個不同部落特色和內涵的行程,本期報導《樂活豐縱谷‧原味體驗》。來到花東,怎麼能不體驗原汁原味的在地特色,包括來到運用在地材料加工成各種實用商品的讚炭工房、以紅糯米作物著名和部落文化鮮明的太巴塱部落、露娜伊工作室林玉蘭老師的原民藝術達人巧手作品,以及拉藍原民文化大師生動的解說著馬太鞍的溼地和部落文化的特色,讓你不小 心就愛上花東的原味。
位在鳳林鎮山腳下的讚炭工房,以高溫燒製竹炭並研發許多衍生商品,到這裡參與竹炭燒製與生活應用導覽,讓人認識原來竹炭有這麼多用處,尤其對人體健康方面更是應用廣泛。工房內還有大片綠意盎然的庭園,正如主人所期待的,讚炭 工房是提供遊客自然溫馨、自在幸福感受的所在。
2004年春,劉校長帶領一家人,在自家農園以花蓮在地竹材資源並採用東台灣海拔900公尺處生長的孟宗竹,引進高溫竹炭燒窯技術經攝氏1100度燒成,於是在中央山脈的鳳林山腳下,成立了讚炭工房,開發了全台唯一其遠紅外線發射率達94.1%的高等優質養生竹炭, 同時含有豐富的負離子,是自然清淨的生活素材。在竹炭燒製過程中,取自竹子內部生成的竹酢材料,靜置六個月再兩次蒸餾,便是竹酢液,對於消除霉菌功效明顯;同時以獨創的專利技術,開發高溫高能量竹炭杯,並將高溫高能量工藝導入設計美學,創新了現代養生壺藝系列商品。
除了竹炭,讚炭工房也利用在地農 產陸續開發相關生活用品,如野薑花、薑黃等,展現自然樸實的農村特色,提高農業附加價值。喜歡動手做的人,別錯過美麗的窯燒玻璃、琉璃押花DIY,設計自己專屬的獨特鍊墜,或是體驗竹材竹炭彩繪等手作設施,然後休息一下喝杯竹炭咖啡、嘗嘗竹炭花生或冰淇淋,感受健康好滋味。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正義路15號。電話:03-8763488; 0926022382
大地廚房休閒工坊在阿美族太巴塱部落裡,2014年初,部落另以竹子為主要材料興建了紅糯米生活館,希望以此為中心,集結大家的智慧,藉由部落原民美食和研發健康養生的在地相關農產商品,吸引家鄉青年們返鄉務農就業。其中辭 掉旅館業高薪工作返鄉務農的蕭明山,如今儼然如部落的發言人,他示範站在 收割後的稻田中,將鐵桶蓋住一隻處理過的雞,四周排擺稻草後點火,火苗迅速燃燒為灰燼,稍事等待後打開鐵桶,一隻烤得金黃的鮮雞上桌,短短7分鐘,大地廚房的「稻香桶仔雞」香噴噴完成。
太巴塱阿美族風味餐按著季節時令採集 最健康的養生菜蔬,依循族人野菜傳統料理,尤其在烤的方面最是擅長,除了桶仔雞,還有烤山豬肉Q嫩易嚼可口,以及烤台灣鯛更是一絕。另外在體驗活動方面有紅糯米酒釀DIY或搗麻糬等,當然如果是大團體,在品嚐部落美食的同時,部落族人會穿上傳統服裝表演舞蹈歌唱娛賓,然後大家一起同樂,歡樂無比,其樂融融,回味無窮。
太巴塱的紅糯米傳說是天神賜給阿美族人的禮物,也是台灣唯一的紅糯米產地,一年僅一獲,其稻株比較高,怕風易倒,所以產量不多,族人之前也只有在重要祭典和喜慶場合才能吃到珍貴的紅糯米。目前太巴塱的紅糯米已進入有機轉型期第二年,產量亦有所增加,未來將以自有品牌行銷。太巴塱部落長者的觀念認為,年輕人就應該外出發展,為了陪伴年邁父母回到部落的蕭明山,曾遭受族人的異樣眼光,但他不願見部落只剩老人家,在務農之餘,思考如何創造在地機會吸引更多人回家,而成立大地廚房和紅糯米生活館。每一個來到大地廚房遊客不單只是消費者,還能透過食物認識阿美族的文化,時間充裕的話,預約一場解說能更深入了解在地特色。蕭明山結合各方資源經營大地廚房,一方面對外介紹太巴塱,另一方面也希望創造更多工作機會讓年輕人回到部落,讓社區活起來。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南富村富愛街2 2號,電話:03 -8703419
太巴塱部落由馬太鞍溪與光復溪交會口往南60多公頃的大片平原,最大的阿美族部落太巴塱就在此地。想了解阿美族的文化,曾擔任縣議員的部落頭目周廣輝生前成立的文物展示室,一定不能錯過。文物館內陳列周廣輝自製的傳統竹製器皿、編織物、木雕等生活器具,最特殊的是一間間傳統茅屋縮小版,有些還能拿起屋頂觀看內部空間,對現在部落的孩子來說,這裡就像是台時光機,帶人們回到過去,了解祖先們的生活方式。
一年一度的太巴塱的豐年祭,則是部落的年度盛事,豐年祭前兩周,40歲以下年輕人開始為自己或部落籌備工作,祭典前一周,每晚有三個年齡階層聚集到部落遺址進行教育訓練。豐年祭前兩天,族人需山上採集食物作為敬老尊賢之用,前一晚徹夜駐守在此,直到清晨頭目來做引靈工作,邀請祖靈到祭祀廣場與族人同樂。太巴塱的豐年祭,不只是唱歌跳舞而已。
充滿文化的太巴塱,為阿美族發祥地,社區裡的古井有十多口保留了下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砂荖古井還配有涼亭木橋,更是古味十足,加上處處都有原住民的老屋、竹編與木雕,雖然傳訴著古老故事,卻溫暖世世代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