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年的努力,台灣再興高爾夫俱樂部正式取得奧杜邦國際生態球場認證,證明了高爾夫球場不等於環境的破壞者,而是自然的捍衛者!
許多人對於高爾夫球,總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偏見,除了覺得那是有錢人的運動外,更認為高爾夫球場是破壞水土保持與自然生態的殺手。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想法,不妨撥空到位於台灣新竹湖口的再興高爾夫俱樂部走一遭;或許,你會就此改觀。
在這座位於山坡地的18洞球場裡,翠綠的球道兩旁,放眼可見蓊鬱的樹林與茂盛的灌木叢,那裡是許多原生動物的家園,翠鳥、白頭翁、牛背鷺、綠繡眼、蒼鷺、喜鵲、白腹秧雞、五色鳥、乃至於穿梭在樹枒間的松鼠等,偶爾在你的視線裡稍縱即逝,增添打球之餘的幾分驚喜。而熱愛植物的球友們,也會訝異於再興球場多元的植物種類:挺拔的黑板樹、肯氏南洋杉與白千層,扶疏的樟樹、相思樹與紅楠,還有色彩與姿態各異的馬櫻丹、櫻花、九重葛、山茶花與緬梔花等…各自在球場的一隅展現旺盛的生命力。至於在第五洞梯台的生態池周遭,則是樹蛙、水黽、大肚魚以及螢火蟲的棲居地。在涼如水的春夏時分夜晚,螢火和繁星爭輝,蛙鳴與蟲語交響,多悠然寫意的田園意境。
多年來對於自然環境、水資源以及動物生態的維護,讓再興球場不僅成為了許多野生鳥類與動物的棲地,也於2015年11月19日通過了奧杜邦國際生態球場認證,成為全球第891家及台灣第二家的生態認證球場,同時也被授予環境保育獎的殊榮。這清楚證明了一件事:高爾夫球場是可以和自然生態共生共榮的。
「我是在幾年前去新加坡考察時,知道了奧杜邦生態球場認證。」再興球場總經理李翔麟表示。「我發現奧杜邦的理念和再興球場未來的方向不謀而合,我們都希望讓球場成為自然生態的樂園,讓自然與人文共存。於是在再興球場進行升級改造的同時,也積極加入奧杜邦的認證計畫。」
以已故知名畫家、博物學家暨鳥類學家約翰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為名的奧杜邦國際,是一個致力於自然保育的民間環保組織,其所推行的高爾夫保育計畫,旨在協助高爾夫球場保護自然環境並孕育球場特有的自然生態。透過在球場內有效建立寶貴的自然區域與野生動物棲息地,使球場更有效率地營運,並減少潛在的有害影響。要獲得奧杜邦生態球場認證,必須通過環境計畫、野生動物及棲地管理、水資源保護、藥劑使用安全及減量、水質管理、宣傳和教育等六個考核項目。再興球場在經營團隊及會員們的全力支持下,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通過這六大項目,成為繼霧峰球場之後,台灣第二間取得奧杜邦認證的生態球場。
或許球友們會認為生態球場,就等同於雜草叢生、場地狀況不佳的三流球場;不過,來到再興球場,這偏見不攻自破。再興的梯台、球道與果嶺,草皮平整且鮮少有雜草,且推桿品質平順且快速。李翔麟表示,生態不等於雜草,而是透過如何有效運用水資源、減少農藥與肥料的使用量,讓球場在減少營運成本且維護自然生態的同時,依舊提供良好的梯台、球道與果嶺品質,讓球友享受揮桿樂趣。「再興球場在升級整建的同時,就將生態列入設計上的重要考量。」李翔麟說。「新建好的第10A洞與第5洞,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10A洞為例,梯台前方那一大片的裸露岩石與紅土的荒地,種植了生命力強韌的紅茅草、馬尾草與檸檬香茅。這除了讓整體球洞景觀更有層次且更自然原始外,也形成擊球上的天然障礙區,更減少了場務的維護時間與成本,而得以將更多的人力與資源投入在果嶺與球道的保養。
至於改建後的第5洞,梯台前的生態池除了恫嚇球友的開球外,更已自成一方小小的天地。在長滿水生植物的池子裡,魚兒來了、蝌蚪來了、青蛙來了、螢火蟲來了、鳥兒也來了,形成一個豐富的生態圈。李翔麟總經理得意地秀出手機裡的照片說:「這是前幾天我們在生態池發現的樹蛙,這是再興球場20年來從未見過的物種!」取得奧杜邦生態球場認證,只是再興邁向生態球場的第一步。未來再興球場其他球洞的整建,也都將和第10A與第5洞一樣,利用溼地、原生植物等,達到生態保育、又同時兼具景觀與挑戰性的目標。未來再興也將定期舉辦教育參訪活動,讓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球場,除了打開球場那過往讓人覺得神秘難以親近的大門外,更要讓下一代了解在地的自然環境生態,進而播下環境保育的種子,共同為地球的未來盡一分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