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翻起姨姨的結婚相冊,發現其時的婚宴模式好像和現在差不多,也是那些儀式和程序。但姨姨聽後卻說,一點都不像!拜科技一日發展千里所賜,現在的婚禮籌備好像愈來愈複雜,到底在這十多年間,婚禮有哪些變化?來看看千禧年前的婚禮並沒有哪些:
十多年前,「傻瓜機」才剛普及,在這感動瞬間,誰會想起該翻出相機把這情節記錄下來?無論是浪漫的二人求婚故事或感動的熱鬧求婚派對,那都是專屬於場內所有人的美好回憶。
婚禮個性化?婚禮是一項傳統儀式,從出門到斟茶以至擺酒,十多年前的新人只會認為那是滿足於長輩的玩意(十多年後的新人也會在事後察覺)總之一切也要讓老人家高高興興,場地和主題都由他們來選,至於新人的喜好,都留給新居吧。
有沒有發覺婚宴場上的鏡頭愈來愈多?明明攝影師光拍家族合照的時間已經有點不夠,但這邊廂一台單反、那邊廂一部 iPad「再來一張」,讓超時問題愈來愈嚴重。而聽說,這個問題亦只會愈來愈嚴重,解決的辦法只有延長拍照時間。
過去誰有空給賓客逐一提醒?賓客自己記得準時出席。現在只要創立一個 event invitation,或定時上傳 save-the-date 的相片,就可以提醒親友婚禮日倒數,賓客甚至可以從 Event Invitation 當中得知誰也獲邀請,可以結伴雙雙出席!
Facebook 的功能實在太強大了,分享、提醒,甚至兼備炫耀的功能,用婚照來做Profile Picture 和 Cover Photo 吧!婚照終於不止是掛在牆上的油畫或收納於床下的相冊,而是可分享、多用途的個人檔案照片,所以多拍幾輯也無妨!
似乎已經流行了又褪潮了的東西,其實不過是三兩年前開始興起的玩意!婚禮一直都是大人的場合,每面牆都是麻將聲,悶的話可以到接待枱拿撲克牌,現在卻充滿照相區、Candy Corner 這些適合小朋友和年輕人的玩意。
參加婚禮後大約兩、三個月,或來年新年,你將會收到一本相簿,結集了婚禮當日有你的照片。現在呢? Instagram 也好、Facebook 也好,一搜尋這個專屬的 Hashtag,就可以快速尋回自己的照片,寄照片好像只剩下非常年老的長輩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