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廣告公司已經不能像以前一樣,覺得自己只需要幫客戶想一個創意,既然你是一個創意團隊,應該要對這個市場、這個社會,以及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有更深的了解。〞
廣告公司與傳統的廣告,已經是一個夕陽工業,而這個現象的背後有一些原因,而對於他們可以如何改變來迎接新的時代,我也有些個人的建議。
電視是五〇年代的產物,那個時代大家都喜歡看電視,因為電視是所有娛樂媒體聚集的唯一中心,所以那時候你在電視上講任何東西,大部份的人都會非常認真去聽,因此才會有很多廣告公司崛起,在這個媒體上面用很多創意的方式去行銷去做品牌。
現在每個人都是媒體,每個人的意見都可以影響你,媒體的整體環境已經不像以前這麼集中了,網路、YouTube、手機、戶外看板,當然也還包括電視,但是現在大家在家裡的時間不長,即使在家也不一定會看電視。以前的廣告公司跟電視、平面雜誌的連結是很緊密的,這兩塊是廣告公司服務的最大項目,現在的廣告公司則因為媒體形態的轉變而整個被瓦解。從2000年網路開始風行以來,廣告公司也一直有試著去做許多應變,不過都做得很不成功,包括轉做公關、轉做online
行銷,但感覺都只是勉強追得上,而不是領導這個行業,facebook、Google或 iPhone才是成功的領導者,它們都是直接改變大家的遊戲規則,廣告公司好像在新媒體時代並沒有佔上風。
不是只有廣告公司可以做,公關公司也可以,很多雜誌也在做,現在還有更多廣告公司的客戶直接找來導演把廣告拍完了。以前創意都要經過廣告公司的這扇大門,但現在很多人都可以做了,連做宣傳都有太多其他的公司可以參與替客戶和品牌作宣傳,因此廣告公司的力量又再被削薄一次。
消費者越來越不在意廣告想跟他們溝通的訊息,他只在意「體驗」這件事情,當他體驗之後才願意花錢。這個時代消費者不是那麼容易被說服,就連現在去餐廳吃飯前,很多人都會先上網看看別人的評價,大家的聲音加起來我才會相信,不然廣告公司再怎麼說產品多好,我們都不會買單,就算買單了之後發現產品不好,我們也會在網路上分享,這下子廣告的謊言很快就被拆穿,所以整個消費群的改變在於:人們要的是更好的產品體驗,而不是產品的廣告。分享一個近期我覺得做得很成功的例子,叫做,一個可口可樂的 Hello Happiness免費電話亭。杜拜有很多外勞,每日工資平均是六美金,打一分鐘的長途電話卻是0.91美元,幾乎沒辦法打電話回家,因此可口可樂做了一個免費的長途電話亭,你只要投進一個可口可樂的紅色瓶蓋,就可以免費打一通一分鐘的電話回家。像這種體驗式的廣告是好的,因為它的確幫助了一些人,也同時宣導了可口可樂的理念。
廣告公司的成立當初是因為客戶需要做行銷,才會請廣告公司來幫忙,但是客戶廣告預算越來越縮小,大家都在縮編,這幾年來廣告公司也一直發覺他的影響力領土被縮編,因此廣告公司必須要覺醒,要開始做一些改變,才可以讓這一群創意人可以繼續活下去。
要怎麼改變?有兩個方向,第一,做出成功的轉換,這一點可以參考音樂產業。現在越來越少人買唱片,天后Taylor Swift出來才賣一百萬張,為什麼還要出唱片?因為觀眾現在需要聽演唱會,需要有新歌可以唱,演唱會是這個娛樂產業的未來,這也是為什麼Madonna合約結束後不是跟唱片公司簽約,而是跟像Live Nation這種辦演唱會的公司簽約,唱片的本質換了,不再靠銷售唱片而是靠賣演唱會的票;而這個轉換不該做的例子就是像htc找小勞勃道尼替他們廣告代言,找大名星來幫你代言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用的,你更應該做的,是花很多資源去改變產品本身,很多人覺得只要靠包裝和廣告就可以幫助一個產品的銷售,其實不行的,就像中國品牌蒙牛的牛奶有毒,你就算是請貝克漢來代言、請Philippe Starck 來設計盒子,人家還是不敢去買。那廣告公司可以做什麼,難道能夠去改變牛奶這個產品本身的品質嗎?對,如果產品本身不好,廣告公司其實就應該把自己的角色更往前端推進,直接去說服品牌從根本做改變。另一個方向則是改變消費環境。現在大家很喜歡去逛店面,廣告公司應該幫客戶設計更多更好的店面體驗,無論是實體店面或網路店面。
現在的廣告公司已經不能像以前一樣,覺得自己只需要幫客戶想一個創意,產品本身好或不好跟我沒關係,這樣的時代真的過去了。既然你是一個創意團隊,應該真的要對這個市場、這個社會,以及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有著更深刻的了解,跟客戶一起去改善這個產品,當產品真正被改善了,你就不用這麼大聲地去做宣傳,因為宣傳不是現在這個社會最需要的,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是真正好的東西。廣告公司也許會想:我剛開始只是做廣告顧問啊,我怎會開始去做產品研發呢?廣公司本來就是宣稱很懂市場,現在所有讀廣告的人和所有的廣告AE,都要更積極地去了解這個市場需要什麼,產品可以怎麼樣做改進,而不是積極地做一些花邊的宣傳。英文有一句話說「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你敢說,那你敢不敢自己拿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