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級闔家歡電影依然潛力無窮

作為《神偷奶爸》Despicable Me衍生品的《小小兵》The Minions,首週末票房達到了1.15億美金,戲院單廳的平均票房也達到了27000美金,這個成績足以讓它名列動畫片影史首週末排行榜榜單的排頭。

《小小兵》的故事起源於盤古開天時期,剛開始只是一個黃色的有機體,隨著時間漸漸演化成小小兵團,他們的存在目的就是要服侍當代最兇惡的主人,然而從T. Rex 恐龍,埃及法老王,拿破崙甚至是德古拉,小小兵總是不停的失敗了,到最後小小兵們發現已經沒有可以服侍的主人,從此開始鬱鬱寡歡,甚至逐漸凋零。這時其中的一隻小小兵凱文有個偉大的計畫,就是帶著他的麻吉大胃王史都華還有膽小的蘿蔔,挺身而出踏上尋找新主人的冒險旅程。這聽起來就是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電影,而資料統計顯示,在首週末的觀眾裡面,超過40%的觀眾都是拉丁裔或者非洲裔。當然,作為一部動畫片,《小小兵》的票房大捷與上映檔期也很有關係,影片上映之時,迪士尼、皮克斯聯合出品的《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已經上映許久,票房開始下滑。不過總的來說,無論是受眾群的特殊還是檔期,影片的成功證明了一點:PG級電影在票房方面依舊具有巨大潛力。

有研究報告顯示,在最近的幾年,好萊塢製作的PG-13級電影的數量是PG級電影的兩倍,換句話說,PG級電影目前在好萊塢的生產規模中處於下滑趨勢。

我們可以看看年度最賣座電影的情況。年度最賣座電影前五部,2013有兩部PG級電影,2012年和2011都是零部。而如果要再往回找的話,上一次最賣座五部電影有PG級電影的情況,還得回溯到十三年前。

今年的情況也不例外,像《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這些橫掃票房的電影,都是暴力尺度剛剛夠到PG-13。電影公司做過簡單的分析,一部老派的PG級電影不可能吸引到年齡稍微大點的青年觀眾入場,而他們恰恰是現在電影市場的原動力。所以當他們打算把〈饑餓遊戲〉、〈哈利波特〉搬上大銀幕的時候,都要確保影片中的暴力元素是否足夠。

另一方面,R級電影則是電影公司最恐懼的事情,在暑期檔這樣一個青少年觀眾占絕對優勢的市場,拍攝R級電影簡直是自掘墳墓。於是PG-13級就成為一個最合理的選擇。

但現在,《小小兵》和《腦筋急轉彎》的票房證明了,PG級電影並不像電影公司設想的那麼不堪一擊。這兩部電影甚至很有機會問鼎年度票房前五。迪士尼製作的另一部真人版電影《仙履奇緣》Cinderella,取得了兩億美金的票房,在今年的票房榜單中迄今排在前五位。

《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的尺度分級是最大的一個疑問,已上映的《星際大戰》六集,前五集都是PG級。結果,2005年上映的PG-13級的《西斯大帝的復仇》,票房卻不如PG級的《威脅潛伏》。

現在有兩種主流的意見。一是好萊塢製作更多的家庭電影,是因為觀眾需要,這明顯不是事實,否則《Max》、《夢想越野隊》McFarland, USA這樣的家庭片不會票房一敗塗地。反過來,現在的趨勢是愈來愈暴力,因為觀眾喜歡,這也不是事實。八○年代最成功的電影,《藍色珊瑚礁》The Blue Lagoon、《小迷糊當大兵》Private Benjamin、《福祿雙霸天》The Blues Brothers、《鬼店》The Shining 都是反家庭電影。

事實是,拍攝PG級電影的難度要遠高於其他尺度的電影。但實際上,限制愈大,倒是愈可能產生佳作。PG級的《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是影史最佳探險動作片之一,影片的成功完全依託於角色和故事。如果現在再來拍同樣這個故事,可以保證一定會有粗話,畢夫一定會扛著長槍去參加學校舞會。

好萊塢當然不會停止拍攝PG-13級電影,但PG級電影的魅力依然存在,這絕不是一種被判死刑的分級。

圖文摘自:iLook電影雜誌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