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夢錢伯斯灣 Chambers Bay Golf Club

七年前,錢伯斯灣甫一建成八個月,就傳奇般地被確定為2015美國公開賽場地。在此之前,沒有一座球場可以在誕生45年內就獲得這一經典大賽的舉辦資格。這一歷史性的創舉背後,三個人至關重要。那麼,他們是誰?他們又是怎樣一步步推動歷史,把這項大滿貫首次引向西海岸的呢?

文∕ Scott Hanson, Steiff 圖∕球場提供 版權合作∕《高爾夫旅行》

夢想家約翰萊登堡

2001年的一天,坐在華盛頓州皮爾斯縣縣長辦公室裡的約翰萊登堡(John Ladenburg)接到一個電話,對方是大學城(University Place)的市長。電話讓萊登堡很興奮,因為這是他在皮爾斯縣的第一個任期,正期待著大幹一番。
說起來,這座普吉特海灣上的城市還是有幾條漂亮街道的,但可惜的是,街道靠近海灣的一側還是蠻荒之地:瘋長的野草,鐵絲網柵欄…約翰發現,這片荒廢的土地足有一千英畝之大,由污水處理廠和砂石礦運營,原本的一項計畫是,用50年時間將其變更為公共使用區域。
「我們有兩英里可以完美欣賞普吉特海灣的沙灘,但是卻沒法到達沙灘邊上。」萊登堡對市長說,「其實,我們可以在八年內就改變這一現狀,而不是50年。」他認為,唯一解決收益和稅收的辦法,就是建一座高爾夫球場,那麼多的沙子,彷彿就是為了一座高爾夫球場而存在。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首先,萊登堡的目標很明確,他可不想隨便建一座高爾夫球場,要建就建一座可以吸引全世界旅行者前來體驗的特別球場,用什麼標準衡量呢?他認為:舉辦美國公開賽。在一片野草叢生的土地上,就已經設想大滿貫,沒有比他更稱職的夢想家了。
「我們想做一件大事,那種規模,必須是本地區史無前例的。」那段時間,他恰巧讀了一本關於紐約貝斯佩奇黑球場的書,那座球場也是第一個舉辦美國公開賽的公眾球場,這極大鼓舞了萊登堡。「我就想,我們為什麼不能成為西海岸的貝斯佩奇呢?我們擁有這樣一塊天然的土地,並且可以任由想像地去打造它。」
很快,砂石礦的租約到期,這一次皮爾斯縣沒有續簽。而縣長的辦公室正式忙起來了,他要找一位理想的球場設計師。隨後的時間裡,78家公司陸續打來電話,萊登堡嚴格篩選,最後砍到了五家。
可以說,沒有約翰萊登堡大膽而理性的設想,就不會有皮爾斯縣這一舉世聞名之作—錢伯斯灣高爾夫俱樂部。

設計師小羅伯崔特瓊斯

當高爾夫設計師小羅伯崔特瓊斯(Robert Trent Jones Jr.)參與比稿時,他還帶來了一些口號,比如「錢伯斯灣,2030年美國公開賽的故鄉」。那時,還沒人敢把美國公開賽的落戶年份想像得如此之近。
從一開始,瓊斯就和萊登堡一起看了土地。他先是按照皮爾斯縣的要求和意願,畫了一份27洞的球道分佈圖,與此同時,瓊斯還呈上一份18洞的計畫。
「與其建造27個不錯的球洞,不如創造18個偉大的球洞。」瓊斯說,「我們的目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錦標賽,所以我們不能將就。」
彼時,小羅伯崔特瓊斯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廣受讚譽,這不僅僅因為他的父親曾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高爾夫球場設計師,也取決於他個人的成就。他果斷聯絡美國高爾夫協會(USGA),請他們關注皮爾斯縣的這個計畫。其實,瓊斯自己非常珍視這次機會,因為他的很多球場都舉辦過美巡賽,但是還沒有一個球場舉辦過美國公開賽這樣的大滿貫。當他第一眼看到錢伯斯灣,就確定了一個目標:拿下它。
瓊斯同樣是一位方向清晰的決策者。建一座林克斯球場,只能步行打球,球洞不設水障礙,鋪滿纖細的羊毛草…就像不列顛那些偉大的林克斯球場一樣。更值得欣慰的是,這裡有足夠的土地支撐這位設計大家的想法。「錢伯斯灣有230英畝的土地,聖安卓也不過87英畝。」他說。萊登堡同意了,當他來到瓊斯的辦公室親口告訴對方時,兩人幾乎跳起舞來。接著,瓊斯可以隨心所欲了,皮爾斯縣的意願非常明確:錢不是問題,只要能建造出你腦海中最偉大的球場。
2007年6月,錢伯斯灣正式開業,瓊斯用掉了兩千萬美金。有一次,瓊斯談到錢伯斯灣時說:「那是一個超凡的地方,因為你真正做到了烏鴉變鳳凰。」

美高協邁克大衛斯

可能是偏愛沙丘的緣故?他們都叫他「沙丘」先生。
邁克大衛斯,美國高爾夫球協會的執行董事,同時負責美國公開賽球場的組織溝通。至今他依然記得一通特殊的電話,那是美國高協負責西海岸區域事務的總監朗里德打來的。
里德告訴他,一個叫錢伯斯灣的球場或許可以辦一屆美國公開賽。時任規則與競賽部總監的大衛斯不以為然,因為他常年接到這樣的電話。而那邊的里德依然興奮地講述著:這家球場在太平洋西北海岸,非常有趣,美國公開賽還從沒離開過東海岸的園景球場而去到那個方向,那周圍一共有一千英畝的土地,而且都在沙丘上…聽到這句,大衛斯打起了精神,通常來說,建在沙丘上的球場總要比沒有天然沙子的更好,因為沙丘球場的球道可以更堅硬一些,速度更快,比賽也自然增添了精彩的元素。那種精彩,總是得等到英國公開賽上才能看到,三、五十碼的推桿多麼驚心動魄啊,而在美國的大滿貫現場,只能換成挖起桿了。
大衛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喜歡制定一些新的計畫,時不時挑戰一下金字塔尖的球員們。小羅伯崔特瓊斯覺得,大衛斯就像一個國際象棋的冠軍,或者是像艾森豪那樣的將軍,因為他總是運籌帷幄、佈局長遠。「他會想得很遠很遠,會思考其他人對於某個舉措的反應是什麼。」瓊斯說。大衛斯真的去了。站在錢伯斯灣那天,皮爾斯縣縣長萊登堡對他說:「我們可以做許多事,力求每個細節都儘量完美,我們可以用時間證明。如果有任何不妥之處,我們可以隨時修改。如果我們做對了99.9%,我們是不會贏得大滿貫的青睞的,我們必須做到100%。」這種決心,顯然令戴維斯為之動容。

奇跡的創造

從此,三個人開始推動奇蹟的發生。
小羅伯崔特瓊斯開始精益求精地改造細節,並且與邁克大衛斯保持全程溝通。對於大衛斯來說,他的工作可不僅僅是高爾夫球,還有大量後勤工作要做,比如在附近找到可以容納至少五萬人居住的房間、帳篷等空間。所有的設計工作都在保密狀態。瓊斯和他的團隊夜以繼日,被移動、過濾、鋪設的沙子超過10萬輛次卡車。
性急的萊登堡覺得,通往美國公開賽最快的途徑,是先辦一場美國高協的美國業餘賽。2007年6月23日,球場正式開業,隨後,一封來自皮爾斯縣辦公室的正式申請函就被提交至美國高協,他們想申辦2010年美國業餘錦標賽。
令萊登堡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年12月,大衛斯打來電話。他說,已經舉辦過五屆美國公開賽的紐約翼足高爾夫俱樂部希望申辦2015美國公開賽,但是俱樂部會員們卻投票反對,因為他們2006年才剛辦過一場。大衛斯想問問皮爾斯縣是否有想法接下來。這還用說?
兩個月後,瓊斯接到通知,錢伯斯灣不僅可以舉辦2010年的業餘賽,還將舉辦2015年美國公開賽,美國高協想提供一張機票,請他去休士頓參加年度發佈會。瓊斯激動地說:「不用幫我買票,我自己去。」
此時,皮爾斯縣的「首領」萊登堡最為感慨。這個夢想,曾經遭遇太多批判,人們甚至說,美國公開賽絕不會來這的,但夢想還是照進了現實。「人們可能認為這是一夜之間的變化,但為此我們付出了七年半的時間。」
這片在兩百年前首次開發的土地,始終以砂石礦的面貌存在,直至近15年,才開始了一段新的生命歷程,幻化為一座18洞純林克斯風格球場,並已入選美國《高爾夫》雜誌世界百佳。球場標準桿為72桿,總長7585碼,美國公開賽期間,標準桿被改為70桿,總長度將定在7200碼至7600碼之間。這裡全場只有一顆樹,那是在第15洞,一棵孤傲的冷杉,已經成為錢伯斯灣的標誌。沿著球場邊緣,鐵軌伸向遠方,平均每天有60節車廂經過,運載著包括石油在內的各種貨物。這裡的錢伯斯燒烤屋,位列美國PGA2009年旅遊指南評選的太平洋西北部地區最佳餐廳榜單。
當普吉特灣的海風吹來,纖細的羊茅草飄蕩起伏,掩藏著球道、沙坑和果嶺。是的,這是一場最具英式風味的美國公開賽,這更是一段必須被鐫刻的歷史。


※錢伯斯灣之旅

從2015年4月起,錢伯斯灣球場聯合酒店與其它球場,推出了一項誘人的打球套餐,直至10月,期待全世界球友前往。
這是一段三天兩夜三場球的旅程。酒店選擇位於塔科馬市的穆拉諾酒店(Hotel Murano),曾經入選頂尖旅遊雜誌2011年世界頂級酒店的金榜榜單。球場分別是錢伯斯灣(Chamber Bay)、金山(Gold Mountain)和家園(The Home Course)球場,均是由美國高協推薦過並舉辦過大賽的球場。7月至9月,該套餐價格為669美元,10月則僅為529美元。

圖文摘自:OneGolf 玩高爾夫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