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快樂與感謝闖美國

美國從不曾是徐薇凌的夢想,但際遇的安排卻發現她是屬於那裡,而這個美國夢也帶給了徐家人海外的驚奇之旅。

徐薇淩

生日:1994年10月20日
身高:160公分
轉入職業:2012年10月
職業冠軍:2013信用合作社挑戰賽、2014女子健康慈善菁英賽


這篇專訪是預做在三月底,因為徐薇凌這一趟出門要到九月底才會回來,如果不是為了來打贊助商中國信託的比賽,可能會到十月的亞洲系列賽才會回來。在過去五個月的壓稿時間,徐薇凌持續有好表現,每每是台灣四位打LPGA球員中表現最好的,更在七月底的兩場比賽首輪就打出低桿數,可惜都是起個頭後面就恢復平淡;在這幾場的開低走高的場次中,唯一的好消息是她打好的輪數越來越多,而不只是曇花一下,一步步踩穩再上去,這是她不變的特色,跟之前兩年在Symetra巡迴賽一樣,需要調整適應再升上LPGA;而在LPGA新鮮人這一年,面對最強的超級新人班,或許並不吸引人注意,卻是屢屢令人驚艷,對她本人或是家人而言,人生的視野跟閱歷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奇,他們充滿了感謝的心,不論是被淘汰或是有好表現,都是欣然接受;因為,高爾夫使得他們的夢持續在擴大中,快樂,就是旅途中最美的心情!

轉職業後的美國夢

從小徐薇凌就是不被看好的業餘球員,從她在高協的比賽成績來看,也不是被期待的明日之星,重大的業餘賽事沒打過第一代表隊,世界盃應該就是所參與最大的戰役吧!也因為這個世界盃的伏筆,讓徐薇凌可以在轉職業就以LPGA賽事出發。這對於一般職業新人來說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直接考上LPGA,即便是考上也要等到隔年有賽事才有可能;但是,薇凌在還沒考上任何巡迴賽就辦到了。
這個陰錯陽差的機緣就是世界盃代表隊所帶來的,高協理事長許典雅為了彌補代表隊三位球員不能打外卡資格賽,直接把揚昇台灣LPGA錦標賽外卡給了她們;當然,她們必須以業餘身分來用這張外卡。在揚昇比賽開打前,薇凌已經在LPGA的資格考試過了兩關,於是在報到時,徐媽媽就跟大會詢問,可以用職業身分參加嗎?IMG人員跟LPGA詢問之後,同意薇凌以職業身分打那場比賽。於是乎,薇凌立即轉了職業,也馬上以該場LPGA賽事當作職業處女秀;徐媽媽回憶起來充滿著感謝與意外,她說:「本想只是問問,想不到居然獲得了大會的同意,本來沒那麼快要轉職業的,一下就變成了職業球員,還打了一場大賽。」
打了一場意外的LPGA大賽,並不表示薇凌就直通LPGA大舞台,她在之後的最後一關考試,並未獲得LPGA的資格,而是取得次一級Symetra巡迴賽的參賽權。薇凌本來還要考日本資格賽,後來就作罷,專心隔年去美國奮鬥。講起這一段由日本轉往美國發展的故事,徐媽媽認為這是老天的安排,「薇凌一開始因為體型與擊球距離的問題,就是把未來舞台設定在日巡賽,從各個方面來看應該也是理所當然;於是我們安排薇凌學了日文,後來卻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我就沒再堅持要去日本發展了!」那是有一次,薇凌由老師曾秀鳳陪同去日本打比賽,結果因為天氣關係感冒演變成肺炎,在台灣的醫院躺了兩天也沒看到病情好轉,徐家人著急不已,後來是喜悅健診的院長趙無逸小姐的幫忙,借用他們醫院的治療方式,才讓薇凌的病情慢慢好轉。經歷了這次的生死交關,徐媽媽選擇看事情的跡象,好像一切的線索都是該往美國去,而薇凌對美國也不排斥,整個職業的起步舞台就做了大轉彎,跨過太平洋到美國去了。

及時到位的資源

有了Symetra巡迴賽的資格,徐家的財力不見得可以支撐過一年的花費,幸好薇凌在勝華的贊助考試表現優異,異軍突起地成為唯一過關的球員,算是為自己籌得了美國的比賽經費,讓徐家人鬆了一口氣。只是,美國那麼大,Symetra的比賽又是斷斷續續,分散在各個小地方,跟現在LPGA的場地與賽期緊湊度完全不同,有很多的時間可以來換取空間。徐家母女就帶著玩美國的心情,一路開車去美國各地探險,並透過朋友的安排,在東岸以北卡的朋友家當作根據地,西岸就是在Oak Valley,現在升上了LPGA有比較多的搭飛機機會,就以北卡的朋友家為主,美國的通訊地址就是放在那。
回憶起小巡迴賽的那兩年,徐媽媽表示,「我們就是初來的觀光客,卻必須在美國生活下來,什麼都不是很懂,母女倆就邊摸索邊前進,一趟路開出去十幾個小時是常有的事,當作是在觀光就好。」這樣樂天的個性好像徐家的家傳,或是母女兩個的共通點。所幸,薇凌對於這樣辛苦的生活並不抱怨,就是享受她自己所選擇的路,偶爾吃膩了兩三天的漢堡後,會跟媽媽說想吃東方食物,他們就會去找韓國或是日本餐廳解饞,或是徐媽媽去中國超市買一些材料,變出幾道的台菜料理,吃起來有回家的感覺。
2013年薇凌以新人之姿就拿下一場Symetra巡迴賽的勝利,只可惜累積獎金沒排在前十名,並未取得LPGA的會員資格,所賺的獎金也勉強可以再熬下去,但已經讓徐家人感到壓力。此時,薇凌轉職業路上的第三個奇蹟出現了,中國信託的贊助適時到位,讓薇凌更有膽子去闖第二年的Symetra巡迴賽;徐媽媽感嘆說:「薇凌的條件在台灣算是很普通的,台灣許多球員實力跟條件都很好,缺的就是銀子跟膽子,膽子又跟銀子有關。」或許,薇凌的客觀條件真的不出眾,但那顆憨膽與樂天,就是幫她闖出路子、找到資源的原因。
像是前年九月,本刊在做封面專題時,因為版面寬度問題,而把中信旗下的五位球員放上四位,她只是出現在內頁之中,對她感到萬分的抱歉!去年,也就是她在Symetra巡迴賽的第二年,拿下了該年度最高獎金賽事,我們就以她為封面人物寫了一篇報導。樂天的她很興奮上了封面,興高采烈地拿著跟大家分享,還拿給Symetra官網人員看。官網人員翻拍雜誌內頁,將她的報導放上官網首頁,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徐薇凌,以及帶著中文字的報導篇幅。這在美巡的官網上應該是第一遭,而這個驚奇的曝光,好像跟徐媽媽當年隨口問問,是否可用職業身分打台灣LPGA比賽所得的結果一樣,神奇且巧合。

新人年的新希望

薇凌去年因為Symetra巡迴賽的總排名第六,取得今年LPGA巡迴賽的全卡資格,從一月底開始參加比賽,至七月底已經打了17場的比賽,僅有三場遭到淘汰,還沒有前十名,積分跟獎金排行都守在前60名。在超級新人班的排名暫居第九,一切的數字都比及格還好一些。對於薇凌而言,所有的比賽跟場地都是新的,好不容易擠進這個圈子,第一年的計劃是能打就打,把比賽跟場地都掃過一遍,算是熟悉場地,也做為明年佈局的參考,據薇凌表示,「今年的出賽場數可能會破30場,除了是熟悉場地與比賽,當然也想以量取勝,多累積一些獎金與排名,以打入年末的亞洲系列賽及明年初的春季系列賽!」
打進亞洲的秋季跟春季系列賽,對LPGA球員來說是一種肯定與回饋,肯定是你的當年戰績在種子球員名單內,回饋是這六場比賽(第七場華彬停辦)都是沒有淘汰的大獎賽(如果加上有淘汰的澳洲跟日本比賽,總共八場),有出賽就有錢賺。三年前,薇凌意外地以其中的台灣賽出發,當然希望能再以正選名單之姿回來打台灣的賽事,而這也是她今年最清楚且達得到的目標,那將是一種載譽歸國的感覺,也是另一種殊榮。像是今年初的澳洲公開賽,出賽的LPGA球員就可以有機票補助,從亞洲過去補貼三千美元,時間正值農曆年間,薇凌母女先飛去澳洲,徐家二兒子本來就在澳洲,於是徐爸爸跟大哥就飛去澳洲,一家人在澳洲過農曆年,這個特別的過年方式,可能是薇凌打高爾夫之前,徐家人從未想過的。
在過去半年的新人生涯中,徐家母女以著過去小巡迴賽的模式,展開又一次的發現之旅,但這次徐媽媽盡量讓薇凌自己去處理事務性工作,這樣可以讓她熟悉的更快,甚至開口去跟外國球員詢問或是多交談。上次在裙襬搖搖菁英賽時,看到她跟同組的外國球員都相談愉快,甚至還有一些好朋友的小動作,原來那些是跟她一樣從Symetra巡迴賽上來的,大家有革命情感;至於那些以往被薇凌當成偶像的球星們,也都陸續有機會同組,薇凌的純真個性都獲得這些前輩的善意互動;有一次遇到Amy Yang,她親切的回應與交談,讓徐家母女感動到幾乎落淚,像是做夢似的,我們真是這個圈圈的一份子,也被這些大咖所接受。
在跟這些偶像的接觸中,也有意外的搞笑,像是在巴哈馬的比賽,薇凌在練習賽時被當地的小孩叫成魏聖美,小個子的薇凌立即回頭張望,沒看到魏大個、也沒見到其他人,原來東方人對他們來說都一樣,即便是身高差20公分也認不出來。薇凌回去立刻跟媽媽分享這件趣事,徐媽媽大笑說,「那些小女孩一定眼睛不好!」倒是被傳說跟宮里藍很像的薇凌,最近才有勇氣去邀請宮里本尊一起練球,也得到宮里藍的回應,之後還加入了橫峰櫻;小女孩見到偶像興奮地與她合照,並貼上臉書說,「我真的比她高耶!」會見條件跟自己相似的偶像,讓薇凌更篤定也可以做到跟她一樣的事情,用精準跟穩定度,來對抗歐美高大球員的大砲部隊。
對於徐家而言,薇凌並沒有跟著老爸的專長學網球,反而是被誘導學習高爾夫,以徐家有限的關係跟資源,薇凌很爭氣的往上衝,本來是保守地要往日本發展,卻意外地攻上美國的果嶺。三年的日子過去了,徐家母女大概已經踏遍美國各個角落,現在足跡更是擴及世界各地。薇凌不是一飛沖天型的打球奇才,她喜歡邊享受旅程、邊融入環境;或許,今年她的目標也想拿下第一勝,但她越打越知道,這一勝絕不會是幸運到手的,非得要一輪一輪地慢慢磨,等到一切的獲勝條件都到位了,她就會再往上去。未來沒有預設的頂點,因為對她而言,這趟生命的旅程,早已經充滿著快樂與感謝了!

圖文摘自:OneGolf 玩高爾夫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