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上週無預警引導人民幣大幅走貶,鄰近主要亞股首當其衝,市場擔憂貨幣戰爭一觸即發,外資除連2週微幅敲進越南0.11億美元外,其餘主要亞股均遭調節,上週平均跌幅逾1.6%。其中,南韓股市賣壓最重,遭外資一舉賣超5.35億美元,為近3週最大賣超;同樣倚賴出口的台股和印度股市也分別被調節4.76億美元和4.4億美元。
根據彭博資訊編製的新興市場匯率指數顯示,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已經貶值到1999年以來的最低點,目前指數跌至75的歷史新低,與2010年金融海嘯後經濟復甦的高點110點比,集體貶值幅度已經超過30%。
中國瘋牛變慢牛,經濟成長力道放緩,中國人行為救經濟,近15個月來,4度降息、5度降準,向市場釋出大量流動性,利率跟著走跌。在人民幣貶值、美元升息在即等種種因素加總下,帶動東協國家為保護出口,匯率競貶加劇,外資紛紛將熱錢抽離,其中以泰國和印尼淨流出最多,分別為4、8億美元,但由拉美至東南亞的新興市場貨幣集體大幅貶值,卻是相當罕見的現象。
亞洲新興市場之中,以印尼及馬來西亞貨幣跌得最急、最多。印尼盾從2013年初至今已經累計貶值了27%,馬來西亞馬幣也貶值了20%,而兩國貨值已經回到1997年金融風暴時的低點,泰銖亦跌12%。
新興市場匯率貶值讓資金快速外流。根據EPFR資料顯示計,截至7月底,投資機構總共從新興市場基金抽走145億美元的資金,其中有高達121億美元是從新興亞洲國家抽離,單月流出金額是11年來的新高,是否會觸動新興市場走資潮?
從巴西到俄羅斯到中國到印尼,集體出現需求弱化、出口衰退、國家與企業負債大增,各種利淡因素同時湧至,為對沖基金締造了有利的狙擊環境,亦成為另一次金融風暴的警報。
讓人擔心的是,東亞金融風暴是否再度降臨,讓人想起97金融風暴時國際大鱷索羅斯狙擊泰銖的事件,國際對沖基金是否又化作禿鷹,尋找下一個狙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