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顆生意腦

文:編輯總監 盧諭緯

從小,我就是一個對數字不太敏感的人,所以當年大學選填科系,跟數字很有關的科系就直接跳過,然後成為文字工作者。隨著職場經歷的增加,開始參與管理事務時,就發現我還是躲不掉數字:到底我們網站流量變化,反映了哪些使用者行為?按讚數高的熱門文章,又透露了哪些讀者的偏好?
許多負責管理工作的讀者,應該跟我有類似的處境,面對多變混沌的商業環境,光是靠人腦的直覺,很難掌握一切。在過去,我們會說這個人有生意頭腦,現在想來,應該是這群人的腦子比較接近電腦的運算,可以很快地在各種數字資料中找到關聯性。如果跟我一樣比較沒腦哩?
還好在這年代有數位工具的幫忙,我們有了大數據,它不僅僅是幫你收集資料,而是協助你在資料中,釐清歸納出一些原理原則。就像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情節一般,當資料量大到一種程度時,機器可幫忙釐清資料性質,人腦該做的是,去問對問題及下判斷。
這兩年大數據很紅,但其實它也不是什麼完全新鮮的事物,只不過過去這樣規模的數據量處理,和有系統化的商業價值應用太少。此外,現在談大數據,更重要的一點是,它不再只是技術應用的演進,而是如何藉由更多元的數據來源,打開經營的視角,將商業思維從以企業自我為中心,改變為以客戶為中心。
創新,其實不是憑空飛來的幻想,而是根據現在的認知及現況往前推演。雖然大數據的相關報導已經不少,我們還是覺得有必要針對這個主題再做文章,從實戰的觀點,配合圖解說明,幫助像我一樣的管理者,真正能夠善用大數據帶來的好處,畢竟數據與我們生活之間,連動性越來越高。這不只是一場熱鬧,裡面還有更多的門道。

文章摘自:數位時代 2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