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

遠古的中國,一段從長安到樓蘭的奇幻冒險故事


開啟絲路之門的英雄漢使張騫,在鑿空西域的過程中,意外獲得了神秘的礦石「萬鵲」及「奇人設計圖」,並帶回中原視為傳家寶。其孫張猛依設計圖打造出以萬鵲為動力的木人「阿西」,卻因此慘遭滅門;幸而千鈞一髮中將一雙年幼的子女張墨、張彤及奇人「阿西」安全送出。長大後的張墨與張彤帶著阿西,希望能解開神秘礦石及滅門之謎,而開啟了前往西域的探險之旅⋯⋯

編劇總監黃亮勛談影片

在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製作的過程裡面,年輕的七年級生黃亮勛扮演了一個很特殊的角色,不僅擔綱編劇一職,也負責大畫後製的藝術監製。但更讓人好奇的地方,是他承繼著霹靂布袋戲第五代接班人的身分。台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先生是他的曾祖父,而創下電視台收視率記錄的「雲州大儒俠」,創始人黃俊雄先生則是他的祖父。至於霹靂布袋戲的董事長黃強華與黃文擇,則是他的爸爸及叔叔。這層特殊的關係,不只包含了文化與歷史,還有家族與藝術創作的傳承意義。

黃亮勛覺得,這些過去的軌跡可以看到台灣的布袋戲,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原則,就是不斷挑戰創新與不可能,唯一的不變,就是一直在改變。
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的意義,在台灣電影裡試圖創造一個新的境界,找到一個屬於現代人的新布袋戲,這是黃亮勛相信為什麼要創作這部電影作品的念頭。而透過這樣的作品,更讓布袋戲從傳統中走出來。
身為七年級的年輕編劇,不論對於電影和布袋戲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不斷期勉自己在普世價值中,找到觀眾基礎去發展故事。而這樣的思維,讓身邊的人們開始對電影故事的誕生感到興趣。接著,大家開始著手製作「偶動畫」。對於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所衍生出來的「偶動畫」,工作團隊們似乎在過去三年半拍攝製作過程中,逐漸摸索出答案的輪廓。透過現代最新3D攝影技術與龐大綠幕背景,融合實際模型造景的工程,來自全台的工作團隊,無論是攝影、燈光、動畫、後製、剪輯、美術、操偶等人員,無不投入這場台灣影史上,前無古人的冒險旅程。「拍電影才有這樣的規模,偶動漫更像是電影,而不是布袋戲!」黃亮勛說。
這次黃亮勛編劇的《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是霹靂布袋戲自上部電影《聖石傳說》後,相隔十五年的嶄新大作。這段時間中大夥經過沉澱討論再思考,準備再次引領風潮,創票房紀錄。在面對深不可測的未來,從他們的臉上看得到些許擔心,但長久以來透過工作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誠意與汗水付出,讓大家更加茁壯有自信。

總監製黃文擇談影片

外界都很好奇這次新型態的偶動漫電影,最大的改變是在什麼地方?總導演黃文擇表示:「偶動漫是一種創新與蛻變的代表,為了讓更多人喜歡而改變表演方式的偶戲型態作品。從15年前的《聖石傳說》到現在的《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的確保留著布袋戲精髓,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動畫技術進步下,能帶來更多表演上的可能性。在《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中,可以看到3D動畫技術的加入讓偶戲表演更擬真,過去無法呈現的細節,都能忠實反映在大銀幕上。我一直都很期待每次突破後所帶來的感動。」
其中最大突破是在本片中的配音,不同於以往單口相聲的演出,改由多人多口,且夾雜大量國
語與台語,甚至自創的羅布語。黃文擇認為:「台灣觀眾長期習慣一人多口的布袋戲,這份濃厚的
情感很強烈,包括我在內。但回想做布袋戲的初衷,就是希望讓世界上更多人認識布袋戲,所以
針對更多不同地區的觀眾,我們試著採用不同配音方式,去改變大家對於布袋戲的想法,這是我
們努力的一個方向。將來我們很有可能面對很多地區的觀眾,例如:大陸或其他華人地區,甚至日本與歐美環境。所以新嘗試是必要的,目前多人配音的版本反應很好,我希望打破以前制式的框架。電影演出不會只關注在口白演出,整體表演上的呈現,才是更重要的目標。而且,說不定我們還會嘗試更多日語、英語或韓語等版本。」
創立偶動漫的目的,服膺黃文擇的一種信念:「往國際市場發展,就要注意語言陳述方式是否入境隨俗。譬如美國作品都會有英語原音版本,再搭配其他地區語言的選擇。相對的,在配音上將不再侷限於霹靂式的口音。」
最後,讓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究竟黃文擇這次主要是配哪一個角色?黃文擇說:「先賣個關子,提示和芒果有關係。

總導演黃強華談影片

究竟拍攝本片的動機是什麼?一直是讓大家感到好奇的事情。是甚麼樣的熱情與理念,讓電影團隊挑戰3D拍攝。霹靂國際多媒體董事長黃強華說:「相較國外3D技術的成熟,目前台灣算是剛起步,特別是虛實合成的電影,難度是最高的。我認為台灣動畫不能停留在代工階段,必須進入原創性的應用層面,抱著毅然決然地去學習實際操作。台灣目前還沒有任何動畫公司專職3D合成,我們必須從工作中將技術養成,這就是公司的核心價值。」
科技的進步,反應在電視變革中,從傳統CRT到類比,接著是HD和3D,甚至以後還有4K。針對這個現象,黃強華表示藝術必須跟上時代一起進步:「科技與硬體在進步,創作內容也必須提升,用新的影像作品呈現在新的媒體上,所以我們使用雙機拍攝呈現真實的3D電影,透過對於提升藝術表演的追求,企望不久的未來能在國際上立足,跟上時代的潮流。」回想這幾年拍攝製作過程,黃強華大力讚賞劇組同仁的進步與努力,讓他更期待這部台灣史上首部3D偶動漫電影的成功。

隨著明年農曆年節的到來,越來越靠近電影上映日期,黃強華有感而發的表示:「我看完電影後非常感動,整個故事風格突破過去型式,讓我們看見了未來多元的可能,這樣的創新非常有價值與意義。由年輕世代的巧思融合豐富的傳統實務經驗,呈現一部值得觀賞的好電影。」
談到類似世代傳承的感觸,黃強華回想以前自己年輕時,剛接觸布袋戲的內心感受:「當初我們自己暗暗發誓,要做出比上一代還要好的成績,才不會辜負父執輩的期待,但隨著年紀稍長後,我們開始思考如何讓下一代超越我們這一代,這樣的人生觀轉變是很重要的。每個世代有各自所屬的課題要面對,我認為現在放手讓年輕人去闖,而我們再從旁輔助。例如:將台詞大量生活化,脫離傳統戲白的束縛,讓每個層面的觀眾都能接受。我認為這點就是很好的嘗試。」
對於從小就跟戲偶一起成長的黃強華來說,最真切的體會應該是操偶師這個職業的辛酸,黃強華認為偶能活靈活現的演出,都與操偶人員有很密切的關聯。黃強華表示:「從我祖父開始,他們的歷程幾乎刻劃台灣布袋戲的演義史,所以當我接下擔子時,認知偶即是我的生命,我必須全心全意灌注情感於偶身上。而操偶師就是實踐這個理念的人,他們對於偶的愛強過於許多人,從他們與偶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我看到中華文化的精隨,更讓我覺得必須抱持著熱誠用一輩子去維護。」
最後,關於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給台灣觀眾的訊息,黃強華認為還是技術與可能性兩大精神:「台灣不是沒人才或者沒技術,而是在於有沒有心去完成一件事情,用心去做事情,結果就會是美好的。很多台灣觀眾長期認為台灣電影缺乏動畫作品,這是一個事實,但我要改變大家的想法,讓台灣人清楚地了解本土電影工作者的能耐是值得支持與鼓勵,我想最後正式的本片就是一個完整的答案。」總的來說,黃強華最驕傲的事情,是本片所有大小細節的製作,都由台灣國人親自操刀!絕對讓人對於布袋戲的印象完全改觀,顛覆傳統認知,超越一般人心目中想像的布袋戲。


圖文摘自:iLook 電影雜誌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