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過老派的生活

找回屬於自己的老派,因為記憶深處裡的--都比較美

老派,不免被譏為「頑固」,但在取巧討好的時代,卻變成了一種美學,因為它呈現一種與時間脫序、跟現實拉遠的,距離的美感。堅持一種老派,相對人人追求的一炮而紅,我們更喜歡淬鍊許久的老霉味,和過氣的、無效的生活風格。葡萄釀十年才紅,醬油也要三年甕底,何苦委屈自己的一點自視甚高,向潮流屈膝。難道,我們再也不相信自己?時間證明,庸碌的時光荏苒,繁瑣的光陰似箭,下載的音樂來去匆匆,不留任何旋律,臉書的歲月如梭,只剩殘存的拇指功能,你多久沒有打通電話,讓朋友聽到你的聲音?人生匆促無妨,但忌心亂如麻,當除舊換新成習慣,最好心如止水,再慢慢往記憶裡傾倒,埋下曾經感動的美好,讓它在深處發酵,有味道。
漸漸地,每個人都有一個相信,屬於自已的老派,記憶深處裡的明明比較美,請不要輕易放棄。當所有的品味都消失,只剩下你的食古不化,讓外觀貧瘠的生活,終於有點樂趣。存在,不就為了那麼一點道理嗎?我們愛老派生活,手工的,質樸的,既然抓不住世界,只好把過氣享受成品味。台北萬幸,數變的街頭,仍有許多老派的地方,頑強賣著數十年的東西,讓我們幹些老派的事情。但,還是靠歲月在撐啊,店久,顧客也老,無論誰消磨得快,但都要一起死去。
「持過老派的生活」補充機器化社會後的人性,多繞一圈的路,多看點風景,生活多一點廢話,多浪費時間、想辦法讓今天沒有意義,最後保留一點冒險的可能。生命不該驟然定下結論,但最重要的,我們對無情提出抵抗,對冷漠表達抗議,因為,我們都進步得太快,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對你講話。

文摘摘自:潮人物2月號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