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再添上市新兵,能否創下佳績?

F-訊芯從集團小卒到獲利王

◎莊正賢
到了年底集團作帳緊鑼密鼓的時候,台灣最大的電子集團鴻海當然也是眾所矚目,即使營收又創下5000億的佳績,不過在外資連續賣超下股價未見起色,集團旗下的公司表現也不突出,要如何振衰起敝,似乎都在看著元月即將掛牌的F-訊芯(6451)

鴻海集團小卒到獲利一哥

說到鴻海集團雖然在台股枝繁葉茂,但要說純粹從鴻海子公司切割出來,這還是大姑娘上花轎第一回,如果這樣就說要成為市場亮點,就太小看公司了,公司自2008年成立後就未出現虧損,前3年更是年年賺超過1個股本,今年即使在股本大增的狀況,前3季還是賺了6.33元,這樣優異的成績,更成為目前鴻海集團的獲利王,但說到F-訊芯我相信一般讀者還是很陌生,其實從公司成立以來到現在是有段曲折的故事,1991年國碁電子成立,這是由宏碁與Mercedes-Benz 2大王牌結合,英文名字AMBIT就是取自宏碁的開頭A與賓士的開頭M,當時想要主攻軍規市場的積體電路,可惜一直沒有好的成果,賓士就撤資了,而宏碁則禮聘李光陸擔任總經理,全力讓公司轉型為通訊設備的專業代工廠,並成為當時全球第2大的ODM廠,如此亮眼的成績被郭董看上,兩者進行換股合併,國碁就此消滅。
 
但是針對原先的積體電路部門,郭董並沒有馬上裁撤,而讓當時的主管徐文一繼續領導,另外為了發揮更大的經濟規模,也把中山廠的生產網通設備的產線搬遷到集團的其他工廠,留下偌大的中山廠交給徐董。
 
有人說危機正是轉機,面對廠房龐大的折舊費用,徐董延續過去系統模組的強項,開始積極爭取業務,也搭上行動通訊的風潮,對裝置也要求更為輕薄,因此系統封裝蔚為主流,但真正能把良率拉高的產商又少之又少,因此公司就從低階的WiFi模組一步一腳印開始做起,等到手機功率放大器的需求爆發,更搭上這股熱潮,成為全球的3雄之一。

完整精采內容,詳見《萬寶週刊》1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