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這個全球共通的語言,歡樂效果一向好;無論是什麼性質的場合,只要有美食美酒,再緊張的氣氛也會鬆弛,事情自然好溝通;從商業談判、政治晤談、家族聚會到情感互動,總離不開餐桌。
1949 年那場翻天覆地的改變,大陸各省家鄉口味紛紛登上台灣,中國飲食也在此擴張版圖。隨著經濟發展,生活素質提高,飲食從吃飽變得精緻化、藝術化。「富過三代,才懂吃穿」的潛規則也被網路時代打破,再也不用累積三代才可得知吃穿精髓,只需上網google 或youtube,未曾富過照樣懂吃穿。由下而上的力量是如此強大,飲食界的領頭羊也紛紛出列,美食家的評鑑力道加深,廚師與烹飪老師努力鑽研,料理比賽精益求精,這一切為台灣飲食界注入許多活力與智慧,將台灣建構成一座聞名中外的美食天堂。
海明威曾說,巴黎是一場永不停止的盛宴;那麼薈萃蘇、粵、川、魯中國四大菜系,法國、義大利、德國、日本等料理,各式地方小吃的台北,該是一處24 小時都熱鬧的美食天堂。保守估計,座落在台北的餐廳約有5000 家,從精緻奢華到簡單家常,菜色包羅萬象,雅俗共賞。這些菜餚成為台北留住觀光客的吸引物。無論是國外觀光或商務人士,幾乎都愛到台北旅行,因為美食多;除了旅館內的設備,餐廳是觀光客最常去的景點。歷年的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也顯示,北部民眾是國內、外旅遊最主要的客源,而大部分的遊客都喜歡在自家附近,也就是台北周圍走走;但無論去到哪裡,還是喜歡享受美食,飲食費大概占旅費的三成。
此氛圍有多層含義,直觀來說,美食已成為台灣觀光產業的核心配備,我們不再需要完全仰賴一家購物中心、一棟101、一座摩天輪等硬體來提升城市競爭力。藏在大街小巷的飲食之道,以及伴隨的生活美學,更能為台灣台北精粹國際吸引力。但更深層來看,美食帶來的觀光效益並未雨露均霑,許多帶有老味趣味、文化氣色、自然風景的小鎮也擁有實力堅強的地方美食,卻並未因此跟著發光發熱。
電影《食神》裡的周星馳以一道「黯然銷魂飯」奪回食神寶座,「黯然銷魂飯」其實就是叉燒飯,電影以此帶出主旨: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台灣如果有食神,絕活也必定是小吃。台灣從南到北,由西至東,各地的人文地產景皆有特色,這些特色醞釀出來的地方美食可概略分為小吃與伴手禮(也就是各地土產)。相對於大菜盛宴的精緻高端,小吃與伴手禮則是民間文化的結晶,庶民生活的寫照,從食材、作法、擺盤到陳列,都充滿靈機一動的驚喜。分量少、形式簡約、出菜動作俐落、價格平易近人的小吃,林明德透過田野調查,從地理性格、歷史背景、獨特味道、大眾認定,再加上親自驗證等五個原則,在〈味在酸鹹之外〉一文中,將台灣的小吃分為以下八大類:
散見於21 個縣市的各種小吃,美味程度直逼黯然銷魂飯,但對國外觀光客來說,這些美食和香港、中國各省美食不見得有差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中國飲食的一部分。為了發揮美食的觀光造鎮效益,以場景建立差異化,敘述小吃背後的典故與甘苦談,讓旅人感受比飲食更深度的體驗,或許更能發揮美食打響小鎮觀光的才能。
彰化肉圓來自於光復初期的艱辛年代,辛苦務農的農民渴望吃一頓熱騰騰的晚餐;但是當時物資貧乏,食材有限,於是便利用番薯粉加米漿做成粉團表皮,以豬肉和新鮮的筍塊當內餡,一口咬下,滿是感動。這樣的感受,搭配彰化縣政府這幾年持續舉辦的「彰化肉圓節」,讓肉圓忽然之間變的不再是填飽肚子的小吃,而是一趟值得一遊的活動。從饕客推薦、網路票選、世界最大的肉圓製作、表演活動到現場試吃,一路下來,每年吸引超過3000 以上人次參與現場活動,上萬人次參與網路票選,讓彰化肉圓成為在地與國際旅客推薦的地方美食,有效帶動彰化縣的觀光。
至於歷史紋理豐厚的台南,小吃滋味與種類也一樣豐厚。以老店為主的台南小吃,絕大多數的店家賣的就是那一、兩味,不講究賣相,只在乎手藝。或許是因為兒時的記憶以及老味道的追求,許多銀髮級的日本觀光客總愛到台南享用小吃,但來自其他國家的觀光客不見得想踏入府城。深知這層道理,府城陸續舉辦多種結合美食、藝術、表演等節慶活動,包括冬至進補美食節、十大伴手禮、七夕藝術節等,這些活動帶來極大的觀光效益,不僅讓人口十年未曾成長的台南聚集大量人氣,也帶動民宿、交通、食材與農作物等周邊產業的發展,讓小吃不只是小吃,更是取得觀光財的核心競爭力。
台灣不像香港,主要以叉燒和飲茶為代表,也不像新加坡以肉骨茶見長,上述的小吃散見於台灣21 個縣市,每一樣都具備足以和大菜媲美的美味。如此多元的小吃反映了多元的價值觀,蘊藏深厚的生活智慧。
文章摘自:觀光開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