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扎得穩固,身段嫻熟俐落,來自台灣的小女孩徐薇淩,已經準備就緒,要前往LPGA舞台,粉墨登場。
時間是2014年5月11日,地點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史托尼角林克斯球場(Links at Stoney Point),這是希梅塔巡迴賽(Symetra Tour)女子健康菁英賽(Self Regional Health care Foundation Women’s Health Classic)的第四天決勝輪。在par5第18洞,握有領先優勢的徐薇淩和擔任桿弟的母親呂尉嘉站在梯台上。這是個右狗腿長洞,想要兩桿直攻果嶺,開球必須冒險越過右前方轉角處的大水塘。照理來說,徐薇淩只要穩扎穩打地三桿上果嶺,冠軍就已經是囊中物。不過,她卻選擇開球越過水面,留下185碼到果嶺的距離。接著又以四號混種桿精準地將球送上果嶺,留下僅兩呎左右的老鷹推桿。如此精彩的演出,瞬間讓現場球迷的情緒沸騰,歡呼聲與掌聲不絕於耳。而徐薇淩最終也以四輪負八桿的280桿、五桿之差漂亮地摘下今年賽季首勝,也是職業生涯的第二冠。
「我當時就很想強攻,心想如果開球過水會很爽,而且有把握一定過。」徐薇淩回憶道:「雖然媽媽說不要冒險,但我還是決定相信自己的感覺…最緊張的反而是那記只剩一步遠的老鷹推桿,心想如果沒推進真的很丟臉,所以就拼命喝水、再喝水,足足喝了半瓶水!」
以技驚四座的老鷹奪冠!這一勝,讓徐薇淩的自信心大增。而和其他比賽相比高出一倍的冠軍獎金(三萬美元),也讓她在希梅塔巡迴賽獎金榜從賽前的第81名,一步攀升到第四位,大幅提升在年底賽季結束時以獎金榜前十名之姿進軍LPGA巡迴賽的機會。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天剛好是母親節,手上那座如彩繪陶壺般的藍色冠軍獎盃,無疑是送給一直以來陪她東奔西跑,還得充當助理、桿弟甚至心理醫生的母親的最佳禮物。
這次專訪排在七月中旬徐薇淩返台的空檔,在穿上不熟悉的小禮服於鏡頭前展現出迥異於平常運動員打扮的成熟女人韻味後,緊接著她又要和媽媽飛往美國,繼續在希梅塔巡迴賽打拚,力求在今年底順利「畢業」,明年直升LPGA。
事實上,原本徐薇淩和媽媽今年的計畫並非如此,希梅塔巡迴賽的賽事不是重點,或許會挑幾場打,要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練球上,期待能從今年底的LPGA資格賽第二關或第三關打起,取得明年參賽卡。「這是薇凌和我討論後的決定。」徐媽媽說:「因為我們覺得她的實力仍有不足,所以想多花點時間在台灣練球,厚植實力,年底再拼資格賽。」
不過,計畫趕不上變化。在某位友人熱情襄助旅費且極力鼓舞的情況下,徐薇淩決定多赴美打幾場比賽,沒想到抱持著磨練心態的她,反而繳出亮眼成績單。除了在北卡拿下一勝外,隔週的友誼慈善菁英賽(Friends of Mission Charity Classic)也名列第二,一舉進入獎金榜前段班,甚至也通過了美國女子公開賽的資格賽,獲得生涯首度參加大賽的寶貴經驗。而這一切,都是無心插柳。「我總覺得老天冥冥中自有安排,而且特別眷顧徐薇淩。」徐媽媽笑著說:「我告訴她老天都安排好了,你就盡力去做就對了!」
事實上,去年才第一年打希梅塔巡迴賽的徐薇淩,原本也有很好的機會擠進獎金榜前十名。她在七月於紐約舉辦的信用合作社挑戰賽(Credit Union Challenge),第三輪飆出67桿,逆轉奪得職業生涯首勝,獎金榜也升到第六名。「那一勝真的很幸運,沒想到來的那麼快。」徐薇淩回憶道:「原以為奪冠無望,只想著把該做的事做好,多賺點獎金,沒想到竟然贏了!」
不過,生涯首勝除了帶來信心與希望外,也帶來了壓力。由於希望自己能在賽季末維持獎金榜前十名,過度的期待反而讓徐薇淩在剩下的比賽中拿不出應有表現,打起來綁手綁腳,最終以獎金榜第15位結束了希望與失望交雜的菜鳥球季。不過,這或許反而是件好事,在剛起步的道路上稍微跌幾跤,反而更能從中察覺到自己的不足,持續努力進步。
「我覺得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兩年來透過每一場比賽,我都學習到很多東西。」徐薇淩正色道:「每場比賽我都能從中發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不管是技術、心態或體能,再據此去努力補足。我覺得和過去相比,我的心態更穩定了,某一桿打不好不會太在意,再好好處理下一桿就好!」
像是今年於舊金山舉行的裙襬搖搖LPGA菁英賽(Swinging Skirts LPGA Classic),最終並列第35名的徐薇淩是所有與賽台灣選手中成績最好的。她認為自己從這場和LPGA頂尖球星同場競技的比賽中學到許多,心態也調整得很好,也更有策略地去打每一洞,專注於當下,把三洞當一輪去面對,成效不錯。而這場賽事所學到的經驗,間接地幫助她在兩週後的女子健康菁英賽勝出。
此外,一直以來在旁默默支持的徐媽媽,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心理輔導角色。「我常跟她說,抱著簡單愉快的心情去打比賽就好。」徐媽媽說:「即使兩天打完被淘汰,也別太難過,反過來想想我們多了兩天假期,可以好好地去玩一玩!」的確,有多少女兒能夠有這樣的機會,陪著媽媽四處出國旅遊呢?
徐薇淩
生日:1994年10月20日
身高:160公分
轉入職業:2012年10月
職業冠軍數:2013信用合作社挑戰賽、2014女子健康慈善菁英賽
徐薇淩似乎出生註定要吃高球這行飯,出生後算命仙就說她以後是「掘土的」(確實是在球場上用球桿掘土),雖然個頭瘦小,卻有遺傳自父親的運動天分。徐爸爸是網球教練,曾指導過王宇佐,高爾夫球技也是一把罩。從小就活蹦亂跳、被叫做「一尾龍(徐薇淩的台語諧音)」的她,某次和爸爸去練習場練球,就此與高爾夫球結下不解之緣。
在父親的啟蒙下踏入高爾夫大門,徐薇凌笑著說其實一開始打球的動機是不愛上課,參加比賽可以正大光明地請假;一直到了國中三年級,在代表台灣打亞青盃以及亞運選拔賽打出信心與為國爭光的企圖心後,才讓徐薇凌真正愛上了小白球,並認真思考自己要踏上職業高球這條路。
不過,家境並不算富裕的徐家,要全力支持女兒追逐她的高球夢,其實非常辛苦,徐媽媽更三度想打退堂鼓。但每次遇到困難與瓶頸時,總會有貴人適時出現,扶徐薇淩一把。像是提供場地練球的皇家球場董事長羅芳明、從2011年開始指導她的曾秀鳳老師、以及免費替她做體能訓練與健康管理的喜悅健診老闆娘趙無逸、還有在她轉入職業後的贊助商中信商銀等,讓徐薇凌能夠更堅定地朝自己的目標邁進。
其中更不得不提她目前的教練曾秀鳳。這位前旅日選手在幾年前返台後,就非常積極地提攜後進。徐薇淩在高一那年遇到了球技上的瓶頸,怎麼練怎麼打成績都在原地踏步,非常沮喪甚至想放棄的她主動找上了曾秀鳳,希望接受她的指導,而曾秀鳳也爽快地答應了,且分毫不取。
「我當初看到她,彷彿看到過去自己的影子。我們都是身材較為瘦小的選手,未來性不被看好。我跟她說我可以教你,不過你要先增胖到50公斤!」曾秀鳳笑著說。「不過,薇凌真的是個很棒的學生,她很有企圖心,也很受教,不會頂嘴,但是如果對於我講的她有疑慮或者不太清楚,也會提出問題。」
那麼,以徐薇淩目前的球技與心理條件,已經能夠站穩LPGA舞台了嗎?對此,曾秀鳳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認為薇凌絕對有資格站穩LPGA,她已經具備所需的技術,體能與距離也都沒問題,但可能臨場反應的速度還不夠快。就像考試一樣,明明你都會寫,但可能答題的速度太慢,沒寫完鐘聲就響了!」
今年的美國女子公開賽,是最好的案例。為了這場大賽,曾秀鳳特地飛往美國陪徐薇淩練球並充當桿弟。在這次的生涯大賽初體驗中,徐薇淩以兩輪81、76桿的成績遭到淘汰,不過,曾秀鳳卻給了她80分的成績。「她第一天前九洞實在太緊張了!」曾秀鳳回憶道:「手抖個不停,光拿瓶水喝瓶蓋就掉了十幾次,怎麼可能打好。結果前九洞就打了正八桿的43桿,後面狀況才慢慢回復。後來晉級線是兩天正九桿,薇凌的成績是正17桿,相差八桿,剛好就是她在第一天前九花掉的!」
「能參加美國女子公開賽讓我興奮緊張到一個月吃不好、睡不好。」徐薇淩笑著說:「我覺得能打就是榮耀,但實在想太多也太緊張了,而且場地配置真的好難打。我後兩天也去看了龔怡萍與曾雅妮比賽,她們真的很有耐心且有韌性地去處理每一球,這都是我要加強的地方。」
不管晉級與否,首度參與大賽的榮譽感與過程,對於任何選手來說都是最寶貴的經驗。從中學習到頂尖球員的比賽策略與心態,也感受到身為大賽參賽者的備受禮遇與尊重。這些經驗都能夠化為養分,滋養選手們更積極地渴望進步,再一次踏上大賽賽場,甚至站上頒獎台。
截至8月17日這週,徐薇淩以48,749美元的累積獎金,暫居獎金榜第五名,且離賽季結束只剩四場比賽。看來,她明年要踏上「大聯盟」的夢想,已經越來越接近。至於未來,「當然能贏幾個冠軍更好!」臉上帶著彩妝、足踩高跟鞋腳步踉蹌、卻面帶稚氣笑容的徐薇淩宣誓般地說道。
甫滿20歲的她,以難得一見的小禮服裝扮,登上本刊封面展露出成熟的女人味;緊接著,她也已經準備前往LPGA舞台,以她的甜美臉龐與精湛球技,成為下一個讓世界球迷們耳熟能詳的台灣球星。
圖文摘自:OneGolf 玩高爾夫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