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面積比兩個台灣還大,黃河從鄂爾多斯市西部向北流、在巴顏淖爾市的臨河區折而向東,形成有名的前套、後套及西套,然後在準格爾旗以北再轉而向南流進入秦晉兩省,也即黃河三面包圍住鄂爾多斯市,境內有兩大沙漠,在北部杭錦旗、達拉特旗有庫布齊沙漠,在南部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及烏審旗有毛烏素沙漠,此外則多屬地面平坦的高原地形,大致而言地勢由南向中間隆起,西高東低,屬典型極端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只有攝氏 6.4º,年降雨量也只有270-400 毫米,全年無霜期約有130-150 天,水量充足之處,糧食耕作可以一熟。
鄂爾多斯市在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並不好,因此地面生產在以往很長時間裏,都不能稱為富裕,但是其地下資源極為豐碩,其中煤礦儲量高達1244 億噸,占全大陸總儲量六分之一,占內蒙古自治區總儲量二分之一,幾乎整個鄂爾多斯市地下都蘊藏有煤,不但量多而且質優(可煉鋼之無煙煤),更可以露天開採,因此素有「地下煤海」之稱。烏審旗地下一半都蘊藏有天然氣,這對未來發展工業具備了必要的條件。不過地下資源,尤其是某些牽涉到國防工業的礦產,資訊往往都不會透明化,有關鄂爾多斯市的地下資源只能作皮毛式的敘述。 至於地面資源,最著名的當首推有軟黃金之稱的羊絨及中藥甘草;羊絨,或稱山羊絨,山羊絨,顧名思義是山羊身上某一部位的絨毛,只有那麼一小撮,但是以其既柔軟又保暖,織成圍巾或毛衣,成為冬季保暖聖品,由於產量少,所以價格昂貴,據說與黃金等值,因此有軟黃金之稱。可是山羊似乎是草原的天敵,向來不受牧民喜愛,甚至見到山羊就加以射殺,然後棄屍荒野,其所以如此者,是由於山羊的嘴是尖的,啃食草時經常是連根拔起,如果一群山羊在一片草場放牧,最後這一片草場連草根都不見了,不久之後這一片草場很可能沙化,這就是沙漠所以向外擴張原因之一,沙漠之向外擴張現象,從古詩中就可以找到證據,《唐詩》有云:「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此處陽關位於今甘肅省敦煌以西,唐時為胡漢交界之處,屬邊關重要城鎮,既出此關、即入胡人地界,顯然相當熱鬧,然而不數百年,陽關已被滾滾黃沙所吞噬,可見沙漠有自然向外擴張之天性,此所謂天性者,山羊啃食草根當為原因之一,草原上游牧民族以其長期生聚於草原地區,深知保護草場之重要,一旦草場消失,生存即受到威脅,因此對於連根啃食青草之山羊,必然要除之而後快。但綿羊則不然,綿羊嘴是圓的,啃食青草時只能吃到地面上部分,根仍然留在地下,稍候時日,仍然長出嫩芽,對保護草場防止沙漠擴張,具有相當功效,再加上山羊肉有一股腥羶味,而綿羊則否,因此草原游牧民族基本上不吃山羊肉,可是近現代以來發現山羊身上某一部有一小撮羊毛,特具柔軟保溫效果,稱之為羊絨,其價值與黃金相等,於是便產生了經濟與環保衝突的問題,然而謀求經濟效益既現實又在當下,至於違反自然生態造成草場沙化,則與謀經濟效益者無關、且問題發生在未來,這種矛盾現象,正展現在鄂爾多斯高原,目前鄂爾多斯市正以「羊、煤、土、氣」(取揚眉吐氣之諧音),造成鄂爾多斯高生產毛額(GDP)自誇,羊絨曾經為鄂爾多斯賺進不少人民幣。
按伊克昭盟(2001 年才改為鄂爾多斯市)於1981年設立鄂爾多斯集團,其下有羊絨衫廠,從事羊絨衫、圍巾之類衣物生產,由於其品質確實夠好,經過三、四十年的考驗,鄂爾多斯羊絨衫已打響了口碑,賺進了大把鈔票,但是當鄂爾多斯羊絨衫建立品牌口碑之後,如所周知大陸商人的「山寨」作風,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魚目混珠只要能賺錢的機會,於是「在外地假冒『鄂爾多斯』品牌的人相當多。
鄂爾多斯羊絨衫,雖然面臨國際經濟不景氣、山寨版(仿冒品)及新興印度的競爭,但鄂爾多斯羊絨衫畢竟有數十年歷史、行銷四十多個國家地區,已建立下良好的口碑,國際景氣終會從谷低回升、山寨版也會被嚴格禁絕(大陸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正在逐步加強),新興的印度受自然條件的約束,產量還構不成威脅,因此鄂爾多斯的羊絨產業前景並不悲觀,據鄂爾多斯企業集團一位主管指出:「鄂爾多斯在中國的紡織服裝行業排在老大位置,很多人都想打我們的擦邊球,但品質是無法騙人的。」這份自信肯定了鄂爾多斯羊絨產品還是有很亮麗的未來。
鄂爾多斯發展經濟最原始資金,就是從出售煤炭而來,西元2000以前,鄂爾多斯市(其實當時還是伊克昭盟)還是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總量倒數第二窮的盟市,拜中共「十.五」計劃(第十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經濟之賜,對能源的需求造成史無前例的迫切,而鄂爾多斯東部的準格爾旗蘊藏有大量無煙優質可以煉鋼的煤,使得沉寂在鄂爾多斯高原地下數百萬年的煤,有了翻身的機會。從2002年起,由於大環境發展的需要,煤炭的價格從每噸10元,節節高攀到每噸二、三百元,最高時甚至超過每噸四百元,而且來買煤的車子還得大排長龍,換言之,鄂爾多斯人的財富頓時暴長了二、三十甚至四十,到2005年,鄂爾多斯市煤的年產量已超過山西省大同市,成為全大陸煤產量第一大市。五年期間累計出售煤炭總值高達8490億元,如果折合成新台幣將近四兆,這是個驚人的數字,鄂爾多斯人暴富了,連同其他物產產值,2007年鄂爾多斯人均生產毛額(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為10000美元,及至2010年更高達20800美元,超越北京、上海,是大陸人均生產毛額的4.8倍,甚至也超過香港,這主要是鄂爾多斯煤的貢獻。
煤炭產業的良性發展與便捷的交通運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目前鄂爾多斯市有縱橫兩條鐵路,縱的一條,北從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南下經包頭市,再南經鄂爾多斯市的達拉特旗,通過鄂爾多斯市市治(東勝區及稍南的新區康巴什)東南進入陝西省可以與隴海鐵路接軌,而隴海鐵路西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可以與土西鐵路銜接進入中亞及歐洲,隴海路向東,可達江蘇連雲港,橫的一條,則是西起山西省大同市稍北、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的豐鎮市,向西進入顎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旗治薛家灣鎮、再向西可達鄂爾多斯市市治東勝區,如果從豐鎮市向東南可通山西省大同市,由大同南下,可達太原;就鐵路運輸而言,可以說是對煤炭的輸出相當便捷。就公路而言,有國道109從山西省大同市西經準格爾旗、鄂爾多斯市治東勝區、西經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西南進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另有高速公路由呼和浩特市西來經準格爾旗、鄂爾多斯市治東勝區、伊金霍洛旗、烏海市,這是東西向的高速公路,此外尚在興建中的南北向高速公路,由包頭市南下經鄂爾多斯市治東勝區,再南下可到陝西省榆林市。因此整個鄂爾多斯市的交通狀況可以說已經具備四通八達的功能,對鄂爾多斯煤炭外銷,是有助益的。
鄂爾多斯市除以上所說的羊絨及煤為鄂爾多斯帶來可觀的財富外,鄂爾多斯市還盛產稀土(中國大陸稱之為高嶺土)及天然氣,因此鄂爾多斯號稱擁有揚(羊)、眉(煤)、土(稀土)、氣(天然氣)四大優勢;所謂稀土(Rare Earth Compound),是鑭元素系稀土元素群的總稱,稀土中的土,實際上指的是氧化物,這種元素在地球上蘊藏量極為稀少,但中國大陸的蘊藏量占全球52%,目前市場占有率為90%,內蒙古又為中國大陸蘊藏量最多的地區,許多尖端科技產品,都必需要用到稀土。但是稀土在提煉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這又是一個經濟與環保對立的問題,但是稀土又是高科技產品不可或缺的原料,全世界都仰賴大陸市場能夠繼續廉價出售稀土,但美國等科技先進國家,又以霸權心態,限制高科技輸出,希望大陸當局挺起腰桿,限制稀土輸出,以為制衡。鄂爾多斯既擁有稀珍的稀土、天然氣、煤,這些天然資源都是發展高科技不可或缺的條件,鄂爾多斯市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文章摘自:唐代以來的邊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