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為下一個百年奠基最受建築界矚目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6月初於義大利威尼斯登場,本屆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荷蘭知名建築師Rem Koolhaas擔任總策展人。思維邏輯向來與眾不同的他定下「本源」(Fundamentals)大題,帶領全球重新審視1914年至今的建築議題。本次特別邀請建築師陳婷娜帶路,精選必看展館與你同遊威尼斯。 採訪=彭永翔 文字=陳玟晴 圖片提供=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主題展館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位於綠園城堡中央最大展館展出的是主題展「建築的元素」。Rem Koolhaas將建築拆解成包括門、窗、天花板、地板、樓梯等15種元素,各元素百年間發展變化在此完整呈現。例如世界經典窗戶都被鑲在同一面大牆上、各式門把一同被裝在大型門框上;此外,展中還蒐集了建築史上訴說建築「本源」最具影響力的所有書籍(如Ten Books of Architecture, Element of Architecture, Theory and Design in the First Machine Age等)。更有一部從百年電影中擷取重要建築場景片段串連起的短片,熟悉的走廊,可能是很陰暗的、或是殺手要謀殺時走過的⋯⋯透過電影情節,意喻深遠地將真實生活中的建築元素描繪出來,陳婷娜極度推薦,有空一定要好好坐下,欣賞這部影片。 |
![]() |
美國館 Office US彷彿是走入建築師事務所內,淨白牆面上整齊劃一地陳列著為數眾多的作品集,而中央幾張簡練的大辦公桌後坐著工作人員,美國人最擅長整理的SOP手冊井然有序擺放著,展場本身就是辦公室。牆上多達千冊作品集,搜羅了美國建築公司於國外的作品,慢慢翻閱可以看出每件作品的詳細內容,還可比對同一類型建築在不同年代的風格變化,簡潔的作品呈現方式,卻能直接感受美國大型建築師事務所如HOK、SOM、KPF等對世界各地建築及環境的深遠影響。相對的我們也可思考在網路資訊發達的當代,未來全球化建築是否依然由美國大型建築師事務所領導,中小型建築師事務所又是否有機會異軍突起,與之抗衡? |
![]() |
韓國館 Crow’s Eye View: The Korean Peninsula回應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吸納的現代性:1914-2014」的考題,韓國館大膽地以南北韓政治議題作為切入點,嘗試看到分裂前後的朝鮮半島樣貌。相較於南韓明星建築師與國際接軌的概念式空間都市想像圖,北韓則將建築成為政治宣傳的手法之一,立即能感受政治分裂深遠影響了南北韓的建築形式發展。另一方面,除了回看過去百年發展,展中也帶來年輕建築師設計,例如逐漸受到關注的Moon Hoon,他以具工藝性留白美感的手稿,呈現出新一代建築師融合韓國文化及現代性後,對空間的獨特想像。在韓國館中,充分回應了Rem Koolhaas的考題,似乎也對未來方向有了雛形,因此榮獲本屆最高榮譽金獅獎。 |
![]() |
西班牙館 Interior西班牙館探究的是建築內裡、與人有機互動的柔性。入口鏤空的Interior大字望入內部的曖昧視角,已將人們拉入對建築內部的想像。轉入展場內,展示近三年內整修完成的12個舊有公共空間建築物,以大型視覺影像輸出於多面向大型展板上,站在展板前如同置身在建築現場般。每一個主視覺都是該建築的重要元件,例如獨特的空間曲線、不同天花灑落的光影⋯⋯,可清楚看見西班牙設計精準掌握牆面、柱子、橫樑所構成的空間比例,而不拘泥於材質用料等細節的整修方式。 |
![]() |
瑞士館 Lucius Burckhardt and Cedric Price-A stroll through a fun place作為一個城市個性並不鮮明的中立國家,瑞士館以20世紀具有遠見的兩位思想家:瑞士社會學暨藝術史學家Lucius Burckhardt與英國知名建築學者Cedric Price對於都市的思考觀點切入,透過展場中唯一固定的Cedric Price作品「有趣的宮殿」模型以及來來去去的手推車,闡述觀看都市的不同視角,以及人在都市中的互動思維。既然人際接觸才是最重要的,展場中沒有固定的資料陳設,而是工作人員將放有資料的手推車推入展場,為觀眾詳盡解說;有時,手推車上是投影機,投出的光影打到模型上再投射到牆面,不同角度變換出的影像,讓瑞士館彷如行為藝術般,充滿互動的樂趣。 |
![]() |
未來集合住宅的下一步?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在同一個場域中,可以看見各國對同樣議題是如何敘事、如何應對,其他國家遇到的問題都可能是未來我們要面對的困難,這對於建築、都市的未來發展,有著深刻而有意義的啟發。例如巴黎的集合住宅都不超過七層樓,是因為其研究發現,樓上住戶若能看見街道生活,將有助於人際間的交流及降低犯罪率,營造豐富城市生活,是最適宜居住的尺度;回看台北南港信義區及內湖大直以車為主的都市規畫,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是否真的適合美式大尺度的規劃就顯而易見。 雖然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無針對未來提出鮮明觀點,但多國都以集合住宅為題也點出建築發展趨勢──當城市發展愈來愈快速時,建築要面對的絕不只是單一住宅的概念,更要以自給自足社區、城市設計的角度宏觀檢視。因此,如何創造一個有趣又永續的城市,讓人們可以在一個大社區中享有生活、娛樂、工作的所有需求,將是建築界未來的挑戰。 |
圖文摘自:Shopping Design 設計採買誌 No.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