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竹籬笆之內 眷村博物館

位在新竹市東大路上的眷村博物館,最早是新竹市調查站的所在地,後轉為環保局使用,在2001年環保局遷出後就規劃為眷村博物館,而後在2005年時進行整修擴建成為今天的模樣,三層樓房的眷村博物館,雖然不是出身於眷村的老建築,但豐富且珍貴的館藏,以及形塑出早年眷村的情境,真讓人有走回當年美好歲月的錯覺。

text/photo﹣趙立偉

新建的三層樓房於2005 年建成,將陳列的展館面積加大到約為300 坪左右,室外的空間則有約200 坪左右

眷村是台灣社會上一個相當獨特, 又充滿了大時代背景的東西,雖然近年來許多眷村都已經進行、或正在進行改建而被拆除,但眷村的文化卻逐漸受到文史工作者的重視,可見到的是在各地成立的眷村文化館,或是將眷村的地目改變成公園用地,而將眷村保留下來,或是將眷村列入歷史建築而加以保存,同時各地方政府也開始舉辦各項眷村文化活動,藝文界也出現了許多以眷村文化為背景的作品,至此,眷村的硬體房舍及文化內涵開始成為顯學,不但人們津津樂道,也樂於進入眷村這個原本封閉的小社會,但相對於全台各地其它的眷村文化館或公園等,大多是利用老舊或是廢棄眷村改建而成,位在新竹市的眷村博物館其建築本體卻與眷村一點關係也沒有,不過這並不會影響到眷村博物館的可觀性,因為館藏了豐富且珍貴的眷村文物,再加上栩栩如生地形塑出早年眷村的情境,以及神秘的黑蝙蝠部隊文物的加持,都讓這個博物館相當有看頭。

樓房的壁面有著精采的彩繪,生動的描繪出眷村的生活故事

戰火中求生存的眷村文化

一般人對於眷村的認知,多半是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時,為了安置跟隨部隊而來,數量龐大的軍人及眷屬,而設置的臨時住所,事實上中華民國的眷村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抗戰時期,隨著部隊遷移的軍眷。

抗戰時期,因為整個中國大陸幾乎都是一級戰區,幾乎找不到未被戰爭波及的區域,為了讓在前線打仗的軍人有一個可以平安保護家眷的地方,因此部隊直接帶著軍眷移動頓時成為安頓軍心的方法,而部隊也在扮演著照顧軍眷的角色,這個情形在柏楊所寫的異域中有完整的表述,異域這部小說也在1990年被朱延平導演拍成電影,表述一支流竄在泰緬邊境的國軍以及家眷的生活,這支孤軍作戰的部份人員後來被接回台灣,被安置在南投清境山區的博望新村,至今在清境地區都還有著濃郁的滇緬文化。

這種家眷隨著部隊移動文化,在世界上各個國家中都相當少見,一般都是部隊在前線作戰,家眷則是安置在未被戰事波及的後方,但中華民國自創建以來就烽火連連,整個中國大陸廣大的地區,幾乎找不到安全的後方,抗日戰爭的後期,甚至連四川的重慶都成為日軍轟炸的主要目標,用遍地烽火來形容這樣的情況是一點也不為過的,因此而演變出這種帶著家眷移動的特殊部隊文化。

這樣的文化在抗日戰爭中雖然已經形成,卻是一種非制度化的形式,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以勝利者之姿接收台灣,也開始帶來一部份的軍隊駐守台灣,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但隨著部隊移動的眷屬卻仍然延續抗日戰爭時期的模式,隨著部隊來到台灣,政府為了安置這些軍人及家眷的生活,因而開始有制度的設置眷村,所以台灣第一個眷村其實是在非戰爭的時期所設置的。

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好不容易結束,而且國民政府還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這個勝利的果實並沒有延續太久,中國大陸旋即陷入國共內戰的紛亂之中,整個中國大陸再次進入烽火連天的窘境,帶著抗日勝利的傲氣的國民黨部隊,擁有五百萬大軍,任誰也想不到在短短的兩年之中,竟然會敗給一個只有一百萬軍人的共產黨部隊,在國共內戰大致底定之前,國民黨也做出了徹退到台灣的準備,包括珍貴的故宮文物,以及放置在中央銀行的92萬兩黃金,當然還有殘餘的部隊都開始遷移到台灣來,於是大量的眷村開始在台灣出現。

看似單純的眷村,其實有許多不同的系統,就連官方的統計數據都有少許的差異,但大致而言,台灣的眷村最高時可達到八百餘個, 總佔地面積廣達兩千多公頃,共有近萬戶的住戶,居民更高達近五十萬人,如此龐大的人口數, 再加上獨特且封閉的文化,讓許多族群研究學者,不得不在台灣的三大族群之外,增列眷村為台灣的第四大族群。

左:中華民國的眷村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抗戰時期,隨著部隊遷移的軍眷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生活模式
右:早期的紙鈔以及令人懷念的愛國獎券,在苦難時期帶給人們一絲中大獎的希望

眷村文化的保留與傳承

雖然在社會進步的腳步之下,老舊眷村已經成為都市裡破舊落後的象徵,但獨特的眷村文化及其所代表的歷史意義,卻是相當重要的,就有學者將眷村列入台灣四大族群之一,與閩、客、原三大族群並列,雖然早期的眷村相當的封閉,但隨著第二代的交流及第三代的融入, 不容置疑的是,眷村文化的確豐富了台灣社會的內涵。

在一片拆除老舊眷村的聲浪之中, 其實也面臨到相當多的問題,諸如眷村居民的房舍多是政府或軍隊分配的,他們並沒有所有權,要他們搬離等於是要他們重新買一間新房落腳;若是由政府提供土地的自建眷村,他們也只有地上物的所有權,並沒有土地的所有權,房舍拆除後的土地還是要還給政府;就算是安置到新屋的居民,左右鄰居也多半不是眷村時期的老鄰居,早期眷村裡熱絡串門子的景象也消失了,眷村的居民正面臨大洗牌,早年的生活習慣也將成為回憶。

面對這麼多的困難,即使居住在眷村裡的居民都是忠黨愛國的人,只要黨國一聲令下,他們絕對會拿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但現實的問題讓他們陷入了兩難之中,於是社會上又出現了另一個聲音,就是要保存眷村的文化,在進行老舊眷村拆遷的同時,也兼具眷村文化的保存。

社會上開始出現了許許多多保存眷村文化的模式,包括成立眷村文物館, 將眷村變更為公園用地,將眷村列入歷史建築,或是舉辦各項的眷村文化活動,對於一般人而言,走訪眷村文物館,走進眷村改建的公園,或是參與各項眷村文化的活動,也許只是去看到、認識到早期眷村的生活與文化,但是對於曾經居住在眷村的居民,卻是回到習慣與懷念的生活模式, 眷村對於他們而言, 不僅僅只是一個居住的地方,他們更對眷村的房舍產生了情感,在馬斯洛的理論裡,稱這種情感為「愛與歸屬的感覺」。

對於這個全台灣眷村密度,以及軍眷人口比例最高的新竹市,在眷村文化的保留與傳承的動作算是相當的早,雖然新竹市眷村改建的計劃已經完成,市區內早已沒有任何眷村保留下來,但新竹市政府仍是積極地在2002年時就正式完成了眷村博物館的籌劃及啟用,事實上,新竹市早在1997年舉辦了全國文藝季-竹籬笆內的春天活動後,就在新竹市長林政則的努力下,展開了眷村文化保存的工作,最初選定空軍一村的眷區做為文化保存的基地,但因土地所有權的問題讓這個計劃遲遲無法展開,直到環保局將辦公室遷到新的焚化廠行政大樓後,空下來的房舍立刻被拿來當做眷村文化保留之用,也因此可以快速地完成籌備規劃,在同年就對外開放。

揭開黑蝙蝠的神秘面紗

黑蝙蝠中隊是在東西方冷戰時期,美軍為了可以得到更多的情蒐資料,而與中華民國空軍合作之下的產物,同時期還有另一個任務相當類似的編隊,就是位在桃園空軍基地的黑貓中隊,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黑蝙蝠中隊進行的是低空偵察任務,黑貓中隊則是進行高空偵察任務,當然,低空偵察的危險度要比高空偵察高出許多,也因此造就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國民政府於1949年撤退到台灣之初,美國政府原本並不積極的進行對台援助,直到韓戰爆發到東西方冷戰時期,美國才驚覺台灣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不但積極對台援助,還與中華民國的空軍合作,組織了專職情蒐工作的秘密偵察編隊,在合作中美國提供硬體設備,台灣提供飛行員,雙方以西方公司做為掩護,而得到的情蒐工作由美中兩方共享,於是黑蝙蝠中隊便在1953年正式成立,基地就設在新竹空軍基地,利用黑夜的掩護之下,進行低空的偵察工作。早年因共軍缺乏夜間作戰的能力及武器,所以黑蝙蝠中隊每一次的任務彷若如入無人之境,任意進出中國大陸的防空領域之中,讓共軍的顏面盡失,也為國軍打了一劑強心針,頓時軍心大振,有著隨時都可打回大陸,收復失土的氛圍。但隨著共軍尋求俄國的援助,不僅得到了具有夜戰能力的武器,也提升了夜戰的技能後,黑蝙蝠中隊就開始面臨到巨大的挑戰,1954年的57位隊員的喪生,從此之後就不斷有被擊落的紀錄, 一直到1974年黑蝙蝠中隊被裁撤之間,共有15架次被擊落墜毀,造成了148名隊員的喪生,佔了全體隊員數量的三分之二。

左:黑蝙蝠中隊的大本營就在新竹市,這個神秘的部隊也是眷村博物館的館藏特色之一
右:在眷村博物館裡也展示了一些早期的武器模型

黑蝙蝠中隊雖然要面對共軍的威脅隨時會有喪命的危險,但所有的隊員仍是視死如歸, 毫無畏懼,每一次出任務前都要寫好遺書,而他們的家屬們更是早就做好心理準備。黑蝙蝠中隊是一個秘密組織,所執行的任務更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每次的任務都被視為最高機密,即便被擊落喪生後,還是被刻意的隱瞞,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維到1992年,因為國際大環境的改變,才逐漸被公開,甚至有一些殉職隊員的家屬,直到這時才知道真象。

重現眷村生活的實境

眷村這種跟著部隊一起移動的家庭生活模式,不僅是背負著大時代的故事,更是放眼全世界各國中都很少見到的移民文化,這種獨特的文化在早期也算是支撐著台灣的發展,如今老舊眷村在台灣經濟起飛後早已不合時宜,大部份的眷村被視為都市之瘤,早早就被遷移改建,但眷村的文化卻不會因此而消失,在地方文史工作者及政府的努力之下,全台各地正掀起一股眷村熱潮,從眷村房舍及用地的保留,眷村文化的推廣,眷村美食的飄香,到眷村文物館的成立,都為這個大時代的故事留下一絲絲的回憶,不管是曾走過那一段時期的中年人,或是出生在台灣錢淹腳目的年輕人,亦或是二十一世紀的新人類,對於台灣這種獨特的眷村文化都有不同的體認,走一趟新竹眷村博物館,將讓你感受到不一樣的眷村風情。

左:早期的收錄放音機,是以旋鈕調整收音頻道,放音的部份還是使用卡帶
中:令人懷念的拉門式電視機,早期有這麼一台電視機是相當不得了的事
右:模擬的眷村臥房陳設,這些櫥櫃文物都是實際使用的的物品

眷村博物館
GPS: E120°58’00.22” , N24°48’51.65”
地址: 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05號
電話: 03-5338442
開館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00-17:00
休館時間: 週一、民俗假日及選舉日
停車場: 有,但停車位並不多
停車場收費:

圖文摘自:愛台灣旅遊誌6月號 No.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