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母嬰健康的關鍵期文:新光醫院婦產科主任 林禹宏醫師 |
|||||||||||||||||||||||||||||||||||||
一人吃不等於兩人補平安生下健康的寶寶,是所有孕婦的心願。懷孕期間大多數孕婦都很關心「吃」的問題,然而關心歸關心,擁有正確觀念的人卻不多。 許多孕婦都有「一人吃, 兩人補。」的迷思,以為懷孕的時候一定要多吃點,才能提供寶寶足夠的營養,這其實並不正確。 因為懷孕時,身體的新陳代謝會變得更有效率,足以應付母體和胎兒的需要。而且除了早期可能出現的害喜情形以外,孕婦的胃口通常會變得比較好,因此並不需要刻意增加飲食。 吃得多不如吃得好每個孕期因為孕婦的生理變化和胎兒發育重點的不同,營養需求也有所不同。 懷孕初期(懷孕14週以前): 應該多吃葉酸含量較高的食物,如深色蔬菜、肉類、蛋、牛奶、海鮮等,能幫助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及活化。如果會害喜可少量多餐,不必勉強自己一定要吃東西。 第二孕期(懷孕15∼28週): 胎兒狀態比較穩定,孕婦的胃口變好,營養攝取應質量兼具,每天應多攝取300大卡的熱量,並且要注意鐵質的攝取,以避免後期貧血。 第三孕期(懷孕29週以後): 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纖維的食物,預防便祕和痔瘡。每天增加攝取30毫克的鐵質,預防分娩時失血所造成的貧血,並可供應寶寶儲存至4個月大之前所需的鐵質。 控制體重,孕期輕鬆無負擔懷孕婦女每日攝取均衡而且充足的營養、維持適當的體重增加,是孕期飲食最重要的原則。 現代孕婦的營養問題是營養過剩,而不是營養不夠。然而「營養過剩」會造成體重增加太多,間接導致許多併發症,如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難產、剖腹生產等,也會引起日後的肥胖,造成身材恢復的困難。 因此正確的飲食,才是確保孕婦和寶寶健康的首要之務。 懷孕期間攝取均衡、充足的營養,兼顧衛生、遠離過敏原 懷孕後,婦女的飲食不僅供應母體,還需提供胎兒成長所需。因此均衡和充足的營養攝取非常重要,且需兼顧衛生、美味,避免過敏原。 母親若不偏食、用餐習慣良好,胎兒也會受到影響,日後會有較好的飲食習慣。因此,建議從小地方著手,不但能顧及母體和胎兒的健康,同時又能做好胎教。 懷孕媽咪的飲食原則1. 定時用餐 三餐定時攝取,三餐之間可以安排點心補充能量,也有益於營養均衡。 2. 定量用餐 用餐時分量要適量,不宜一餐不吃,另一餐又暴飲暴食。倘若增加用餐的次數,則可減少用餐的分量,以減少血糖變化的幅度。 3. 定點用餐 用餐專心非常重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對促進食慾也有幫助。 4. 盡量攝取天然食物 天然的食物新鮮又健康,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口味重、調味料多的速食或零食。 5. 食物多樣化 不宜局限食物種類,應多嘗試不同類別食物,才能獲得全面均衡的營養。 6. 改正不良飲食習慣 改正偏食、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以提供胎兒均衡的養分。 每天該如何攝取營養?孕媽咪每天6大類食物建議攝取分量
|
營養成分 |
攝取來源 |
胎兒缺乏時的症狀 |
鈣 |
魚類、豆類、豆漿、奶類或奶製品、燕麥、堅果、水果、綠色葉菜類食物 |
缺乏時不會出現症狀,但日後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新生兒可能有先天性的佝僂病( 即軟骨症)、O形腿,或注意力不集中、學步緩慢等症狀。 |
鋅 |
杏仁、豆漿、豆腐、全穀雜糧類食物 |
胎兒出現生長遲滯、代謝障礙、性功能發育不完全、腦細胞數量減少等症狀。 |
鐵 |
深色蔬菜、紅肉、肝臟、穀物、堅果類、豆腐、南瓜子 |
孕婦可能出現貧血,間接影響胎兒發育,並且增加早產的機率。 |
維生素B12 |
肉類、乳製品 |
影響神經系統發育,或導致巨細胞形貧血。 |
維生素D |
雞蛋、乳酪,或藉由晒太陽協助合成 |
影響鈣和磷的吸收。 |
蛋白質 |
肉類、魚、牛奶、蛋、豆類 |
胎兒可能產生發育遲緩、體重過輕,甚至影響智力發展。 |
文章摘自:懷孕280天就要這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