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應如何保養身體? 遵循七大原則,遠離「肝苦」 |
肝病患者在日常生活方面,應謹守以下七大原則,將可改善體質,加速肝功能的恢復。 原則 1.作息規律,不熬夜肝病患者應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睡眠應充足,盡量在晚上11點之前上床就寢。可讓肝臟的血流量增加,有效代謝體內廢物,有助於恢復肝臟健康。 原則 2.均衡飲食飲食力求清淡、定時定量、保持均衡營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醃漬、煙燻、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加工、發酵的豆類食品。 此外,多喝水可以增強體內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及排除廢物,可減少代謝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原則 3.不抽煙、不喝酒研究指出,平日有抽煙、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危險性,比沒有這些習慣的肝炎患者高出4至5倍。因此,戒煙、戒酒,是防止肝病進一步惡化的有效方法。 原則 4.不隨便服藥或停藥隨便服藥或停藥是造成肝病惡化的常見原因。特別是慢性肝病或肝功能不好的病患,應先經過專業醫師評估之後再服藥。切忌自行停藥,或逕行服用坊間口耳相傳的偏方、補品,以免傷身。 原則 5.保持正常體重、適量運動我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對於保肝而言,相當重要。透過運動可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也能增強心肺耐受力及免疫力,尤其是平常缺少運動、體重過重的人,脂肪會容易累積在肝臟,並影響到正常運作。 可強迫自己每天進行諸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持之以恆,身體代謝正常之後,人也會變得更有精神。 原則 6.維持排便順暢肝病患者應隨時注意自己每天的排便狀況是否順暢。一旦排便不順暢,容易導致習慣性便祕,而糞便長期堆積在大腸中,造成有害物質被大腸吸收,無形間增加了肝臟解毒功能的負擔,嚴重時可能引起肝硬化的症狀。 肝病患者在飲食上應特別攝取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及可潤腸的食物,例如:糙米、麥片、豆類、芝麻、蜂蜜等;此外,多喝水也有助於改善便祕。 原則 7.保持樂觀心情醫學上有愈來愈多研究認為,心情常保愉快的人有助於抵禦感染,並增強免疫系統。 保肝之道的另一關鍵,就是必須注意個人情緒的調節與控制,不能壓抑情緒,要時時保持開朗、樂觀、放鬆的心情,才能有效預防及治療肝病。肝病患者如果經常感到心情鬱悶、不開心,不但不利於病情恢復,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
五大營養方針,教您控制病情 |
肝臟是人體「儲存養分」的倉庫,負責把攝取的食物,轉換成為身體能量的來源。不均衡的飲食會增加肝臟的負擔,也是許多肝病患者容易感到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針 1.宜攝取植物性蛋白質根據臨床研究報告指出,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有利於肝病患者,因其含有較多的支鏈胺基酸,具有改變腸內細菌、微生物的作用。植物性蛋白質普遍存在於豆類、蔬菜及堅果,常見的食物包括:黃豆、豆腐、豆漿、糙米、豌豆等。 肝昏迷患者應避免蛋白質食物一般說來,肝硬化的病患不需特別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但有肝昏迷傾向的病患需減少蛋白質攝取量,至於深度肝昏迷的病患,則應完全避免含有蛋白質的食物,等到病情好轉時,再逐漸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 方針 2.避免攝取高脂食物肝病患者應盡量避免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因為一旦攝取過多脂肪,就會堆積在肝臟,加重肝細胞消化脂肪的負擔,影響肝功能發揮正常脂肪的代謝功能,導致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肝硬化的病患,因其胰臟功能不佳與膽鹽代謝異常,可適量選擇不需藉由膽汁吸收的瘦肉、牛奶、雞蛋等食物作為油脂來源,以避免因為脂肪吸收不良,而造成「脂肪瀉」(大便中有油)。 方針 3.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酒精性肝病患者經常出現碳水化合物新陳代謝不良症,還有部分肝病患者是同時患有糖尿病,平時飲食上可多吃高纖及富含複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米飯、麵食、麥片、豆類等,將有助於病情的改善。 方針 4.適量攝取維生素和礦物質肝臟會從人體血管吸收並儲存多餘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當一天吸收的量不足時,肝臟會釋出適量的營養素來補充;反之,如果攝取過多,已超出肝臟的負荷量時,就很容易對肝臟造成傷害。 特別留意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取量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溶解於脂肪才能吸收、排泄,服用過量不但對身體沒有好處,還可能造成毒性反應,對肝臟產生不良的影響。 方針 5.限制鈉的攝取量當肝功能下降時,攝取過多的鹽分容易造成血壓上升,並妨礙血液流動。降低飲食的鈉攝取量,較能控制腹水或下肢水腫的狀況。 有腹水或下肢水腫狀況的肝硬化病患,應採取「鈉」飲食,嚴格限制鹽分的攝取,盡量攝取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加工、罐頭、醃製等含鈉量高的食品。 本文摘自《肝病調理特效食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