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貶無濟於事 打入陸廠供應鏈求生存

◎蔡明彰 CSIA

QE退場去年台幣兌美元貶值2.7%為4年首見,今年持續美元走強及選舉顧出口,台幣再貶的機率很高。依據過往經驗台幣貶有利出口,現在外在狀況已重大改變,韓圜兌美元去年升值0.3%,不過南韓出口成長率2.5%,今年估6.4%,反之台灣去年出口成長率低於1%,今年若有2%已不錯。南韓與美、歐盟已簽訂FTA,免除關稅與匯率不成比例,舉例南韓紡織品進口美國關稅免除10~20%,根本不在乎匯率升貶。再者近2年日圓兌台幣累計已貶值逾30%,我國出口也受衝擊。



陸廠由互補競爭

過去台商採購台灣電子零組件,若台幣貶有利出口,現在大陸電子大廠一家又一家崛起,聯想已成全球PC第1大,中興、華為、小米機、酷派成全球智慧手機新明星,陸廠與台廠不再互補而是競爭,西瓜偎大邊台商逐漸減少向台灣零組件採購,此時台幣貶值恐無濟於事。



3大手機績效不佳

去年全球3大智慧手機股價績效都沒有打敗大盤,三星下跌10% 5年首黑,輸韓股漲幅0.7%,蘋果上漲4%但遠輸NASDAQ大漲38%,宏達電大跌52%大輸台股上漲11%,顯示高階手機已飽和,今年若缺殺手級明星產品恐續弱。倒是大陸主打中低階智慧手機興起,聯想、中興、華為、酷派已擠進全球前10大智慧手機品牌,10名外還有小米、TCL虎視眈眈,而台灣宏達電已被擠出10名外,被微軟收購的諾基亞及傳言也將出售的黑莓在10名邊緣掙扎。



聯想、中興崛起

這是一場殘酷的洗牌,宏達電、諾基亞、黑莓過往都是全球手機市占數一數二的霸主,沒想到如今被大陸手機業超越。聯想、中興都在香港掛牌,去年分別上漲34%及18%,擊敗恆指漲幅的3%,暗示全球中低階智慧手機尚有成長空間。

大陸中低階手機為何興起,每年智慧型手機1.8億支為全球最大市場,但主打1千人民幣低階產品,這塊市場國際大廠很難打得進去。不過1500元人民幣的中階產品大陸手機愈做愈好,採用A級配備,與一線國際大廠相去有限。於是消費者不禁要思考還要購買動輒2萬元的智慧手機,或是7000元但配備功能相同的大陸手機?我發現周邊的人愈來愈多使用大陸手機,我想台灣如此,將來更多其他國家消費者也如此。


完整精采內容,詳見《萬寶周刊》1054期,全國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