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開閘 大陸證券股暴衝

◎約瑟夫

陸股重啟IPO,短期雖有籌碼壓力,但股市發揮集資功能,直接金融邁大步,加上企業發行優先股(台灣稱:特別股)有譜,與自由經貿區利率、匯率逐步自由化,對外投資鬆綁,金融改革朝市場化大跨步,證券股商機大躍進。



港、陸股IPO熱

陸股目前在排隊準備上市公司763家,預估明年1月約有50家公司陸續掛牌,IPO開閘,市場反應兩極,但官方此時開放上市動作,經濟穩定為最大支撐。11月製造業PMI為51.4,雖與上月持平,已為2012年5月來19個月高點,製造業PMI已14個月於50擴張區以上,景氣疑慮降低,證券市場開始鬆綁。在陸股開放IPO前,港股已掀起上市熱潮,本月底前將有10支新股上市,合計集資超過360億港幣,其中大陸4大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信達資產(01359.HK),預估有160倍超額認購,相當於凍結資金約1540億港幣,超越11月12日上市網遊股博雅(00434.HK)凍資859.5億元,為近3年「凍資王」;此外,大陸最大煤礦集散港秦皇島港(03369.HK)、M&G化工(01040.HK)、時代地產(01233.HK)等新股陸續公開招股,接力吸金。陸、港股IPO熱潮,證券股為最受惠族群,香港上市中資3大券商中信(06030.HK)、海通(06837.HK)、銀河證券(06881.HK)股價都創歷史新高。



A股加速納入MSCI

在陸股IPO開閘,證監會又發布優先股試點及引導上市公司擴大現金分紅的相關文件,使銀行、保險及中石油(00857.HK)、中石化(00386.HK)為主的大型國企股成焦點。銀行、保險股可望最先受惠於優先股發行的行業,尤其銀行業發行優先股能被計入「1級資本」,為銀行提升資本適足率新管道,更可降低資本融資成本;另外,「石化雙雄」則為上市公司加強現金分紅的指標,現金殖利率提高,大幅提升投資誘因。大陸資本市場大幅朝「市場化」邁進外,自由貿易區金融改革更超乎預期;在區域內人民幣在資本項下國際化,包含自由兌換、跨境使用及利率市場化。而自由貿易區內就業的個人及企業在跨境投資、境外融資開放幅度最大;區域內符合條件的個人可展開證券投資在內的各類境外投資,個人投資可不再受到QDII 限制,為QDII對外投資大解禁;另外,個體工商戶更可向境外放款,區域內企業的境外母公司也可在大陸資本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


完整精采內容,詳見《萬寶周刊》1049期,全國便利商店 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