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漫畫之神

原子小金剛之父手塚治虫

文字/許智雄 攝影/林柏錦

公司一向話不多的美編聽到編輯要去專訪手塚真(手塚治虫之子),馬上高舉雙手希望可以隨行,並且非常配合的當起攝影師助理,訪問到最後拿起了簽名版請手塚真先生,為我們採訪的隨行同事畫出黑傑克與三眼神童,美編雙眼透著期待並用微微顫抖的雙手,恭敬的從手塚先生那接過簽名版,看著她眼眶含著淚有種不敢置信的感動的神情,對創作者而言應該就是因為這些感動而一直存在著吧!

重要的不是這個世界變得如何 而是自己要如何生活在手塚治虫的創作理念當中,靈感來自於各個不同的生活方式,而這些人物主要的共通點就是認為:「重要的不是這個世界變得如何,而是自己要如何生活」。從七月到十月在中正紀念堂展出的「手塚治虫的世界特展」,同時在八月中也上映了動畫長片佛陀:首部曲;展覽和動畫都充分展現出手塚治虫想要表達的意境。

《佛陀》的原始漫畫花了長達十二年的時間,漫畫主題包括了人類宿命的意義、人生無常的生老病死,希望給予讀者對於生命有更多的啟發與提示,為人生道路指引方向。生死的主題一直是手塚先生致力於探討的;手塚真先生也參與了這部電影的工作,有著三種身分的他,一是手塚治虫的兒子、二是電影監製和導演、三是公司股東之一。因此對於日本漫畫市場長期的涉入與觀察中,在周邊市場尤其是商品的開發,近期在日本整體已慢慢產生了瓶頸。



新的創意 vs 舊的記憶

先有漫畫連載進而製作動畫,然後開始周邊商品的開發,是長久以來的固定模式,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與長期的少子化現象,日本開始嘗試不同的經營模式,比如神奇寶貝皮卡丘與任天堂合作,先出遊戲再衍生出動畫到周邊商品,並不是從傳統的連載漫畫開始;如果仔細觀察原子小金剛,其實第一次的創作和現在有些微的變化,老一輩喜愛原始版而年輕人喜歡現代的版本;如何保有舊的記憶同時又有新的創意,是對於六七十年以上的角色的挑戰,因此目前是以同時開發的策略,並且依照開發可能喜愛的年齡有所不同來區別,就是要追求新的一代和舊一代的平衡。



藝術家性格 對數字沒有概念

手塚真和日本手塚工作室社長松谷孝征,為了這次特展親自出席。手塚真表示,這是第一次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展出,他的父親希望透過作品傳達尊重生命課題,他說到父親觀察力很敏感,創作的靈感來自生活週遭,所以家人朋友都是他的創作來源。

一九六一年創建「手塚治虫動畫制作部」,第二年更名為「虫制作公司」(MUSIHPRODUCTIONS),意為永不凋零。開始了手塚的動畫生涯,他將《鐵臂阿童木》加以改編制作,並於一九六三年元旦開始在電視台播放,是日本首部電視連續動畫片。《阿童木》僅其動畫就在日本連載四年之久。從此,日本漫畫界形成了將成功作品改編為TV動畫長片的不成文慣例,手塚也為後代的漫畫人,找到另外一條新的出路。

但對於數字沒有概念的手塚,因不堪虧損在一九七一年辭去蟲制作公司社長工作,一九七三年蟲公司因經營困難而倒閉。手塚真提起父親因為不善理財不得已罷手,但沒有因此停止創作。



偉大的夢想家

手塚治虫與很多偉大的夢想家相同,他創造了日本漫畫以堅強的個性和強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引領日本漫畫界逐漸走向深層的人文思考,與歐美超人式漫畫清楚的畫分出來。

他不僅嚴格完成了一個動畫家的使命,還遺澤後代畫家。手塚治虫一直注重培養日本漫畫後繼力量,並堅持舉辦同名漫畫大賞。很多知名畫家,例如北條司,就是從獲得這個大賞開始,踏上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手塚治虫
1928年11月3日出生於大阪府豐能郡豐中町,家中的長男。從大阪大學醫學專門部畢業後,六一年於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博士,89年因胃癌去世,享年60歲。

怪醫黑傑克、多羅羅、寶馬王子、原子小金剛……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漫畫人物 , 全出自漫畫大師手塚治虫筆下。由於手塚本身對大自然的情感 , 作品當中隨時傳達環保意識與世界和平的理想 , 對日本的漫畫、電影 , 甚至青少年都有深遠的影響。一生共創作15萬頁的漫畫以及60多部動畫作品,手塚透過筆下角色表露心中的人道關懷,因此每部漫畫都歷久不衰。
圖/文 來源:創OWN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