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不夠 我要怎麼存錢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編輯 陳心怡

小惠和小芬是大學同學,工作幾年後有次在同學會見面聊天,談到了目前工作的性質跟狀態;小惠工作運不錯,一畢業就進入科技公司,而且公司業績還蒸蒸日上,讓小惠很快就升上來擔任行銷主管的位子,薪水每月7萬元還不包含獎金。但她付出的代價是,每天高壓的工作環境,過著超長工時的生活,工作壓力大,生活開銷也大,一放假就到國外旅行或血拼,積蓄始終突破不了30萬元。

而小芬在職場的經歷就沒有小惠那麼幸運,在傳統產業人事部門上班,薪水維持在每月34萬元之間。但工作比較不順的小芬,卻靠著定期定額理財的好習慣,已經累積了200多萬元的資產當做頭期款,開始物色第一間房子了。

看起來收入較低的小芬是怎麼做到的呢?


得多不一定得多!

態度!才是關鍵點。妳的理財態度,決定妳的存款態度。現在社會新鮮人的薪資水平倒回到14年前,22K的薪水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更別提存錢了,但事實上是如此嗎?如同案例上的小惠即便高薪資也存不了錢,電視上很多明星看起來光鮮亮麗、收入豐厚,到了中老年卻過著窮困甚至負債的日子,重點不在多會賺錢,是存不了錢。反觀小芬雖然老闆沒給她加薪水,靠著踏實的理財規劃,一步一腳印,因此能夠改變對金錢的態度,試著從小額開始慢慢累積,只要能夠持續三個月,就會發現理財並沒有想像中難,並且在習慣養成中同時也有了一筆平時存不下來的錢。


收起你的信用卡

花錢時盡量用現金,不去動用現金卡或信用卡。窮光蛋的理財態度就是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反正我再怎麼存還是窮光蛋一個。在這個不景氣的環境,失業率攀升的年代,先不要妄想能夠中大獎或太高的投資報酬率,反而是先求穩、再求好;開源困難的狀況下先節流是務實的做法,先求有穩定工作收入,進而提升自我理財能力,才能遠離理財的陷阱和盲點。


別急著存錢

在開始計畫前,先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吧。「你上周總共花了多少錢?」小芬問。小惠低頭想了想:「我上周趁著百貨公司周年慶打折買了一萬多元的化妝保養品、同事結婚去喝了喜酒包了兩千八百元、周間朋友約去一家新開的法國餐廳大約花了一千多元….大概一萬六千多元吧。」小芬側著頭靜靜的聽,頓了一下後說:「應該不止!我估計妳上周的花費超過二萬元以上才對。」

「不會吧!?」小惠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才一個星期會花到這麼多錢。

怎麼算出來的呢?小芬拿出一張紙,簡單畫了個表格如下:

小惠愣愣的看著這個表格,意識到自己應該花費比上面寫得要多,為了省交通時間常常就是招手坐計程車、工作壓力大咖啡幾乎不離手、難得假日一定會想出去走走逛逛,所以小惠花掉的錢一定不止這個數字,但還是不敢相信短短一個星期就花掉這麼多錢!

「即使把不固定開銷拿掉,也花了五千兩百多元,這邊有很多隱藏的固定開銷沒有列出來,比如說水電費、瓦斯費、雜費等等…加上常態的不固定開銷如娛樂和交際費用這樣一個月算下來,小惠,以妳現在的生活方式,妳固定的支出起碼要五萬多元,這樣錢怎麼留的住呢?」


改變你的理財公式

培養理財習慣從改變理財方式開始,經濟景氣不好,薪資差又加上物價上漲,是入不敷出的很大的原因,同樣的大環境一樣是上班族但還是有很多人照樣穩穩的累積儲蓄,這中間差別就在於是否有好的理財習慣。

小芬說起了她第一份領到薪水的經驗…「剛拿到自己第一份薪水的時候很開心!

覺得應該要慶祝一下,也開始打理自己的外在,買幾件想好久的衣服、化妝品,偶爾起晚了就坐計程車上班,跟同事常常團購點心、晚上去唱歌或上館子等等,覺得真幸福!但到了月底看到存摺數字,卻一點也笑不出來,戶頭只剩下不到兩千元,我開始檢視這一個月的生活,這真的是我想過的日子嗎?

小芬接著說:「後來第二個月領到薪水後聽了媽媽的建議去郵局辦了一年零存整付,每個月領到錢先讓自己存進去一筆錢,剩下來的錢就可以自由的做運用,因為剛開始就這麼做,能夠使用的錢也比在當大學生時候多了兩倍,一年之後自己戶頭多了十多萬,也開始發現這樣存錢並不會讓我很拮据的過生活,同時也開始注意一些理財的方法,慢慢累積自己的存款數字。」


什麼是零存整付

一般定期的儲蓄存款分為四種,分別為零存整付、整存整付、存本取息、整存零付。其中「零存整付」,指的是在約定的期限當中,存款戶依次將本金存入,在每一期的期初存入固定的金額,但是以月複利計息,到期後一次將本息全部領回。

/文 來源:【創OWN】小資族理財特刊

 

更多精彩內容

獻給「想存錢卻永遠存不了錢」

計畫力+執行力 – 光想不動是枉然

不同的人生階段 不同的理財步伐

要善用金錢而別讓金錢使用你

填入你自己的夢想清單

短期且嚴厲的省錢 跟減肥相同

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在沒辦法開源之前 就先節流吧

什麼都漲 也不要瞎省

理財的九個好習慣

存到100萬才有後面的1000

存錢很苦?不!它也可以像過關玩遊戲般有趣